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冷眼看刘墉     
第一次听说刘墉,脑子里反应出的是《宰相刘罗锅》里那个清朝宰相刘墉。后来才知此刘墉非彼刘墉,中间隔了几百年又好几千里。听说是“台湾八大家”之一,就赶紧买来一本刘墉的书,扫扫心中的盲区。那本书是刘墉早期的作品,名曰《心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接触刘墉,是坐在一个宁静的小书屋里;第一次读刘墉的作品,是躺在舒适的床上;第一次被刘墉的作品所感动,是靠在那窗前的椅子上。那一篇篇清新晓畅的散文,无不流淌着一股浓浓的情和爱,在我心中埋下脉脉温情的种子。无论什么季节,只要一读刘墉的书,就算足不出户,也能让人体验生活万象,让人感受世间情爱。读刘墉的书,捧腹大笑不足为奇,失声痛哭不足为怪。记得第一次看刘墉的书,就是那篇《小白狗》感动得我痛哭流涕。动物对人的爱,人对动物的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需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和一些会心的微笑。在刘墉的书中写亲…  相似文献   

3.
在《阿Q正传》中,“小孤孀”曾出现在以下的场合:其一是作为曲名《小孤孀上坟》中的词被阿Q哼唱出来: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回家后想这是儿子打了老子,又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又是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了。其二是有一天吴妈正跟他谈闲天,阿Q心中就想“女人……吴妈……这小孤孀”,于是就下跪向吴妈求婚;吴妈因阿Q向她求婚而寻短见时,阿Q挤到人群去看热闹,心中想:“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于是就遭到赵大爷的一顿追打。其三,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阿Q临刑前,忽然看到了吴妈也在人群中,心中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应具备什么样的理念?先让我们看一下夏丏尊先生给中学生写的《阅读什么?》中的一段话:“诸君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了一篇陶潜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是晋朝人做的,如果诸君觉得和别时代人所写的情味有些两样,要想知道晋代文的情形,就会去翻中国文学史,这时文学史就成了诸君的参考书;这篇文字里所写的是一种乌托邦思想,诸君平日因了师友的指教,知道英国有一位名叫马列斯的社会思想家,写过一本《理想乡消息》,和陶潜所写的性质相近,拿来比较,这时《理想乡消息》就成了诸君的参考书;这篇文字是属于记叙一类的,诸君如果想明白记叙文的格…  相似文献   

5.
和你在一起     
看完一部好电影,读完一本好书,你是不是觉得突然有很多话想说,不吐不快?赶快拿出笔记下心中所想,再整理润色一下,瞧,一篇篇“观后感”的好文章不就出来了吗?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刘墉唐风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片头,曾昭示此剧“不是历史”,那么历史上的刘墉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刘墉,山东诸城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刘,官至四川布政使,父刘统勋,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为乾隆十六年进士,自编修入仕,后迁侍讲。乾隆二十年,因...  相似文献   

7.
童话书看得多了,我们觉得脑子活了,想象力强了,特别想写童话,心痒痒的。“那就写吧!”语文老师说,“痛痛快快过过童话瘾吧!我们班没准能出几个周锐呢!”我们都知道,周锐叔叔是著名的大童话家,据说连眨巴眼、打喷嚏都是童话,我们班能出一个周锐就够“童话”的了。我们的“飞笔女侠”邱娟娟,写了一篇《茶杯里的老鲸鱼》,老师给大家读了一遍,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就问老师,是不是童话里面的“个头”可以改变?要不鲸鱼那么大,茶杯那么小,怎么进得去!“好,你说到点子上了!”老师冲着我说,“在童话里,人和动物的个头常常是…  相似文献   

8.
当我第一次从幼儿园老师手中拿到《少年儿童研究》这本杂志时,我并没有在意,原因是在现在汗牛充栋的杂志中要想找到一本想看的还真不容易。有一天,在我送儿子上幼儿园时,儿子的老师告诉我要写一篇读后感。老师的话,在儿子的眼里是圣旨。儿子一天三遍紧锣密鼓地督促,使我不得不耐着性子一本一本地翻看。不料就那么随手一翻,竟使我对书中的部分内容产生了兴趣,细细地研读,觉得很有些道理。特别是“好习惯·好人生”栏目中的文章,挺有哲理性。记得有一篇叫《好习惯是人生的财富》,且不说文章的内容如何,单就这个题目,就可以作为警…  相似文献   

9.
张载《西铭》的大爱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铭》是张载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价值,讲述了人在宇宙间的地位,人与宇宙的关系,并把“人”具体到“个人”。由此推论到人在宇宙间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生死问题,从而实践了儒家所提倡的“三不朽”。时隔千年,《西铭》仍折射出大爱的光辉,震撼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高密三贤》序 我的故乡高密,古称夷维,西汉时用今名。县境内曾经有一条河流名密水.据地名专家考证,高者上也,高密者,密水上游之谓也。但密水何以称密水,就不得而知了。这地方设县治已两千余年,历史可谓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众多的名流俊彦,其中名声最著者.当数晏婴、郑玄、刘墉。刘墉的名声起初仅限在民间和野史,不能与晏、郑相提并论。但因为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使他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1.
《红领巾》2014,(3)
正你想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吗?你想在《红领巾》杂志上发表你的作文吗?你想成为小作家吗?你想与著名作家、本刊编辑直接交流吗?请快快加入到《红领巾》金牌小作家培训学校里来吧,这一切很快就会实现哦!招生对象:全国爱好写作的小学生。学员待遇:1.学员将获得精美的《红领巾》金牌小作家学员证、专用稿纸、价值72元的。写作宝典——《作文有原理》系列书籍一套。2.每年将出版《红领巾金牌小作家文集》,学员至少有一篇作品收录在此书里,并获赠一本。  相似文献   

12.
十五岁的季节,如笑的春山,如怒的夏山,如妆的秋山,如睡的冬山。《心灵的四季》不停地来回转动,《点一盏心灯》,映出十五岁的幻想、憧憬和希冀。曾几何时,镜中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庞已脱掉了天真童稚,心中不经意地涌出淡淡的忧伤和惆怅。岁月已不知不觉地留下了漫长的记忆。日渐成熟的脸上少了一分稚气多了几分活力,心里少了无知的任性多了青春的沉稳。年轻的心境在多彩的季节里飞翔,纵然有风雨有挫折,我们仍会佳作总动员高喊《因为年轻所以流浪》。一路歌声一路笑,美丽的青春年轻的心就是资本,阳光永远为我们照耀。即使《爱,就注…  相似文献   

13.
教了五年的数学,让我和学生的文字交流淡了许多。我在孩子们心中到底是个怎样的老师呢?我非常好奇,于是给他们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数学老师》,也想感知一下语文老师通过文字走进学生心灵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当初我买《张爱玲散文》实属一时冲动,原因很简单:我在一本作文指导书看到了一篇对一位初中生写的《张爱玲散文》的读后感的评语,说初中生就能读懂它,是很难能可贵的,有的成人都难读懂……我很不服气。我看了几篇散文后,觉得张爱玲的散文很合我的口味。像《天才梦》,写得很像我小时候的事。渐渐地读下去,我还是觉察不到那篇评语里写的“是那样忧郁”。因此只读了三分之一就不想再读下去了。我觉得读张爱玲的散文很闷,闷得透不过气来。不过在今年暑假,还是把它读完,总算读懂了一点点,也只能算一点点。我终于看到了她的忧郁,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得到了一本《新作文》(2002年第十二期)。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看后的一些心得与你们交流。首先,我觉得本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所有作者的感情都很真挚,每一篇文字  相似文献   

16.
扫落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要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的时节,每一次起风,树叶总是随风飞舞,落得满院都是。因为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落叶,对此头痛不已的小和尚就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将要落的叶子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落叶随风簌簌落下,小和尚的心情非常好,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第二天,小和…  相似文献   

17.
豆豆100粒     
近日偶读奇文一篇,名曰《白发二百根》。以为妙绝,急欲仿写一篇,以叙心中积郁之感。但想自己年纪还小。尚无白发,岂不没了可借抒情之物?一拍脑袋,莫愁! 就借这青春美丽疙瘩豆! 据说这疙瘩豆是由于心中忧闷生火而积郁所成。我统计全脸,大小  相似文献   

18.
高风的散文《金黄的大斗笠》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中通过姐姐为在野外庄稼地里放羊的弟弟送斗笠和风雨中天真可爱的姐弟俩亲切交谈的描述,表现了姐弟俩的儿童生活乐趣,揭示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写出了人间纯洁无瑕的亲情美。  相似文献   

19.
童话串串秀     
大家好!我叫王苗苗,非常高兴能够成为本期的小主持人。下面,就请跟随我一道去童话镇转转吧!看了上一期的《巫师宝宝》,想必你们一定没过足瘾吧?是不是觉得那个宝宝非常神秘?想知道他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吗?那就接着欣赏后续部分吧!听说过“武林高手”,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洗脸高手》呢?在童话世界里,你想拥有什么样的脸,阿胖都能帮你洗出来。嘿嘿,不只是脸,还包括梦。只要你想得出来的梦,在《梦的礼仪公司》里,都能买到!另外,编哥编姐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寓言故事—《乌鸦和老鹰的友谊》,作者从一个特别的视角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  相似文献   

20.
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带答案的童话》。你一定觉得奇怪吧!童话又不是谜语,为什么要带答案呢?原来,这本书是根据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有趣的问题编写的,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思考不出来,书上还有答案呢! 比如,我读的《冬天踩小麦苗好不好》这篇童话,心里想:“小麦苗长得绿茵茵的,一踩,不就死了吗?”可是书上却说:“小山羊不听小黄牛的劝说,在麦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