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佛教仍然具有一定的信众基础,某种程度上仍然能够发挥其对个体生命呵护和对社会秩序整合的功能。即使是普罗大众,也往往“被滑入或被戴上”所谓的佛系、佛媛的称谓,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高级宗教之中,佛教的义理是较为深刻而又朴实的,具有很强的辩证性。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工作者应该对这种辩证性有所认识,并从中发展出某种适宜于当代健康中国心理建设与社会建设的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传入期和成长期。佛教能够传入中国并成长发展,除由于佛教本身的宗教说教以及一定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根源外,还与帝王们的"倡佛"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韩愈排佛,主要是利用《春秋公羊传》中的"华夷之辨"理论在佛教的宗教层面上反对佛教,很少涉及到佛教的义学即心、性等理论方面。韩愈与僧人交往并作序、赋、诗相赠的行为,不会影响其作为中唐时代排佛最猛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韩愈排佛却在生活层面上与僧人交往的这种矛盾性是在佛教从宗教和哲学两个层面上影响传统中国的背景下,伴随着佛教本土化和华夏文明逐步容纳吸收佛教的进程中展开的。韩愈作为这个进程中感受冲击剧烈,表现也极为活跃的宋代理学兴起之前的儒家知识分子,所引起的争议也就更多。  相似文献   

4.
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 ,最初的佛教造像、雕刻和人物绘画几乎都是印度人的翻版。在经过长期的发展 ,佛教艺术逐渐本土化 ,具有了中国人的特色。佛、菩萨、罗汉像等都变成了中国人理想中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5.
佛教和道教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红楼梦》就体现出了佛教的“空无”观念和道教的“崇阴”思想,佛与道建构了《红楼梦》的整个宗教文化。我们通过对《红楼梦》具体情节中所蕴涵的宗教文化的简要分析,揭示出佛、道的对立与统一使小说所表现的宗教思想文化远远超越了其各自所能表达的范畴,也体现了作者最终的宗教导向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唐初,儒释道三教并存。儒教不是宗教,而是政治伦理学说.用以经邦济世,协调社会关系,不管名义上排位几何,实际上被统治阶级奉为镇国至宝。为神化李唐政权,皇室奉道教祖老子李耳为自己的始祖,道教为血亲宗教。于是,三教顺序排定为道先、儒次、佛后,成为基本国策。玄奘从印度回国后,为争取佛教同道教的平等地位,从三个方面开展活动。其一,尊重朝廷,美化皇室,争取国家对佛教的理解、亲近和支持。其二,诱皇室入中,迫使其发表弘扬佛教的言论,部署发展佛教的活动,制造轰动效应。其三,直接提出调整佛道名位的要求。当时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中央和地方官吏,都十分崇信佛教.皇室要超度亡灵、追崇福业和树立功德,都不可能利用只讲个人长生不老和羽化登仙的道教来做这些事,只能利用具有业报轮回和普度放生说法的佛教。玄奘虽然及身未能最终使皇室调整佛道名位,但由于所作努力与现实状况契合,故而为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在地死后,几代帝王分步骤矫正道先佛后的国策,使佛教取得了同道教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佛教作为中国几大重要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早已和中国文化浑然一体,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生活领域,无一不被佛教的熏染。尽管部分国民"神"佛"不分,佛道合一,但丝毫也不影响佛教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不管内容、题材形式,却不能不受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是佛教在中国汉地传播的鼎盛期。佛教在中国汉地传播鼎盛局面的出现,是与这期间大部分统治者对佛教的利用或崇奉分不开的。根据隋唐两个王朝的皇帝对待佛教的态度,可以分为崇佛型皇帝、重佛型皇帝、轻佛型皇帝、反佛型皇帝四种类型。皇帝对于佛教的态度是重佛还是轻佛,是崇佛还是反佛,对佛教传播有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汉砖石画像中的伏羲女娲,在汉代作为始祖神被信仰崇拜,而其背景神像则是远古初民的走婚者,先女性,后男性,再后为西王母、东王公和铺首。蛇身交尾体现了汉代人讲究夫妻关系,包括女子的性高潮和坚贞不渝并强调外婚制。各举日月或胸含日月图像则是日月神的象征,说明伏羲女娲是连接人与天的桥梁,是构成天人合一精神的纽带。伏羲女娲画像是以直观的形象表达抽象的认识,即通过具象思维将阴阳看作是构成整个世界的本原性的东西,并体现在其他画像如二龙交尾、双龙穿璧、双凤穿璧、绶带穿璧上。汉代之后的伏羲女娲画像,由神的特征变为人的特征,由伏羲举日女娲举月而变成伏羲女娲头上绘制日图形、脚下绘制月图形。而其传说,一是吸收了佛教的因素,二是融入并保存、流传在少数民族传说之中。  相似文献   

10.
亚洲是世界性宗教,特别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宗教对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佛教: 佛教是最古老的宗教,它起源于印度和尼泊尔毗邻处、相传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3——前483年)创立,释迦牟尼逝世后,佛  相似文献   

11.
从青城山到峨眉山 青城山的名气肯定没有峨眉山响,因为中国的佛教信徒多于道教信徒,即使道教是真正源于中国的宗教。而四川的青城山就是道教发源地,道教始祖张道陵创教得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从其总的方面来说,形成了若干特征.从思想形态来说,其特征一是圆融精神;二是真常佛性论,任其自然的修行法.作为一种宗教,中国佛教的外在形态更具有地域特征,如中国佛教没有大规模教团组织;管理众多寺庙的是僧官系统,僧官制度是国家行政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着大规模的寺院经济;中国僧众所承担的世俗义务要大于其作为宗教神职人员而得到的特权;吸收及改造了中国民间文化的成分,如占卜与谶纬对佛谶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佛教是印度王子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末创立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在中国弘扬佛法,至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在佛教的发展历史中,传法的(?)侣是舍家而皈依佛门的,他们修持、讲经都在寺庙里进行.因传授佛法的需要,佛寺这种宗教建筑,具有不同于世俗建筑的特点.首先是供奉佛的地方,在中国的佛寺中,都是宫殿式建筑,以表示佛的至高无上性.一般在南北中轴线上,修建多进的佛  相似文献   

14.
一般宗教皆承许神的主宰和拯救,佛教讲人心自救、佛不能救;一般宗教讲自宗的神是唯一的至尊,佛教讲众生皆可成佛;将佛教看作唯心主义时,更需要分析佛教中本已包含的唯物、唯心与中观等见解层次。  相似文献   

15.
唐代实行儒、道、佛并立的文教政策,统治者重视道教、佛教的教育。唐代不仅设立专门的道教学校,而且编书撰经活动丰富。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寺院纷纷建立,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材。唐代宗教教材对中国后世的宗教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对海外宗教教材有一定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为了能够在中国立足生存,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在魏晋时期,以玄释佛,以佛解玄,佛玄开始融为一体,但般若学的空有之辩和玄学有无之旨却不是殊途同归,相反,它们在相互融通、矛盾斗争中分道扬镳、各显本色。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为了能够在中国立足生存,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在魏晋时期,以玄释佛,以佛解玄,佛玄开始融为一体,但般若学的空有之辩和玄学有无之旨却不是殊途同归,相反,它们在相互融通、矛盾斗争中分道扬镳、各显本色。  相似文献   

18.
六朝僧著地记,是魏晋时期佛教宗教精神与本土地记文学结合的产物。作为本土僧众兴起之后出现的一类佛教文学体裁,僧著地记将佛教义理与文学风尚相融合,寓佛理深意于地理事迹,合宗教精神于文字辞章。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所形成的方外世界,是诗人作为逃避现实世界的理想王国。唐代佛教、道教的发展跌宕起伏,但唐代文人对佛教、道教并不计较其高下,而是一视同仁地当作一种方外世界。由于李唐王朝与道教的特殊因缘和皇帝对佛学禅理的推崇,佛道二教弥漫社会各阶层。文人们是最先与其接触,受其影响最深的阶层。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佛教最流行的是禅宗与净土宗。 中国净土宗因专修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而得名的;又因为它的始祖慧远曾在江西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也称莲宗。 净土宗思想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一世纪大乘佛教兴起时,贵霜王朝的犍陀罗地区就流行这类信仰的经典,说释迦世尊所处的国土以外,其他国土也有佛。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支娄迦谶译出《无量清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