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上有两座和尚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痛苦;乙庙的和尚和和睦睦,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于是,甲庙的住持好奇地前来请教乙庙的小和尚:你们为什么能保持愉快的气氛呢?小和尚回答:因为我们经常认错!甲庙住持正疑惑不解的时候,忽见一名小和尚匆匆由外归来,走进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座小山,在小山上有一座小庙,在小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一个是小和尚,一个是老和尚。老和尚为人很小气,只要有人送来好吃的供品———水果啦鱼啦点心呀,粘糕什么的,他都一个人坐在一边吧叽吧叽地吃光,小和尚总是呆在一边看着,并且心里想:“哎呀,真羡慕呀,我也好想吃呀。”有一天,老和尚有事要出门去了,临走时,老和尚严厉地对小和尚说:“你听好了,我不在家的时候不管谁送来供品,你都要好好地供在佛前,不许动。要是你偷吃了的话,会受到佛的惩罚的。”小和尚答应着:“是!知道了。”老和尚放心地走了。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3.
有个公司招聘,考题是把木梳卖给和尚。甲上山跑了三座寺庙,游说和尚买他的梳子,引来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下山途中,甲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他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乙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对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认为有理,那山上共有十座庙,于是住持买下了十把木梳。丙到了一个颇具盛名的深山宝刹。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  相似文献   

4.
幼时听外婆讲则笑话:说古时一庙中住着几十号和尚,分工特细,一顽皮小和尚专门干洗菜的活儿。日子久了生厌烦情绪。一次,他朝洗好的菜中撒了一泡尿,以发泄不满。待众僧吃毕忍不住好笑,便又说了出来,众僧大怒,小和尚将受皮肉之苦时,老方丈阻止说“眼不见为净,罢了……”  相似文献   

5.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山上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派去买油。离开时,庙里的厨师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小和尚买到油往回走。一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和严厉的告诫,越走越紧张,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丝毫不敢左顾右盼。眼看走到庙门口,一脚踩进坑里,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越发紧张,手脚开始发抖。等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只剩了一半。厨师大怒,指责小和尚笨死了。小和尚很难过。一位老和尚听到了,过来问是怎么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来后要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于是小和尚打油回来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庙里,油也没洒一点。  相似文献   

6.
最好的老师     
林周颖 《小火炬》2020,(12):34-34
瘦瘦的个儿,阳光的笑脸,走路时两脚生风,浑身上下透着活力,他就是我的数学老师——黄老师。他绝对是最好的老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些和尚,大和尚给小和尚分馒头,一个小和尚两个,两个小和尚四个……”正当我们觉得故事老套时,黄老师停下来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黄老师总是能用特别的方式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体积时,他让某位女生站起来,指着她说:“我把她拉长了,体积会不会改变呢?”  相似文献   

7.
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在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父母都给我们讲过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故事说一座寺庙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都下山去背水,日子过得很滋润。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这时小和尚不再背水,而是和那个和尚一起抬水吃,日子过得也不错。接着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结果这三个和尚谁也不想去抬水,更不想去背水,这样三个和尚每天都守着空空的水缸,渴得嗓子直冒烟。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还有水吃,等到再增加一个和尚的时候就没有水吃了呢?在社会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  相似文献   

9.
教师可用一则故事引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然后教师问:“这个故事要讲多久才能讲完呢?”当学生问答“永远都讲不完。”教师便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数,与这个故事有密切联系,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想)于是揭示新课: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10.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怎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的问题。“必是和尚不虔诚,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快,所以才不整理庙务。”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香客才不多。”丙和尚说。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都因我礼佛虔诚,所以菩萨才会显灵。”甲和尚说。“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的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个庙的荒废,既不是和…  相似文献   

11.
人心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问题。"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  相似文献   

12.
作文兴趣课上,同学们纷纷要求老师讲故事,老师笑着答应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同学们静静的听着。“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座庙,庙里有两  相似文献   

13.
一休小和尚机智过人,常常帮人排疑解难,受到人们的夸奖,一位将军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一个住在寺院里的小和尚,见到的只不过是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孤陋寡闸,能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他决定亲自试一试一休小和尚。他让地方官西有为门去请一休,说是要宴请他和他的师兄弟们。  相似文献   

14.
先要洗好碗     
张桦 《吉林教育》2005,(1):69-69
古代有个小和尚.他急于修成正果。一天.他去拜见一个有名的方丈。方丈让小和尚跟他一块吃粥,吃完粥.方丈站起来把饭钵洗洗,小和尚继续吃。末了.小和尚问方丈:“修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方丈说:“就像我。”小和尚又问:“大师也要修行吗?“方丈微微一笑,反问小和尚:“你吃好没有?”小和尚答吃好了。方丈就说:“那么,你去把自己的钵子洗一洗。“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起了什么,他对王子们说:“你们的祖父母去世得早,你们可能都记不得他们的年龄了,谁能告诉我,你们的祖父母都活了多大年岁?”  相似文献   

16.
扫落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要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的时节,每一次起风,树叶总是随风飞舞,落得满院都是。因为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落叶,对此头痛不已的小和尚就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将要落的叶子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落叶随风簌簌落下,小和尚的心情非常好,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第二天,小和…  相似文献   

17.
一个小和尚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每天都要清晨起床,实在是一件苦差。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有个和尚跟他说:“明天你在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扫掉,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地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第二天他使劲摇树,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清扫干净了。扫完落叶,  相似文献   

18.
谁有病     
谁有病王晓春症状:通常,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现在竟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有病,您信吗?镜头①两位家长在聊天。甲:“你们家冬冬考多少分?”乙:“咳!别提了。老师说他有多动症,我看他也是,手脚不闲着,做作业东张西望、叮当乱响……”甲:“不会吧,我瞧冬...  相似文献   

19.
天地禅院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纸。“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了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的头说,“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你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老和尚问。“我有洁癖!”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  相似文献   

20.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呢?”不知是谁提出这个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