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民间木版年画在当时已很盛行。1127年,金攻破汴京,迫使年画作坊的艺人迁到距开封45里的朱仙镇,遂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之称。……  相似文献   

2.
木版年画技法介子平滥觞于宋元的文人画,迄清之“扬州八怪”时,已被那几位不泥古、不囿情的画家所叛逆。金农的画着色艳丽,造型大胆,其创作灵感便启自民间木版年画。金农找到了国画与年画的融贯点。国画讲究气韵,神完气足是画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年画则关注于具有...  相似文献   

3.
杨晓兰 《出版广角》2015,(15):58-59
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种形式,木版年画起源于隋唐时期,宋代,民俗文艺的活跃,也让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高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本文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弘扬木版年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新闻爱好者》2010,(6):159-160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演变之轨迹年画即版画,是指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  相似文献   

5.
滑县木版年画是河南省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制作工艺比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绘"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绘染色。其工序有"绘制画样"、"雕刻画版"、"刷印"、"彩绘"、"装裱"五个步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植于民间文化,题材内容广泛,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态美感。  相似文献   

6.
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同时木版年画也承载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木版年画的出现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既是印刷技术的重要表现,又是艺术水平的典型体现。我们一般都认为木版年画的出现最迟是在宋代,其发祥地是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其重要代表作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相应的理论研究也不少,于是,这一被称为“草根”的民间艺术很快成为许多人关注的文化热点。《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应运而生,河南大学出版社斥百万巨资推出这一木版年画集成之作,为当前的民间文化热潮增添了浓色。其内容之丰富详备,风格之独特鲜明,在当前出版的相关作品中都是非常突出的。人…  相似文献   

8.
肖红廷 《兰台世界》2014,(10):153-154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丽 《大观周刊》2012,(28):54-54
本文从绛州木版年画的起源和发展入手,由浅入深,着重分析了年画的装饰特点以及形成这种装饰风格的原因,最后对绛州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独创,是民俗档案的重要组成.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四川的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12.
古版木刻年画说之四:年画与戏剧介子平传统年画的表现内容很大一部分取自地方戏剧,表现形式则完全是戏剧化了的。我国传统戏剧在过去几百年间,一直是大众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它以演化出不同的剧种来适应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习俗。年画借助于这种大众形式,也将其普及到...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2010,(1):125-133
在当代,传统手工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民俗用品,审美功能不断上升,实用功能下降,机器胶印年画占领了开封朱仙镇的大多数民居。经过调查,多方人士正在为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为此寻找着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开封与朱仙镇的年画艺人对画面的创作与想法、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年画创作,还包括包装形式上的开发、销售运作模式的新思路、艺术传承的进展等,政府、学者和艺人正在一起为这门古老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而努力。但是,民间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年画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木版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一种点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与工具.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阐述滩头木版年画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倡议通过振兴木版年画的创作、出版、流通,实现其祥瑞文化、民俗信仰、礼仪说教、审美价值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自明代中叶以来,随着工商业和贸易的发达,苏州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江南刻书、印书中心,  相似文献   

16.
年画间的相互影响介子平东昌府年画清雍正年间,苏州桃花坞年画作坊的画工、刻工、印工将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移植上海,形成了小校场年画。之后,随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和国际都市,小校场的年画制作有了长足进步,于是又反过来开始影响桃花坞年画的制作。金元时期的平阳(...  相似文献   

17.
王国建 《新闻爱好者》2011,(20):160-16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是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全国木版年画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神话与宗教题材在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中非常常见,涉及内容广泛,延续时代久远。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色彩艳丽、人物无媚态,久不褪色的特色,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色彩。  相似文献   

18.
王国建 《新闻爱好者》2011,(10):160-16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是河南省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在全国木版年画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神话与宗教题材在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中非常常见,涉及内容广泛,延续时代久远。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色彩艳丽、人物无媚态,久不褪色的特色,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色彩。  相似文献   

19.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2):27-29,3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苏州的工艺美术一直闪耀着奇光异彩。苏绣、缂丝、宋锦、檀香扇、通草堆花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是闻名于世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其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  相似文献   

20.
腊月的年画     
老北京年节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扫房以后就该贴新年画了.北京的年画大多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和山东的潍坊这些北方传统的木版年画产地.除传统的木版年画外,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机器大量印刷,价格便宜的胶印年画已成市场的主流.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年画的品种达到上千种,内容十分广泛.诸如节俗时令、世俗风情、四季风景、神话传奇、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以及时尚新画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像"迎春接福"、"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代表作品.我儿时最爱看的是一种"连环年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