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永正老师的课,已听过多次了。他的课朴实,就像山谷中一眼活泼的泉水,鲜活灵动;他的课醇厚,就像一坛陈年老酒,纯真醉人。每次听他的课,总有新的收获。最近,又一次,零距离聆听了于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苏教版),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如饮甘泉,如入仙境。两个课时,朴实中见醇厚,纯真中见灵动。第一课时着力于读,第二课时侧重于写,两课时珠联壁合,成为读写结合的精品之作。发生在于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细节使人难忘———(第一课时,于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自然段———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要求读书的小手如林,一个腼腆的女孩引起了于老…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着重在"趣"字上下工夫,以趣促读,效果颇佳,令听课者受益匪浅,拍手叫绝.现摘其精彩片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3,(16):32-35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读仍然不足,教师介入太快,学生缺乏充分的感知基础;二是揣摩、感悟、品味不足,结论得出太快,学生很难联系生活和知识实际来进行品味和吸收,更没有情感的介入;三是讨论交流不足,消除分歧太快。这种“缺乏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失去了意义建构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师世伟 《云南教育》2005,(32):28-29
不久前,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感触颇多。于老师清新自然的教法,扎实、有效的学法指导,对我们来说。指导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 "行!" "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 "三遍!" "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  相似文献   

6.
吴芳 《江苏教育》2000,(9):51-51
以前,我对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报纸、杂志等媒体对他的介绍上,但“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笔有幸听了于老师的《全神贯注》一堂阅读课。这堂课,不仅让我领略了于老师精湛独特的教学艺术,而且还受到了一次教育观念上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一、以雾为话题师生谈话 出示古诗:茫茫如纱锁尘霭,半沉半浮荡云海。虚无飘缈形不定,日出随风千里外。  相似文献   

8.
记得那是1979年12月底,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在上海召开。大会临时决定让我给代表们上两堂实践课。我的导师、老教研员徐振维告诉我:“代表们想听到真正的语文课。”当时,我刚满不惑之年,调到区教育学院工作不久,仍旧在一所学校任教,从初一年级教起,如今  相似文献   

9.
于永正老师曾在深圳市华富小学上阅读教学公开课,内容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较长的课,于老师删繁就简,长短教。他抓住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指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对话,有一次在杭州,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效度、速度。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引导不是教师告诉,对话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帮衬而已。1.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走进文本。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1.
周乐 《教育文汇》2014,(20):26-26
上《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之前,我把课文读了10多遍。这篇文章语言浅显,情感真挚。然而,教什么,如何教,我竟无从下手。反复研读文本,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母子深情,但又觉得这种感受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如果掰碎了一分析,情味就全没了。在百般纠结之中,我去查阅名师教学资料,读到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的文字实录。读过两遍,真让我惊叹不已,于老师的教学太棒了!我也想从他那里学上一两手,便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究课精彩纷呈。这些课一会儿不用多媒体就不算精彩,一会儿没有小组教学就不算好课。我们一线教师有时有点无所适从。时下的语文课该怎么上?笔者有幸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顿时豁然开朗,这才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其热闹场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样的课看得多了,我便想:语文课堂,何时能够“慢”下来!  相似文献   

15.
黄启后 《云南教育》2005,(19):23-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四年来,老师们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追求形式上的新,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性质的现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最近在昆明上的示范课《庐山的云雾》,体现了他“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思想。这节课在正确把握语文课改方向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而重点和难点在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从技巧入手,如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  相似文献   

17.
葛莉 《教育文汇》2012,(9):39-39
前不久,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来我校为三(1)班学生上《给予树》一课。于老师板书课题后,含着慈祥的目光问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课题。一位学生主动站起,用足气力读起来,声音特大。于老师先是扶着学生的肩铡馔参岢说:“孩子,请保护你的嗓子”,然后又面向听课老师说:“我们读书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嗓子,不要总是让他们那么大声地读。”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学生的主动发展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因势利导,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教师课堂导语的艺术和魅力。这里的导语,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富有意义的对话,是  相似文献   

20.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努力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