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鉴美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经验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美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指出了我国教育界在借鉴其经验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鉴于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吸收美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美国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路径,分析其成功经验,探索我国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愈加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政府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鼓励学术界开展旨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研究美国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对各种紧迫而困难的问题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对于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而这种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则需要创新人才的支持。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基于美国的经验和实践,探讨如何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介绍了美国教育政策的演变以及如何运用政策工具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课程模式方面,探讨了三种不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的专门模式、将创新课程大规模融入普通学校的融合模式,以及利用社会和高校资源联合培养和拓展人才的模式。此外,进一步介绍了三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包括如何抓住日常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微瞬间、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帮助孩子深度学习和创新,以及如何让教师在学生合作中担任协调员角色以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10年发布了《培养下一代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杰出创新人才》的研究报告,并对科技领域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动因源于美国各界认为STEM科技领域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难以满足民主化社会对杰出人才的需求。以研究为基础和保障的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为杰出创新人才提供卓越的机会,广泛撒网的人才选拔策略,以及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化支持系统。该报告的内容和改革计划为我国构建有效的科技杰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上。为了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都进行了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人才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决定因素。美国英才教育家兰祖利根据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的"三元人才理论"及全校范围内的丰富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范式,对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挑战,世界各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战略。美国提出培养“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的美国人”;日本提出实行“全人教育”,要“造就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德国提出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教育,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思考外语教学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辩证关系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实施学院借鉴美国MIT工程教育,转变观念,设立“创新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阐述了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对培养创新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挑战性使命,是我们国家赋予教师应承担的历史性责任,广大教师应以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责无旁贷地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一、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所谓潜能,是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在能量和可能性。马克思称之为“人自身自然中沉睡潜力”。现代人的裂脑研究、左右脑功能研究、潜意识研究,为发展人的潜能提供了科学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潜能的10%。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论断:“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尽的。他能胜任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12.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发重要.我国一些高校为了顺应时代特征积极创新了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研究发现:美国的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制度创新、校园环境优良等三个特点,该培养模式能够为美国提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科技服务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培养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的启示是: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注重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与科技服务;重视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倡高校办学规模的合理性;以培育出具有品质与复合特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泰勒说过,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创新潜能,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会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教育实际工作的探索与开展,需要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启发。一、增强创造性的心理条件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要提高一个人的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两个有利于创新活动和培养创新型人格的一般条件,即“心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而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研究和借鉴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围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对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如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阐明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并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经历了通才、实用人才(专门人才)、全面发展人才的演变。20世纪末,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又确立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宿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研究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文认为,探究型教学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更适合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中国省域与美国州域面板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美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和累积规模每提高1%,区域创新水平会分别提高0.11%和0.52%;我国这一系数分别为0.26%和0.28%。由于存在一定的积累优势,研究生教育的累积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各类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的不断聚集和累积。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区域,创新水平更受益于研究生教育累积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累计规模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我国应积极利用研究生教育集聚化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匹配当地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积累效应;大力促进地区间研究生人才的流动,优化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