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和西方国家均不乏宽严相济的思想和规定,刑事政策变迁及适用离不开当时的客观环境。现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发展轨迹最终将体现在刑事立法的相关规定上,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相关规定的修改。具体地,在刑法上应将宽严相济写入刑法总则、缩小死刑适用范围等,在刑事诉讼法上应规定沉默权、规定刑事和解制度等;在未成年犯罪刑罚立法上应对未成年犯限制或者禁止某些刑种的适用,建立未成年犯缓刑制度,取消未成年犯罪记录等。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视野下的死刑司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死刑的控制包括立法控制与司法控制两种不同的路径,但司法控制显然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在严格按照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规定准确适用死刑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死缓的司法适用,依法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在司法上对死刑的立即执行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国保安立法的比较研究和保安处分制度的中国化的哲学及实践分析,在保安立法方面提出以下观点:采取二元立法,在区分保安处分与刑罚的前提下,将具有刑事意义的保安处分措施规定在刑法典中,不具有刑事意义的保安处分则应由行政立法加以规定;在单纯宣告保安处分的裁决机构应根据保安处分的性质和不同种类而定,刑事意义上保安处分即规定在刑法典中的保安处分应由人民法院或少年法院裁决;对我国的保安处分制度直呼“保安处分”并以法定、经济、适当、不定期并注重教育改善为原则,在执行上以必要原则为指导兼采代替主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严格的、完整的保安处分制度。屡屡发生的个案一再地提示人们对保安处分制度的缺失进行反省。其是一项补充刑罚适用的社会防卫性处分。2011年5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实现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刑事立法化。我国接下来是不是应当及时酝酿保安处分制度的刑事立法化了呢?  相似文献   

5.
受我国刑事政策理论的影响,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法制化应采取二元制的立法模式,使保安处分与刑罚制度并存,共同发挥预防与控制犯罪的作用.保安处分制度的适用一是要有客观违法事实,二是要有主观人身危险性.保安处分制度的种类有教养处分、强制医疗、少年保护、强制禁戒、监督考察、没收罪物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6.
从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谈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概念,之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地位,以及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的具体要求。在论述宽严相济刑事立法政策对未成年人刑罚制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立法建议:完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从宽处理的具体规定,增设必要的非刑罚处罚方法,率先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规定中有关保安处分特性的规定混乱,因而适用也出现了诸多乱象,借鉴国外的保安处分制度,完善我国的类似规定,不仅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我国的刑罚制度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我国当下保安处分特性规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使保安处分制度中国化,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确定刑事违法性,应当遵循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相统一、刑法规范和非刑法规范相结合及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以刑法规范和非刑事法律为确定依据。普通刑法刑事违法性确定,要以刑法分则规定为依据,在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本质特征指导下展开;单行刑法刑事违法性确定要与普通刑法总则性规定相统一,对单行刑法中的总则性规定,应当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而优先适用单行刑法中的总则性规定。  相似文献   

9.
保安处分制度是近现代法学领域重要的刑法制度。本文立足于中国的法制与现实,并结合最新的立法动态论证了保安处分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概述保安处分的理论蕴含和特征。其次,在论文的主体引入对中国特色刑罚结构的体系化分析,解读中国刑罚结构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保安处分对于中国刑罚结构的重要意义。最后,剖析保安处分在中国适用的瓶颈及其制度建构应当把握的层次。阐明目前我国适用保安处分制度需要缕清的问题,以期达到保安处分在我国适用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刑法分则概述学习本章时,同学们应重点掌握两方面问题:一、刑法总则和分则的关系;二、罪状、罪名、法定刑的概念和种类。一、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关系我国刑法典包括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规定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立法根据以及定罪量刑的一般原理、原则,分则规定各种具体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