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英国严肃大报的代表之一《泰晤士报》正式“瘦身”,以四开“小报”的形式出版。在英国,高级严肃报纸以小报样式出版早有先例。1992年《卫报》就已经把其第二板块以小报形式出版,吸引了不少分类广告。2003年9月30日,《独立报》在继续出版对开大报的同时,还出一份同样内容的小报版,两个版本在市场上同时销售,价格也一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大报或者小报。2004年5月开始,《独立报》彻底转型为小报。《泰晤士报》2003年11月26日推出小报式样的版本,“大小并行”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全面取消了大报版本。《泰晤士报》改版…  相似文献   

2.
高信 《今传媒》2003,(4):87-88
《老百姓》是李敷仁先生主编的一份小报。它出版的时间不长,从1937年11月12日创刊到1940年4月17日被迫停刊,仅仅出版了113期,存世两年五个月;它的条件很差,篇幅很小,初为油印旬刊,后改为铅印周报,四开两版,朴实无华,一身土气,正像一位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挺不惹眼,的确是一张根本意义上的小报。然而,正是这一张并不惹眼的小报,竟然  相似文献   

3.
县图书馆工作如何开创新局面,首先要迈开你的脚步,到农村去走走,看看,听听。目前,农村出现了“读书热”、“订报热”、“科学热”。如我们长沙县农业局、科委、科协和农学会联合创办的《农业科技》小报,发行六万七千多份,因为这份小报以“面向农村千家万户,服务当前农业生产”为宗旨,具体指导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技术,很受农民欢迎,他们热情赞颂说:“一份小报两分钱,四个鸡蛋订一年;增产增收少不了,等于请个技术员。”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8,(1):9-9
1993年1月8日,零星散布在北京街头的报摊上,第一次出现一份四开八版的彩色小报--<精品购物指南>.偶而有行人在寒风中驻足片刻,至多不过是和摊主议论几句这个有些离经叛道的报名,然后买上一张北京晚报匆匆离去.当时的人们大多认定,中国经营报创办<精品购物指南>的举动注定将是一个历史的错误,甚至有人发出"一张错误的小报创办一张更错误的小报"的讥讽之声.  相似文献   

5.
《北京日报京郎版》是以京郊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四开四版小报。1980年出刊时,发行1万1千份,到今年1月,增至23万份,在各省农民报发行量中占第三位;平均郊区四户农民一份,其中80%是农民个人订的。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为什么增加得这样快?可读性何在?请看看京郊版编辑部主任满运来的这篇介绍。  相似文献   

6.
三、北伐战争至“一·二八”抗战(1926——1932)这一时期,是上海小报最活跃的一段时间,先后出版的各类小报,竟有700多种,有时一天就会有数十种小报问世。按其内容分类,试从七个方面概略介绍如下:1.黄色小报。黄色小报系指大量刊载低级趣味的色情、凶杀、犯罪等新闻以取悦于读者的小报。这种小报在形式上又分横四开和横八开两种。横四开小报以1926年10月5日骆无涯办《荒唐世界》为开端。该报将四开彩色纸横印,虽标榜专揭社会黑幕,指示人生迷途,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活跃图书市场,增进社会的读书风气,上海新华书店即将编印出版发行图书宣传小报《书讯》。《书讯》拟四开四版,双色,半月出版一期。每期计划印二十万份,发行全国。第一期将于明年元旦出版。《书讯》将给广大读者送去书讯和书的知识,是一份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强,并力求做到编排新颖、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文图并茂的小报。《书讯》辟有《上海半月新书》、《新书巡礼》、《作家与作品》、《书的知  相似文献   

8.
第五期以地域和级别而论,《电子报》只是一份典型的地方科室级专业小报(目前为4开16版周报》,但是,它在以下四个方面却受到了国内电子报刊界同行的认同和称赞:第一、是国内第一份公开发行的电子技术专业报纸;第二、发行量从1990年起一直居于国内众多电子报刊之首(含合订本在内);第三、在办报和经营策略上每年都有“新招”;第四、人均经济效益处于国内专业小报的上流水平。作为一个受地域局限、势单力薄的地方专业小报,20年来是如何从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走过来,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呢?我们的体会主要是三个字:“先”、…  相似文献   

9.
五年前,在燕赵大地上悄悄诞生的一份四版小报——《杂文报》,渐渐在中华大地上走俏,风行起来,从万余份,发展到二十余万份。在当今报纸涨价的情况下,订数不减,令人刮目相看。这份小报还受到海外华文报刊的重视。美国旧金山《时代报》曾多次转载《杂文报》上的文章。一位海外华裔回来观光,偶然发现了《杂文报》。读之再三,随后给编辑部写信说:“我原以为大陆上的报纸都是专门歌功颂德的,没想到《杂文报》批评时弊这样不留情面,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新奇事.”最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多种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一 )  1986年 2月,沐浴着全国改革开放春风,《驻马店报》 (《驻马店日报》的前身 )在文明悠久的天中大地上诞生了。创刊时的《驻马店报》是一张四开小报, 10余名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地,每周出版一期报纸。一年试刊期后,改为《驻马店日报》,设立了四科二室,报纸发行量由 1万份上升到 2.5万份,编采逐步走上正规。目前,《驻马店日报》已由 1997年的四开小报变成了“两报三刊”即 (《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经济周刊》、《法制周刊》和《教育周刊》 ),报纸累计发行量 10余万份。报社兴建了新的办公大楼,盖起了…  相似文献   

11.
《中原大化》是中原大化公司的一份内刊四开小报。这份内刊小报自创办以来.坚持立足企业、面向基层、服务职工紧紧围绕着中原大化公司的改革开放和生产经营进行宣传报道,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建设现代企业、和谐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干部职工的喜爱和赞扬.被称之为企业的喉舌、员工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七月,一位远在前线的同志给我捎来四厚本《火箭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团队出版的油印小报。这次送来的并不是原版本,而是一种复制本。看那封面后的说明,才知道仅有的一份原本,已经藏到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也许是干那行,就要叫那行的苦。做了几天小报编辑,我不免又要叫几声苦了,小报小办,文章要小。而有些通讯员来稿却偏偏是长文章,小报编辑十分苦恼。一般通讯员来稿都是为大报写稿时,用复写纸为小报顺带一份,所以稿子往往偏长;或者也有专门为小报写的,但为大报写文章的习惯还没有改,文章还是很长很长的。这些稿子,通讯有三五千字,消息也有近千字的。小报编辑从若干来稿中好容易挑出一篇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矿山企业小报,专业性强,从一版到四版,讲的都离不开“煤”。同其他报纸相比,相对说来报道面窄,对办好办活小报带来一定困难。有一段时间,我们小报基本上是“小报底子,大报架子”,表现在两多一少。即会议消息多,长文章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少。  相似文献   

15.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这一进化论观点早已为世人所熟悉。然而,真正地革除旧制,创新未来,却并非易事。在我区,宁夏广播电视报的兴起和衰败就值得我们探讨。1984年应市场所需,宁夏广播电视报应运而生。一份再简单不过的四开四版的黑白小报,经过办报人奋斗,变四开四版为四开八版,在几年之间发行量就达到盛况空前的30万份以上,成为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争相阅读的主流报纸。人们不满足电视报所刊登的有限内容,原因是人们不  相似文献   

16.
大凡地、市、县党委机关报和各种专业报、行业报、企业报,都是四开四版的小报。四开小报的版面美化对一张报纸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报的版面美化决定了它的生存与活力。版面是报刊内容的编排形式;设计版面,就是遵循一定的编排方法和规律,把各种各样的稿件、图片、插图、刊头、标题等有机地组合、搭配在一  相似文献   

17.
师传宝 《传媒》2007,(10):47-48
一份校办小报,当初发行不足几万,历时24年的拼搏发展至今天的期发行量突破1600万份,高居同类媒体之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众多的小报向大报提出了挑战。几家大城市的晚报复刊后,发行量迅速超过了绝大多数省市报纸。各省市的农民报由复刊或创刊时的一两万份、几万份,一两年间增加到十几万份、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一大批信息小报、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访问了江苏省宜兴县报社,从所见所闻中感到,这张县报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可称是全国70多份县报中的佼佼者。《宜兴报》是一张八开小报,每期四版,每周三期,发行四万份,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县平均每25人一份,每平方公里24份。而且,百分之七十是自费订报。甚至出现了订《宜兴报》要搭订其他报纸的情况——把它当成了一种“紧俏物资”。我向一位原不相识的张泽乡读者方伯寅问及对《宜兴报》的评价,他脱口而出:“我们欢迎,四个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新闻战线上,有一份办给全国少年儿童看的报纸——中国少年报。这是一份四开小报,每周和小读者见面一次。现在每期的发行数为1,110万份。编辑部每天要收到小读者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大批来信来稿,有时候,信封上贴着三根鸡毛,表示“十万火急”。每当报纸上发出一个号召,或者举办一项活动,那更是成千上万的信稿如雪片似地向报社飞来。去年,世界儿童诗歌比赛,报社在国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