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国永  韩艳  王亚杰 《考试周刊》2015,(19):152-153
地理科学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第一,大气圈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第二,倡导人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并从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农业生产、森林火灾的研究、人类健康、旅游业的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将来的中学地理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因而有效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课程设计思路、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喀什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喀什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面向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因而与大气科学类专业有较大区别。为使课程实践内容既满足中学师范教育需要,又与气象行业现状接轨,项目组采取以学校教学实践为主的方式,利用课程见习和野外实习机会让学生到喀什地区国家气候基准站、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喀什地面站、气象雷达站和气象台等单位开展课程实践教学。该教学模式对其他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专业的重点课程.但《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内容较为抽象,是地理专业教学的一个难点。本主要探讨了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直观性教学法则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达到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乐于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与科研关系等方面对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色的《地理与气象学》本科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对《地理与气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认识和思路,以期为搞好后续的《气候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象学和气候学”是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蝙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点及习题;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增加课堂的学生参与意识;教学方法以多种的直观教学最为有利,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课堂上专业教学与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内容改革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高校地理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内容、结构.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一改革的大趋势必然深刻地影响到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大学地理教育。高等学校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根据系统方法的整体原则、相关原则等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材,从而确定教材的目的、特点及其功能,并对该教材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9.
学者介绍     
姜乃力教授姜乃力,女,1963年生人,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教授。现任沈阳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取得一定成绩。2002年获沈阳市科教系统创新楷模;2003年获沈阳市师德先进个人;1999年-2003年连续被评为沈大师院优秀共产党员;2000-2004学年连续被评为沈大师院优秀教师。姜乃力教授目前承担地理专业全日制本科《城市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2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面向全校开设文理渗透课《国际贸…  相似文献   

10.
王志  廉丽姝 《高教论坛》2014,(11):59-61
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发展的理念、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和体系化推进的理念为指导,构建以能力发展为基础的气象学与气候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构建"基础-专业-综合-拓展"的四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并提出气象学与气候学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空气污染气象学》是国内各高校环境科学,大气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为例,就该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进行总结,并对该课程的后期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高师地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影响着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中数理基础的构建。本文从逻辑思维、实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三个角度,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理科思维方面的培养思路:对于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应结合其基本原理,了解其来龙去脉;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应用,使教学内容生动;结合当前学科前沿理论,进行探索式学习,旨在探究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方法,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淑萍 《科教导刊》2023,(16):94-96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人才培养类型发生转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高等院校需要探索符合新工业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文章依据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当前“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基于新工科目标,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学生学习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为“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地理师资。教育类课程是促进培养目标实现、充分体现师范特色的重要专业课程。然而,多数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仍然存在所占学分比例偏低、重理论轻实践、与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衔接不够等状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河南大学的实践,探讨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优化方案,以期对其他高校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地理学导论》教材体系的现状 《地理学导论》是地理科学类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它的开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87年国家教委召开地理教学研究会决定在各大学地理学专业开设《地理学引论》课程以来,国内多数大学的地理学专业相继以《地理学引论》、《地理学导论》、《地理学概论》以及《地理学发展史》等名称开设了这门课程。到现在为止,以《地理学导论》或《地理科学导论》为名称的教材先后出版过六个版本(见表1)。  相似文献   

16.
1竺可桢回国后执教于高校,仍十分关注中小学的地理教育竺可桢先生1918年获哈佛博士学位后,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祖国。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他受聘担任南京高师地学教授,次年,学校改称国立东南大学,在竺可桢的主持下,建立了地学系,下设地理、气象、地质、矿物4个专业,并任系主任。在这里为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学通论》和《气象学》两种讲义,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教育的奠基性教材。  相似文献   

17.
学人风华     
冯新灵教授冯新灵,男,1944年生于山东省无棣县,教授。现任绵阳师范学院科协副主席、四川省旅游业高级注册咨询师。冯新灵教授1967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主要从事《气象学与气候学》、《旅游地理》、《科技文章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中的《气象学  相似文献   

18.
高师地理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高师地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该课程不仅有利于地理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而且对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由于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较难。许多学生觉得学好本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体现创新教育。顺应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必须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向,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充分利用地理图表及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生态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生态学实验并不完全适合一些非生态学专业学生,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较为适合非生态学专业的生态学课程中开设的实验,即大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调查与分析,旨在推进生态学实验课程更加科学、丰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气象知识浅显但内容抽象,它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时空跨度大,学生感到比较难学。因此提高《气象学与气候学》课堂教学效果迫在眉睫,笔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结出"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角色转换教学法、实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多媒体加板书等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气象学与气候学》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