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当前课改持续深化,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条件下,发挥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学内容分析 “探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相关知识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其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分为两个部分: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相似文献   

2.
氧气娃娃、二氧化碳娃娃、氮气娃娃都是空气妈妈的孩子。一天空气妈妈对娃娃们说:“你们都长大了,要去学一点本领,学好了本领回来告诉我。”三个娃娃听了妈妈的话,各自学本领去了。过了些日子,氧气娃娃和二氧化碳娃娃回到了妈妈身边,妈妈问它们都学了些什么。氧气娃娃对妈妈说:  相似文献   

3.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定律,理解和掌握该定律可以解决一些化学计算等问题,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一、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增重”与“减轻”现象例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解析:木炭燃烧是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木炭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木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组成例2某物质4.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CO2和5.4克的H2O,下列关于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C和H元…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中,学生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和干燥的玻璃片分别检验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的变化[1]。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模式。文章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复习课为例,以大单元课程设计为逻辑主线,以三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经典方法(燃烧法、锈蚀法和加热法)引入课题,围绕“氧气”这一核心点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金属的氧化等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化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形成对普遍事物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氧 分子和原子第一节 空气 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含有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 B.空气中约有21%的氧气是指100克空气中含有21克氧气 C.由于人口的增长,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 D.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二、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中约有1/5的  相似文献   

7.
《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燃烧和灭火》、《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构成本册“空气”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前三课都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能力。指导学生搞好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能力。现就我在这三课教学中实验的改进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氧气》是初中化学学习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的开始,掌握好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时可按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取方法这条主线展开,其中氧气的性质和制法是重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应用讨论归纳法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只要观察身边的“空气”,便可知其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性质,因为空气的某些性质,实际上是氧气性质的体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气和氧气,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推知,通常情况下,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学习氧气的溶解性时,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讨论、分析、不难理解氧气…  相似文献   

9.
曹健 《成才之路》2012,(27):46-46
正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两种重要物质,是空气中存在的两种气体,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情,把握好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两种性质的不同教学,以点带面,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和氧气性质教学的差异。一、学情不同,选择的教学切入点不同1.氧气氧气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最先接触并且需要系统学习的一种物质。学习  相似文献   

10.
空气、氧气是我们九年级化学中首先认识的物质 ,抓好这个开头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为此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会学习 ,提高科学素养。注意重点知识的落实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和重点 ,学习中我们不但要知道重点是什么 ,更要把重点知识落实变成自己的东西。实际上每个单元的重点在其标题下已明确标出 ,如“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的重点是 :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明确重点 ,做到心中有数 ,在看书、听课、复习、练习中 ,做到有的放…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公式,模仿倾倒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设计出倾倒氧气助燃实验,得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支持燃烧”的结论。该实验原理科学、新颖有趣、现象直观、结论可靠,可丰富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所谓空气好,即氧气含量高,有害气体含量少。氧的来源主要是绿色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人时时刻刻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房间的空气不  相似文献   

13.
任何生物都必须靠呼吸来维持生命。呼吸就是吸入空气以得到氧气,然后呼出不同成分的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已无氧气,而增加了二氧化碳和水分。 被吸入的氧气用以“燃烧”一些食品供身体之需。废弃之物,包括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知道人吸进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及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等知识是中考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工业区和生活区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为生活和工作在那里的人们提供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树木是环境保护的当之无愧的绿色卫士。树木是大自然的制氧工厂,二氧化碳的“回收站”。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林业专家测算,每年全球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约为9.36×1010吨,放出的氧气约为6.83×1010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本来是比较稳定的,其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是,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等诸多原因,每年…  相似文献   

17.
常开窗户是为了让新鲜空气不断地流入室内。不开窗户,室内的空气就会变得污浊。人从空气中吸入氧气,经过新陈代谢,产生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根据科研结果,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而呼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达4.4%。因此,长时间不开窗户,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不断增高,氧气的成份相对减少。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0.7~1.0%时,对人的身体就有一定影响,会出现呼吸  相似文献   

18.
大片森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森林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森林能净化空气,将人类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为此,有人把森林比喻作地球的“肺”。树木可以造土、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空气湿润。树木的光合作用可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减弱温室效应,从而防止大气  相似文献   

19.
绿色植物与人体健康张青松众所周知,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每生长1吨,可以产生5吨氧气。所以,绿色植物是巨大的“氧气制造厂”。绿化地区空气新鲜,长期生活在林区的人,慢性病与传染病少,寿命长。绿色植物可以吸收...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课堂上,我们会常常听到老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实验室在制备氧气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还是先从水槽中拿出导气管”、“收集氢气时,是否与收集氧气一样采取向上排空气的收集方法”、“制备二氧化碳时能否像制备氢气时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这些问题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