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故事引入,导入课题 1.猜谜语.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观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这两幅图中人物的动作表示的是同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吗? 课件出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师:谁知道这个成语中的"障"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成语运用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在高考题和平时的测试中都存在着不同的标准,相互之间自为矛盾,而成语词典的释义与它的现实使用情况更是龃龉时见.正确运用成语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认真学习成语的本源义,关注它的"身世";允许结合具体语境合理地变用、活用成语,承认成语的迁变.  相似文献   

3.
汉语宝库中的成语数量繁多,特征明显,文化深厚.颜色词是语言词汇系统中的特殊词群."红""赤""朱""丹""粉"是五个和"红"相关的"红"色系语素,从更深的层面上了解"红"色系语素的语义特征,对形式上结构对称的"红"色系成语进行考察有助于了解这类成语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词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风地将广告词与成语  相似文献   

5.
曲高和寡,这个成语来自《文选·宋玉〈答楚王问〉》所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引商刻羽,杂以流秭,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这则成语意思原指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这个成语在音乐界常常被引用。现今,在高等院校对于大多数非艺术类学生来说,高雅音乐艺术的鉴赏仍是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通过一个成语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将涉"鼠"的动物成语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类型和隐喻机制两个角度探析它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其人文性和语义内涵,有助于留学生们对中华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我们开展了"学成语、学文化、学做人"的语文教学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成语,丰富词汇,了解成语中的祖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学会做人处世.本文从理论基础、实验目标、准备阶段、实施方法四个方面说明"学成语、学文化、学做人"教学实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成语故事诵读"工程是学生课外阅读和背诵古诗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原文(古文),欣赏古诗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古诗文诵读工程分为五个阶段欣赏成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成语的兴趣;搜集积累,整理分类;朗读背诵,理解意义;创设平台,引导运用;机制保障,形成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杞人忧天"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语出<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所寄,废寝食者."比喻缺乏根据的和不必要的忧虑,杞人因而被耻笑了几千年.我在哲学教学中就这个问题开展了一个"杞人之忧是不是庸人自扰"的思辨活动,并扣住创新思维求异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的三大特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去理解和领悟,在课堂训练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 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相似文献   

12.
成语"沆瀣一气"现被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声气相通,勾结在一起,是个贬义词.其实,该词的中心语"沆瀣"的本义并非这样,不仅不含贬义,还有赞颂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赵琼南 《现代语文》2006,(10):10-10
近年来,书刊报纸上常出现"望球兴叹""望楼兴叹""望山兴叹"式的词语.一般人都知道,这是套用了成语"望洋兴叹"的说法.从词汇学的角度看,这是用仿词手法选出来的,是成语"望洋兴叹"的派生形式.但是若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从原形形式到派生形式,其间经历的不仅仅是替换了一个词,而是从词性到结构的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写创造性的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一致要求.怎样进行引导,这就涉及到方法问题.这些方法是很多的.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也有一些肤浅的收获,可以用以下五个"拔"字头的成语来概括.  相似文献   

15.
"沉默是金"     
马晓明是我们班经常需要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那一类同学.他最大的优点是老师或家长一点即悟,对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悔恨交加;最大的缺点是5分钟热度,字典对他来说,没有"持之以恒"这个成语.因此,师长的关心往往在他的耳边会变成烦心的"唠叨",令师长们深感"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16.
郭华 《现代语文》2006,(11):127-128
在汉语的成语、俗语以及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很多语句中,经常会使用到"三"这个数字,那么这些"三"在语用上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本文就尝试对此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惟楚有才"和"楚才晋用"是两则成语典故.一日楚国人杰地灵、盛产人才;二日楚国徒有人才、尽为晋用.两个成语串连起来理解,虽有讥讽、暗贬楚人之意,但勿庸讳言,在历史上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美仑美奂"(仑,当做轮,下详)这个成语大概因为沾上两个"美"字,很受人们的青睐,搭上一点边儿的就要用它装潢装潢自己的文句.这不:……  相似文献   

19.
"美仑美奂"(仑,当做轮,下详)这个成语大概因为沾上两个"美"字,很受人们的青睐,搭上一点边儿的就要用它装潢装潢自己的文句.这不:……  相似文献   

20.
正"匪夷所思"这个成语,现在使用率颇高,文字中、口头上常能见到和听到。但大多数使用者都在成语前加上"令人""让人""使人"之类词,这其实是病句。成语中的"夷"含义就是平常,这里指平常人。成语含义是:不是平常人、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成语内已经有了"人",岂能在成语外再加"令人"?其实,成语的使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适合语境,在语气上、语法上、逻辑上与所造句子谐调。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虽常作一个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