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暨南大学     
《世界教育信息》2008,(3):F0004-F0004
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在我国也是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不仅开创了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时代变革和发展。如今的暨南大学已发展为中国招收海外留学生最多的大学,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一作为全国招收内地与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最早的试点和全国最大的境外研究生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2.
函授教学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上世纪40年代起,函授教育就开始与华侨教育联系在一起,在华侨教育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就函授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函授教育对我国华侨教育特别是华侨高等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振铎与暨南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曾一度在暨南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协助校长何炳松对教育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聘请了一批在各学科具有广泛影响的学者到学校任教,并大力倡导学术研究。在民族危亡面前,重视对学生进行气节教育,积极参与救亡活动,展示了炽热的爱国情怀。郑振铎虽然不是一位职业教育家,但从在暨南大学任教期间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具有杰出的教育管理才能,锲而不舍的教育革新精神,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应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无锡国专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由传统书院转向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在33年的办学历程中,无锡国专以相对独立的办学资源、紧密和谐的导学关系、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传承了中国传统书院制,并以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强烈的传统文化本位意识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导向促成了"书院制"的现代化重构,不仅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留下重笔,也启示我们...  相似文献   

5.
《五邑华侨华人史》以世界华侨华人历史发展的大舞台为背景,着重考察一个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群体——五邑华侨华人的形成过程和个性,尤其是以五邑华侨华人的家乡为视角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4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22人,占全职教  相似文献   

7.
陈嘉庚的全民办学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嘉庚的全民办学思想和实践郭梁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外华侨捐资兴学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伟大的爱国者、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正是华侨捐资兴学的杰出代表人物。陈嘉庚先生兴学的热诚,不仅在于他捐了许多钱,在国内和新加坡创办和资...  相似文献   

8.
何炳松(1890—1946),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任暨南大学校长长达11年。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进行探讨,以表彰其为兴办我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一、突出侨校特色,对侨生关怀备至何炳松主持校...  相似文献   

9.
海疆教育是我国华侨教育史上几被遗忘然而又充满光辉的篇章。海疆教育为我国的华侨教育开辟了一个重要模式,取得了重大成就。它关于“环境教育”“情意教育”、“教、研、服务一体化”等理论与实践至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侨教育,尤其是华侨的高等教育,在我国素称薄弱,而华侨在近现代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却又十分巨大,这种严重不相称的状况,显然是极不合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不少热心教育的仁人志士,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很多成绩。其中,长暨南大学达十一年、经历整个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在颠沛流离中独力维系华侨高等教育一脉的何炳松先生,尤堪称道。何炳松(1890年10月18日—946年7月25日),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早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教育、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捐物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亲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一片赤诚之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保卫第二故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和菲律宾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华侨参政议政在中国有其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华侨的参政议政权得到了法律保障,华侨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两会’’中均占有一定席位。近年来,华侨可以受邀列席政协会议,这是对华侨参政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主办的“海外华人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2月7日至9日在广东珠海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包括港台)、印尼及韩国二十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或研究人员共八十余人,国务院侨办等部门有关领导,以及《光明日报》、《历史教学》、《华侨华人研究》等报刊的编辑、记也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高质量的学术会议,专题讨论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她开创了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港澳台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奔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抗击日寇,为菲律宾的抗日活动同样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菲律宾华侨的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国和菲律宾的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谱写了中国和菲律宾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6.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位于素有"国际花园城市"之美誉的厦门,校园依山傍海,是青年学子首选的高等学府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钟涛 《生活教育》2008,(5):64-64
陈鹤琴先生(1892—1982)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研究、幼儿师范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曾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生前曾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上世纪初叶,陈鹤琴与陶行知先生等同船远赴大洋彼岸游学,先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受到美国进步教育思想的熏陶。1919年9月,在"五四"运动大潮中,陈鹤琴应邀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投身于由蔡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在当前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华侨高等院校开展现代国际远程教育的问题:我国华侨高等院校开展现代国际远程教育已具备了相应的基础,诸如对外开放的经济社会基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华侨教育资源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基础等,并展望了华侨高等院校开展现代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清朝前期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限制华人出国、迫害归国华侨和对待华侨社会的敌视态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许多非人之难,而且也使海外华侨与中国社会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隔膜,从而也为近代中国华侨政策的转变设置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20.
作为鲁迅在西北大学系列学术讲演的记录稿,《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在专著、讲义和演说的缝隙之间体现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体特征,成为现代中国学术史、教育史和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