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荀子》词汇总量丰富。其中,单音词占优势地位,复音词居次要地位,但复音词所占的比例也已比较大。其复音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式、偏正式、附加式、主谓式、动宾式等,联合式构词法和偏正式构词法是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构词方式。《荀子》词汇是先秦汉语词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2.
无论在词序上还是在构词单位上,名量式合成词都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少见,但对其比较系统的考察及研究是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的。现在关于名量式合成词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各个方面,文章从名量式合成词的定义和界定、构词类型归属问题、性质和特点、产生和成因以及名量式合成词与数量短语的搭配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名量式合成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便于我们了解目前名量式合成词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科技文献作为主要考查范围,对政府公文和新闻语体文献也进行了考查,在扩大语料观察范围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关于名量式合成词的有关结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名量式合成词属于派生词,居后的量素是词缀。名量式合成词具有较高的正式度和庄雅度,是应严肃语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名量式合成词的量素后缀已有明显的领域分工趋向。  相似文献   

4.
反义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但易被忽略的一类词.本文从研究反义合成词的五种词义构成方式(合取式、析取式、偏取式、偏义转化式、组合转化式)入手, 揭示了反义合成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汉语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及其界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素+量素"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有的一种双音合成词的结构形式.这类词虽然为数不多,但在构造方式、语义特征甚至释义用语等方面都很有特点.对于这类词的结构类型归属以及范围的界定问题,学者们往往多有争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这类词的语法结构类型,并通过对例词的分析进一步归纳出名量式合成词的判断标准,明确其范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句子当中的修辞手法,其实,除了句子,词语当中也大量存在使用通感手法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常常被忽视(学者一般只研究通感在句子中的运用)。因为这类词语没有单纯词,我们姑且将之称为通感式合成词。和一般合成词相比,通感式合成词语义更为丰富,表达更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仅如此,它的构词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从通感式合成词的特征和构词方式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类词语。  相似文献   

7.
通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句子当中的修辞手法,其实,除了句子,词语当中也大量存在使用通感手法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常常被忽视(学者一般只研究通感在句子中的运用)。因为这类词语没有单纯词,我们姑且将之称为通感式合成词。和一般合成词相比,通感式合成词语义更为丰富,表达更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仅如此,它的构词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从通感式合成词的特征和构词方式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类词语。  相似文献   

8.
韩愈、柳宗元诗中的复音词在数量上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唐时期复音词极大丰富这一复音词发展规律。其中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复杂多样,有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陈述式、附加式等。并列式构词法和偏正式构词法是合成词中最主要的构词方式,支配式构词法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指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双音节为主的发展变化.为从构词的角度了解敦煌变文复音词(尤其是双音词),本文从中选取《茶酒论》一文对其双音词进行系统归类,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部分,又将单纯词分为叠音词和联绵词,合成词分为复合式和附加式几类分别辨析.其中,复合式合成词占有较大比重,与复音词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合成词灵活多产,是英汉语言常见构词法。英语合成词的生成路径主要为:1)在英语语境中自然形成;2)在汉语英译中人为创造。本文研究的英语合成词属后者,汉语(源语)合成词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合成词。本文以汉语合成词结构为切入点,将其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容词合成词和名词合成词。通过比较英汉合成词结构,厘清合成词如何在两种不同语言中建立沟通桥梁。最后以奈达等翻译理论为基础,总结出同构和异构两大翻译策略,并细分为多条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主题音调贯穿发展是歌曲旋律写作的重要技法。《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的主题由四个可分可合的音调组成,每个音调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表现力;作运用机动灵活的手法,创造性地从头至尾高密度地贯穿了主题音调,从多个侧面塑造了准确、鲜明的音乐形象,使这首歌曲具有持久的魅力,并成为主题音调贯穿发展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粤语的"九声六调"是粤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来进行粤语声调的教学,先通过英语和普通话的比较来了解粤语声调的特点,再通过比较几组相近的粤语声调来掌握不同声调的发音方法,从而逐步地完成粤语声调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14.
标调规则的主观性使得现行盲文一直处在初级形态.通过对9所盲校200名初高中盲生和4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现行盲文标调情况,对读音、词义猜谜的总体评价基本处于“一般”状态.8年级与其他各年级对读音猜谜的评价有显著差异,11年级与其他各年级对词义猜谜的评价有显著差异.北方方言区盲生对读音、词义猜谜的评价都显著低于南方方言区盲生.增加标调率有很高的呼声,尤其是“生僻词”.学生、教师对未来标调率的期望高度一致地集中于42%上下.希望通过简写能够解决标调与篇幅增加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57位苏州人的发音为语音样品,利用声学实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组。分别考察了苏州话的7个单字调,发现苏州话单字调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相对于老年人和中年人,青年人在阴调类上音域有所扩展,在阳调类上音高有所升高,尤其是调头,升高更明显。这些差异有可能预示着苏州话声调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体诗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声调系统来调平仄的,从普通话声调分析近体诗平仄的关键在于辨认古人声字,这里以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为依据,归纳了排除法,声母辨认法,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法等3种方法,使古代诗歌爱好能以他们所熟练掌握的今声调准确分析近体诗的平仄。  相似文献   

17.
《蒙古字韵》一书的性质,前人多所牵涉。但或因在探讨《中原音韵》音系时《蒙古字韵》仅属旁证,故而缺乏对其本身的系统考察;或因囿于先入为主的成见而抹煞了八思巴字表音的实际功能,导致对其入声的性质产生误解。本文以近年系统研究《蒙古字韵》音系的两位学者:杨徵祥、李立成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处理为讨论时象,提出自己对《蒙古字韵》一书入声性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上古声调的论说历来都众说纷纭,前人也有相关文章时其进行梳理,但是都不够全面和深刻.陈第的《读书拙言》否定上古音有四声 顾炎武和江永一方面肯定古有四声,另一方面认为古人在歌唱时不拘四声之限 段玉裁首次从系统上否定了四声模式而提出另一种声调系统.他主张古无去声,只有平上入三声 孔广森的《诗声类》中认为《诗》有三声而无入声云云.本文对历代学者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力求能给大家在上古声调方面的学习上提供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考察了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声调知觉,发现:零起点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的知觉是连续性的,泰国留学生则表现出一定的范畴化特征,但和汉语母语者的知觉模式并不一致;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表现出和汉语母语者一致的知觉模式,但在范畴化程度上和母语者存在差别;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在知觉的范畴化程度上不存在差别。结果表明零起点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受到母语经验的影响,但音高重音和声调语言的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古声调的研究大致可以为分为三个阶段:是否有声调、有几个声调、声调的分类。王力先生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上古声调研究的最新水平,原则上可以接受。但是,其中上古的平声与上声有长短的区别和入声分为长入与短入两类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