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岳阳楼上览物情攀阳子校贾学泽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地理特点交待以后,便有“过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之句。在教学中往往会有学生追问:历史上有哪些过客骚人于此览物生异情?其实,有据可考的登岳阳楼触景生情题诗...  相似文献   

2.
杜甫在湖南     
唐代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的一个大雪天,杜甫来到岳阳。在小船上他唱出了:“岁云暮矣多北风,洞庭潇湘白雪中……”(《岁晏晚》)的名句。在岳阳楼,他写下了著名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大历四年初春,杜甫告别岳阳,驾舟南行。一  相似文献   

3.
岳阳楼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地面海拔54.3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宋代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是全文的过渡句,引出下文官场失意者登楼而观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的建筑形制在清代中期以前没有文字记载。本文从历代《岳阳楼图》中选取宋、元、明、清初著名画家的传世之作进行考释,从而指出了以往研究岳阳楼形制中的一些谬误。总结了历史上岳阳楼形制的三种模式,并肯定了《岳阳楼图》是岳阳楼研究的重要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6.
南昌城西,赣江与抚河交汇处,滕王阁巍然耸立,嵯峨轩峻。它是一座声贯古今,名扬海内外的千古名楼。历史上,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明唐枢在比较黄鹤楼与岳阳楼时说:“岳阳楼胜景,黄鹤楼胜制”。岳阳楼濒临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黄鹤楼雄踞蛇山,锁长江,镇汉水,借势造形,据地制险。  相似文献   

7.
岳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深刻,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岳阳楼,而且还有君山、张谷英、屈子祠等多处人文景点。古老的岳阳楼文化,对岳阳的旅游发挥着攀足轻重的作用,亦给市场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和利用好岳阳楼的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考原题】阅读古文,完成后面各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相似文献   

9.
岳阳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商代早期出现城的雏形.东汉末年出现巴陵(岳阳)古城,此时兴建的岳阳楼久经兴废,已成为文化栽体,精神丰碑.岳阳楼的变迁,见证了岳阳城的兴废.  相似文献   

10.
岳阳天下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城门之上,俯瞰洞庭,遥望君山。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当时东吴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于215年派鲁肃屯驻要地巴丘(今岳阳)。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军,在城西建起阅军楼,相传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相似文献   

11.
耕耘春夏秋冬,花开岳阳楼下。岳阳市南区教育生机勃勃,质量全面提高,被称为“洞庭湖畔的一颗明珠”,请看来自该区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对《岳阳楼记》一文中第二小节有关写景的句子.不同的教参有不同的说法.如南通师专的沈继常老师认为是“概述巴陵盛状.岳阳楼之大观”.并认为这一节是总写.又如江苏洪宗礼老师主编的《教师备课手册》中这样写:“第一句为概述岳阳楼的美景总写一笔.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巴陵胜状’之大成,又说明作者写景将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第二句“具体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参》中认为这一小节的首句“暗切岳阳楼三字.是这部分的总领句.接着顺理成章的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的远景”云云.综上所述,其共同点是说这部分的写景.仅仅是对洞庭湖景色的概述、总写.但部忽略了这部分写景在全文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岳阳楼记     
古人范仲海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千古不朽,个人汪曾祺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意蕴甚丰。读后,相信你对岳阳楼会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八大名楼黄鹤楼:人称“天下第一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岳阳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北宋岳阳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应邀撰《岳阳楼记》。岳阳楼多次兴废,清光绪六年(公...  相似文献   

15.
清代初期,萧翱材曾经在岳阳担任县令一职,他所作的《松存轩诗集》中有很多关于清代初期岳阳地方史的有用资料。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本诗集中关于岳阳楼的资料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并加以发掘。  相似文献   

16.
夏永祥 《新读写》2010,(5):46-48
①会会,聚会。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于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7.
岳阳楼记     
课内检测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1.长烟一空( ) 2.把酒临风( ) 3.春和景明( ) 4.横无际涯( ) 5.巴陵胜状( ) 6.或异二者之为( ) 二、阅读课文,完成问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相似文献   

18.
“得”“无”本是两个词,却常常一起连用。有的结合得较松,有的结合得较紧;有时用在反问句中,有时用在询问句中。下举三例:(一)“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得无”用在表示肯定语气的反问句中,“得”“无”结合得不甚紧密,可以按它们本来的意思释译。“得”:能愿动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相似文献   

19.
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任渊《山谷诗内集注》认为这两首诗是黄庭坚“往分宁时途经岳州作”。黄《山谷先生年谱》卷29载作者:有手书《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诗跋云:‘崇宁之元(1102年)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溯旦,独上岳阳楼.太守杨器之,监郡黄彦并来,率同游君山。’”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旧县城西门上。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瞅洞庭,景物宽广。”据《图经》所记,它始建于唐代张说。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巴陵守滕宗谅重修,“增其旧制”——扩大原来的规模,范仲淹为撰  相似文献   

20.
“骚人”解     
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初中《语文》第五册注:“[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都如此解释。然而这一解释并非确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