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之辩驳程少堂广东省珠海教育学院拙文《“教育的外部规律”说不能成立吗?》(载《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有幸得到孙振东同志的专文教正(见(教育研究》1994年第9期《教育规律问题探论》一文。以下简称《探论》)。读到《探论》后,笔...  相似文献   

2.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的东西”?──与李洪祥同志商榷马群林李洪祥同志《初三<思想政治>有几点值得商榷》(以下简称《李文》)一文的第二部分是:“对资产阶级的东西和资本主义的东酉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吗?”对《李文》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李文》说:“课本在第...  相似文献   

3.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于2012年第5期刊发了田勇老师的《月儿为何会“徘徊”》(以下简称“田”文),2013年第6期刊发了杨继刚老师的《也谈月儿为何会“徘徊”》(以下简称“杨”文)。田勇老师对《赤壁赋》中注释的“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提出疑问,认为“在自然界,月亮只能沿着一个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5.
再谈“非智因说”的几个心理理论问题李旷,潘源琛拙作《关于“非智因说”的几个心理理论问题》刊出后(载《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6期,下简作《问题)),有幸得燕国材同志赐文垂教(《究竟是谁的观点呈现一片“混乱”》,载《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2期,下简作...  相似文献   

6.
也释“扶案”──与陈力和同志商榷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陈力和同志《“扶案”别解》《语文月刊》94年5期)一文(以下简称《别解》),认为教材《祭妹文》的“予披富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中的“扶案”一词,人教社的《教参》等书译为“扶着小桌”,或...  相似文献   

7.
究竟是谁的观点呈现一片“混乱”─—就“非智因说”的理论问题向李旷、潘源琛伉俪请教燕国材李旷、潘源琛伉俪的大作《关于“非智因说”的几个心理理论问题》(载《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6期。以下简称《问题》)一文,我仔细地拜读了好几遍。据我的体会,就是批评...  相似文献   

8.
崔杨 《物理教师》2014,(5):50-51
《中学物理》期刊在2013年第11期刊载的《画错图像,歪打正着》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对一道物理问题(以下简称“原题”)的“错解”(以下简称“解法l”)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原文认为正确的“正解”(以下简称“解法2”),拜读原文,收获颇丰,但也有些疑惑,现提出来与原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也谈短语的分类———兼与张桂清同志商榷吉林/孙立权《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2期张桂清同志的《关于短语分类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认为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对短语按“并列、偏正、动宾、动(形)补、主谓”五类划分属于分类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10.
何谓“细腰”四川沪州四中杜清军常宝国《文言文教学应联系古代文化》一文(以下简称“常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10期)。读后受益不浅。但文中有关“细腰”的讲解值得商榷。常文说,“细腰”一词,一般都解作“细身腰的女人”。其实,古人所说的“细腰”,其...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三篇著作语境语体之比较陕西镇安县中学王鹤正邓小平同志有三篇著作编入高中语文课本:一篇是高语必修本的《讲讲实事求是》(以下简称《讲》文),另两篇是高语补充教材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下简称《坚》文)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2.
也谈迷信     
也谈迷信张年军最近,我看到贵刊1995年第1、2期台刊上刊登的石善全同志的《迷信之“谜”》一文(以下简称“石文”),对文中一些观点不敢警同,特与之商榷。一、“石文”给迷信下的定义不科学“石文”说:“狭义的迷信则专指非宗教的迷信,给这种迷信可以定义为,...  相似文献   

13.
《齐桓晋文之事》中“为长者折枝”一语,历来注家各说其是,择其要者有三说:一曰“为长者折取树枝”.一曰“为长者按摩肢体”。一曰“向长者弯腰行礼”.此三说,均或为后来各种选本所沿用。近读张汉清、方弢二同志文《“为长者折枝”析疑》(载《语文教学通讯》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以下简称《析疑》),又见新说.该文以为,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三期刊载了孙映逵同志《岑参“西征”诗本事及有关边塞地名》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对拙作《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载《甘肃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三期,以下简称《质疑》)提出论难,帮助我重新思考了一些问题。本着切磋琢磨、疑义相与析的态度,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再提出来与孙同志商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高考后,笔者发表题为《也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的短文(以下简称《也说》),对“文综”安徽卷第36题提了一点批评性意见。安徽师范大学欧阳跃峰老师撰写《高考试题的知识点与信息量问题——就2009年安徽卷第36题与冯一下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对笔者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成人素质教育”的思考——兼答《“成人素质教育”不易提吗?》○杨光钦《中国成人教育》1998年第3期刊载了一篇与李兴洲同志《“成人素质教育”辩析》(以下简称《辩析》)一文进行商榷的文章,题目是《“成人素质教育”不宜提吗?》(以下简称《不宜提吗?》...  相似文献   

17.
怎样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兼与郭吉星同志商榷史明顺■梁明院“别人的思想对我来说,是不是客观存在?”对这一问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第1~2期上发表了郭吉星同志“辩证地理解‘客观存在’这一命题”一文,(以下简称“郭文”)提出了新的看法。文...  相似文献   

18.
我和李振江撰写的《究竟什么是论证》一文(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同志《论“承认”》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接着张盛彬、杨世秀同志又分别撰写了《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关于论证、论据与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肯定刘宗棠同志的观点,并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了对有关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以促进我国逻辑界对“论证”的研究,特撰写此文,对张盛彬、杨世秀同志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杨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反驳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3期刊发的沈景太同志关于《评估检查应转变》(以下简称《转变》)一文,颇有同感。不过,笔者认为,《转变》所述转变在层次上还可进一步拓展,即教育评估(含检查,下同)应从深层次上来一个转变。 一、由“狭隘目标”向“远大目标”转变我们认为,《转变》所提出的问题,无论出自“上级”,还是出自“下属”,其成因都与各自缺乏“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工作”的远大目标有关:作为“上级”,在对“下属”实施教育评价时,只是 “听听汇报,看看资料”,而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甚至“甘心受骗”,这明显是…  相似文献   

20.
1995年4月24日《语文报》载岳泽和同志《“就教”的“就”字应作何解释》(以下简称《“就”》文)一文,对“就教”和“就”的释义作了有益的探讨,使人很受启发。然而细读《“就”》文后,掩卷深思,我们却不敢苟同岳泽和同志的具体释义。岳同志认为,“就教”的“就”应解释为“到……地方去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