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视野下教学问题行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其价值取向有了全新的变化:一是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二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三是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在新课程的视野下,教学具有了主体性、生成性、全面性、发展性和生命性等特征。若以新课程的价值观审视、反思日常的教学行为,就会发现诸种教师习焉而不察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将得到一次解放,将成为"自己的课程"和"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形成及其弊端,阐释了语文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着重指出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预期在语文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将得到一次解放,成为“自己的课程”和“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指令性课程的终结与语文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语文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形成及弊端,阐释语文新课程的教育理论及课程理论之基础,着重指出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在语文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将得到一次解放,将成为“自己的课程”和“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5.
2006年秋季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学为本位,以开放互动为本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成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1数学生成教学的涵义“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它与“数学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数学生成教学过程中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不…  相似文献   

6.
潘涌 《教育导刊》2002,(12):18-21
本分析了语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形成及其弊端,阐释了语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着重指出语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预期在语新课程环境下,语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将得到一次解放,成为“自己的课程”和“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变语文课程的统一性和求同性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与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这样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无疑给沉默多年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水,本文是对新理念下的几种阅读教育法深切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潘涌 《教育学报》2004,(1):35-39
该文反思指令性课程范式下教案的诸种弊端 ,具体阐释教案创新的真义所在 ,即就教学内容而言 ,教案要着力于凸显教师思维个性、闪耀其独特的思维亮色 ;就教学过程而言 ,教案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 ,从而赋予课堂教学以灵活性和多元性品格 ;就教学对象而言 ,教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特别是悦纳以质疑批判为特点的异质思维。由此而促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大价值转型 :变统一和雷同为个性化和特色化 ;变预定性和封闭性为创生性和开放性 ;变知识和义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相似文献   

9.
该文反思指令性课程范式下教案的诸种弊端,具体阐释教案创新的真义所在,即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着力于凸显教师思维个性、闪耀其独特的思维亮色;就教学过程而言,教案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从而赋予课堂教学以灵活性和多元性品格;就教学对象而言,教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特别是悦纳以质疑批判为特点的异质思维。由此而促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大价值转型:变统一和雷同为个性化和特色化;变预定性和封闭性为创生性和开放性;变知识和义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相似文献   

10.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就不具有生命性,而课堂中的生成缘于开放。一、开放的目标变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所在,其课程目标必然具有开放性。这要求语文教学既要达到教材双基教学目标,又要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确定的基础性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提高性目标是:初步培养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培养环保意识;发…  相似文献   

11.
程芝 《陕西教育》2008,(4):22-22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为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在这种新的价值取向的指引下,语文课必须追求一种新的教学境界。通过认真阅读、理解和反复思索,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2.
潘涌 《学科教育》2004,(1):35-39
该反思指令性课程范式下教案的诸种弊端,具体阐释教案创新的真义所在,即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着力于凸显教师思维个性、闪耀其独特的思维亮色;就教学过程而言,教案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从而赋予课堂教学以灵活性和多元性品格;就教学对象而言,教案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特别是悦纳以质疑批判为特点的异质思维。由此而促成语课堂教学的三大价值转型:变统一和雷同为个性化和特色化;变预定性和封闭性为创生性和开放性;变知识和义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相似文献   

13.
眼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落实新课程的各项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教师除了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适应新课程的各种能力,做好迎接课改的各种准备。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了吗?这次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行为也应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变面向  相似文献   

14.
教学行为生成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课程改革进行十多年来,虽然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是普遍认同的,但其教学行为却没有多大变化,教师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瓶颈。教学行为的生成是有内在规律的:任何教学理念都内含着一个完整的教学思维,从中可以演绎出教学行为方式;可以通过他人教学经验的移植,培育生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各具优势的教学方法实行嫁接,能够生成新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方式;还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生成新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应进行四个方面的更新和转变。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更新: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发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的更新:从以教为本到主体参与;教学方式设计理念的更新:从单向灌输到情境建构;设计观的更新: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前七次改造的课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在课程功能上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特征的课程结构.建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化、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汤勤 《时代教育》2009,(10):194-19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升学习化学有效生成,可以通过变以"‘师'为中心"转向"‘生'为中心"变"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以探究过程为主"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素质为主"变"灌输式"为"引探式",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等策略构建新的课堂形态.  相似文献   

18.
束鹏芳 《历史教学问题》2005,(5):103-104,49
在“课程教学”的视野里,课程不仅是预置的教学文本,还是鲜活的教学生成中的行为、感受与思想;教学不仅是主体对文本的解读,更是现实的、正在进行中的课程,是具体的情景化的课程。显然,课程与教学是二位一体的,教学行为的展开就是文本与主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以及基于沟通与理解之上的行为、感受与思想的生成,这样一种进行中的生成,正是基于预置文本的课程再构。由此,师生主体行为的张扬和主体精神的彰显就是课程教学视野里最核心的问题。如何保证主体行为的实现,这是教育工作者苦苦求索的问题。在课程教学的视野里,新课程已经…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所倡导的校本教研制度,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作为校本教研一部分的区域教研,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具有跨地域、跨校际、形式多样灵活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唤醒教师课程意识,开发课程资源的课程论意义;具有了研讨教学设计、促进课堂生成、改进教学评价的教学论意义;具有了使教师观摩他人、反思打磨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学行为优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在这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生成更加精彩,构建和谐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