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运动、一种学说、一种文化、一种生生不息的价值诉求.就价值层面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层次的思考.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选择和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突,给中国带来严峻的文化挑战,而全球性的文化交融却为中国带来更多的文化发展机遇。中国必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以博大的胸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并使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新的理论概括,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是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真谛的科学揭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入高度关注改革开放条件下人们精神领域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并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一是办学理念顺利完成了划时代的战略转移;二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是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四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日趋成熟;五是高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六是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七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交流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媒介,以文化信息为核心,在互联网构成的开放的虚拟空间自由地实现全方位文化信息的获取、传播、交流、创造,并影响和改变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总和。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一把文化的“双刃剑”,既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也有其破坏性的一面。所以,应作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的立足点问题,是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立足点不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当然就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立足于文化(指传统文化,特别是指儒家文化)来谈文化,还是立足于现实(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谈文化,这关系到文化建设能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大问题。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 在文化建设立足点问题上,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为立足点。现代新儒学及其“儒学复兴”思潮,恰是给这一观点作了论证。现代新儒学是相对于先秦原始儒学和宋明新儒学而言的。“五·四”前后,一批知识分子,面对传统伦理学和价值系统的崩溃,面对帝国主义文化的入侵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痛心疾首,欲图恢复传统文化地位,弘扬儒学,以适应时代潮流,这就是时人所称的现代新儒学。现代新儒学代表梁漱溟在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将西方、印度、中国三大文化系统归结为三条不同的路向,认为只有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尝到“人生的真味”。因而儒家才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解放后,现代新儒学思潮在大陆基本上处于消声匿迹,主要转移  相似文献   

10.
11.
法治文化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及法律行为,并注重体现法的价值追求及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是与人治相对立而存在的优秀法律文化类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在契合人类法治文化共性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框架内,普及法治文化观念、完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保障、多层面的法治载体建设,从而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沉淀为社会成员的法治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并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的新境界,本文主要从文化建设在现代建设中的地位的作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三方面展开,集中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面、道路、中心、任务等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经邓小平、江泽民的阐述而明确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制定翻开了化建设崭新的一页。化建设之旅循纲而行史有稽征,不容非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纲领将带来精神明之花在中国大地上吐蕾绽放的灿烂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经邓小平、江泽民的阐述而明确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制定翻开了文化建设崭新的一页.文化建设之旅循纲而行史有稽征,不容非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将带来精神文明之花在中国大地上吐蕾绽放的灿烂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的、内在的和必然的要求,并提出了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成果的凝结,是党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形成过程的揭示,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文化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形成与国家实力相对称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证。落实文化建设的方略部署,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科学建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列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坚持“洋为中用”,汲取外国文化精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一系列机制来保障,包括文化权益保障机制、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文化建设政策保障机制等.通过这些机制建设可以推动群众文化参与活动规范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政策逐步完善,拓宽投融资渠道,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实践。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它的发展取向是和平的,走的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和平发展不可或缺的国内基础,而能否肩负起和谐与发展这两大历史使命并实现国家民族崛起,是对我党和我国政府的极大考验。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性,与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发展道路的可实现性之间存在内在逻辑的连动性。这一点是社会主义中国区别于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强权崛起与弱肉强食发展范式的最显著特点,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