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教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时,课堂上,读罢课文之后,一位学生竟对课文中的一句话提出了质疑,并引发了一场争论。课文中讲“我”在外祖母家因看不成戏而“急得要哭”,到吃晚饭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课文是这样写的:“……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其中加点的“他们”和“他”…  相似文献   

2.
×××同学问:《社戏》中塑造的一群农村孩子,具有什么特点? 答:《社戏》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写得最鲜明突出的是双喜,其次是阿发、桂生。这些农家孩子聪明伶俐,胆大心细。“我”看不成戏,只会“急得要哭”,而双喜就想出了好主意,并且敢于“写包票”,还能举出足以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终于使去赵庄看戏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3.
天文家     
我不过说:“当傍晚圆圆的满月挂在迦昙波的枝头时,有人能去捉住它么?” 哥哥却对我笑道:“孩子呀,你真是我所见到的顶顶傻的孩子,月亮离我们这样远,谁能去捉住它呢?” 我说:“哥哥,你真傻!当妈妈向窗外探望.微笑着往下看我们游戏时,你也能说她远么?”  相似文献   

4.
《社戏》中“架”“驾”二字之比较———江苏/杨友印教学《社戏》一文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去看社戏临开船时,鲁先生写道:“……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飞一...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儿童的兴趣点多半在游戏和吃上。在《社戏》中,鲁迅先生准确地抓住了儿童的这一特性,以儿童的眼光和口吻,叙述了“我”在平桥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经历。小说以“社戏”为中心,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组织全文。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其中的“吃”字也贯穿小说的始终:从起笔时的“这虾照例是归我吃”...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四”中的第四题是:“看图说反义词,看谁说得多。”其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小组说了反义词,现在大家一起看图来说,看哪些小朋友说得清楚,说得多。同学们要动脑筋,想好再举手,一次能说几对反义词,举手时就伸出几个手指头表示,好吗?(大屏幕显示题中“一个大圆柱和四个小圆柱”图画)生:我说一对:“大与小。”师:什么大?什么小?能用句子回答吗?生:有一个大圆柱是黑颜色的,有四个小圆柱是白颜色的。师:说得真好。说了两对反义词,请你说出来好吗?生:“大”的反义词是…  相似文献   

7.
一提“庸医”,人们常恨之入骨。近来电视报纸也经常报道某些医院的医疗事故,披露一些不该发生的致死、致残事件,病人家属把某些“庸医”和医院告上法庭的官司也是司空见惯。然而,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里的某些道德、才能一般甚至低下,从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误人子弟的“庸师”,学生家长又有几人能把他们告上法庭、诉诸法律呢?我们说,“庸医”害人,害的是人的生命和肉体,人们一眼就能看个明白;而“庸师”害人,害的是学生的精神和前途,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正如有人说的老师好当,医生不好当,如果医生用…  相似文献   

8.
《社戏》是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小说写“我”十一二岁那年,随母亲在平桥村消夏时,和小伙伴们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童年往事。章篇幅长,全共40个自然段,近4000字。小说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但真正着墨于此的并不多,在看社戏的前后还写了其他许多事件,有钓虾、放牛、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途中的月夜美景、归航中的偷豆、看社戏后的余波、六一公公送豆等等。  相似文献   

9.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解决方案】作者主要通过四件小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进行抚慰;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写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难点提示】在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时,作者通过哪几个关键词写出母亲的情感变化?解决方案】当我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喜出望外”;我说“好吧,就明天”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我说“哎呀,烦不…  相似文献   

10.
看戏     
社戏,几乎成了绍兴的“特产”,这自然要归功于鲁迅。但绍兴有绍兴的社戏,我们家乡有我们家乡的“社戏”。当然,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家乡的“社戏”,严格地说,是称不上社戏的,只能称乡戏什么的,一来不只是在年关时演,二来决不是坐在乌蓬船上看的,我们这儿的“社戏”是围着乡场看的。孩童时代看戏的情景总不能忘怀,历历在目。偌大的一个戏台搭在乡场的中央,撩人心魄。搭戏台的人是几个“专技人员”,属戏班子“编制”,戏演到哪个小队,他们就把戏台搭到哪个小队。搭戏台的用料都是从这家或者那家自行搬到乡场上去的。厢屋门、…  相似文献   

11.
《社戏》美学底蕴漫谈吉林/迟健勇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他还说:“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社戏》呈现形象给读者的直觉,是它所体现的艺术构思美和着力展现的风土人情美,通篇的内核是农民...  相似文献   

12.
骑着狮子的王国卫队走远了,铁蛋儿看着被欢乐恶魔糟蹋的一塌糊涂的荒地痛心地说:“小标儿,这欢乐魔王真可恨,这么美丽的热带雨林让它们给弄成了这个样子,这得多少年才能恢复过去那美丽的面貌哇?”小标儿安慰铁蛋儿说:“不用担心,铁蛋儿,国王会派最优秀的魔法师赶到这里,尽快恢复过去的美丽的。”“魔法师?魔法师能恢复自然?”铁蛋儿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小标儿。“看,又不相信了不是。在我们pc王国中,很多你想不到的事,都是可以做到的。你看,他来了。”小标儿向空中指点着对铁蛋儿说。铁蛋儿抬头望去,果然,空中出现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红砖的用途     
星期六晚上,小刚请了几个同学来家里玩。小刚爸爸正闲着无事,便指着堆放在院子里的红砖问大家:“你们能尽可能多地说出红砖的用途吗?”小梅说:“红砖可以用来造房子、砌围墙、铺地、搭灶台、筑狗窝。”小刚爸爸点点头说:“这些都是用在建筑上的,它在别的方面还能做什么用?”小刚马上抢着说:“红砖还可以当锤子、当直尺。”小明接上说:“可以当武器用于防卫,还能当磨刀石。”小刚爸爸又启发大家:“你们可以根据红砖的基本特征一一想开去,比如它有重量,就可以沿着重量这个特征,想到砖的很多用途:刮风下雨时可用它盖住谷堆上的…  相似文献   

14.
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阳光爱心卡”,我除了喜欢那上面的“小鸟爱心”图之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爸爸下班回家后,一看就惊喜地说:“哟,你也发爱心卡了?”原来,他同事的孩子也发了这种卡。“这有什么用?”我说。爸爸一听,对我说:“你过年时不是得了800多元吗?为什么不存上呢?”我说:“我已经存到存折上了。”这时,爸爸从包里拿出一张宣传单,递给我说:“仔细看看吧。”我接过印刷精美的宣传画,只见上面印着“刷卡有奖”之类内容,便笑着说:“你就关心抽奖,快钻进钱眼儿里了。”爸爸不动声色,向我发难道:“你知道它…  相似文献   

15.
一、用在导入新课时“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然而,数学课本呈现知识缺乏动感、枯燥无味,小学生生活经验又少,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那么,如何才能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知识上来呢?实践表明,利用微机导入新课,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1的认识”一课时,微机演示动画:一群小朋友正兴高采烈地看两个数字娃娃说相声。一个数字娃娃出谜语:“横看像把尺,竖看像根棍。年龄也最小,大哥他来当。”伴随着这个…  相似文献   

16.
孔子劝学     
《说苑·建本篇》中记载着一则孔子劝学的论说,我把它详叙为现代语: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请您给我们讲一讲学习到底有什么益处?”孔子说:“为人者.就是做了君王,若拒不听大臣们的动谏,国政必失;至于普通士人,若不听朋友们的教诲.道德必丧。正如野马必须经过策驯才能乘骑,弓箭必须经过核准才能射准.木料必须经过绳墨才能取直,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为县人。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又说:“南山上生长的竹子.没有经过加工,自己长得就根直。砍伐下来当箭用,便能射穿牛皮。从这个道理说明,人何必4I要去学习呢?”孔…  相似文献   

17.
镜头一母子游世界公园。孩子指一建筑物:“真棒!……”母亲:“那得有知识才能设计得出来,你行吗?”孩子游兴大减。镜头二孩子在听录音机,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您听,唱得多好?”母亲:“你就知道追星,功课做了吗?”镜头三一家人看电视,火箭起飞。孩子:“我将来要当宇航员!”父亲:“你那学习成绩,也就配蹬三轮!”孩子大扫兴。孩子(自言自语):您瞧见没有,我无论说什么,我爸妈都能拉到学习上去,我算服了!用这种方法启发人学习,就是成年人也会厌烦的,何况孩子?这是最笨拙的家庭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在培育孩子的逆反心…  相似文献   

18.
咀嚼鲁迅作品,掩卷而思,仿佛多活了几十年来到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仿佛走进小桥流水的江南古镇,仿佛穿越时空深入到作者浩瀚的内心世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向我们走来: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双喜、涓生、狂人、人力车夫等。人们还注意到一个人——“我”。  相似文献   

19.
马志国 《成长》2006,(4):69-69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20岁的男生,一天晚上我和一个男生闲谈谈到了性的问题。他忽然问起:“你的阴茎勃起有多大?”我用手比给他看。他惊讶地说:“哎呀,太小了,我勃起时至少有这么大…”他也用手比给我看,看他的手势比我大了三四厘米。我问:“阴茎短小会怎样?”他说:“将来性生活的时候,你妻子会感到不爽。”  相似文献   

20.
《社戏》这篇小说写的是“我”12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对农民朋友的尊敬、爱和向往。就其文笔来说,不仅写得字字珠玑,情趣盎然,而且风韵神致,俯拾皆是.特别是文中看似矛盾、普通的称谓,值得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