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欧阳修牡丹记,说洛阳以谷雨为牡丹开候;吴中也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所以每年谷雨节一到,牡丹也烂漫地开放了。吾家爱莲堂前牡丹台上有粉霞色的玉楼春两大株,真是玉笑珠香,娇艳欲滴,谷雨节前,开得恰到好处。还有名种紫绢,瓣薄如绢,色作紫红,自是此中俊物。我徘徊花前,饱餐秀色,简直是可以忘饥了。牡丹有鼠姑、鹿韭、百两金等别名,都不雅;又因花似芍药而本干如木,又名木芍药。古时种类极多,据说多至三百七十余种,以姚黄、魏紫为最著。他如玛瑙、御衣黄、七宝冠、殿春芳、海天霞、鞓  相似文献   

2.
3.
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有“国色天香”之称,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国色天香     
颂成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1):F0004-F0004
  相似文献   

5.
6.
国色天香     
唐代时,牡丹成为皇宫中最珍贵的花卉,在骊山的皇家行宫专门为它开辟了牡丹园。一门,唐明皇李隆基  相似文献   

7.
8.
亳州牡丹在明清时期繁盛一时,留下了众多歌咏牡丹的篇章。本文试从亳州艺文志中收录的牡丹诗入手,阐述亳州牡丹的兴盛以及牡丹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后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牡丹审美文化,并进一步梳理出牡丹审美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有兴趣而且观察得够仔细的话,就会在一些古老的瓷器上、民间年画上、精致的扇面上、丝绸锦缎上、木门和屏风的雕刻上,甚至寺院的壁画上发现一种美丽花朵,它经常和其他花卉、动物或饰物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案,用来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它就是国色天香富贵花——牡丹。  相似文献   

10.
11.
12.
安佳 《教书育人》2007,(6):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3.
14.
"牡丹诗"是指以"牡丹"为题即题含"牡丹"之名的诗。据《全唐诗》及其《补编》电子文本检索试计量分析,比较以"梅"、"桃"、"菊"等五种常见花卉为题的诗,牡丹诗作家、作品数量最多的事实,体现了全唐时代牡丹为"花中王"的地位。而全唐牡丹诗作家作品的行列,则显示全唐牡丹诗兴于盛唐,盛于中唐,光大于晚唐五代。白居易为全唐牡丹诗第一人,而元稹、刘禹锡、孙鲂堪与之并称"四大家"。此外以一首或一句诗得名者有李正封、李山甫、罗隐、卢肇"四名家"。但仅以诗篇论,无名氏《白牡丹》和传为皮日休《牡丹》一诗可能更广为人知。利用电子文献检索的文本计量分析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与进步,还需要学理上的提高与创新。即使从检索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也都是浸透着学术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易渡 《红蜻蜓》2023,(15):26-29
<正>“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晚春时节的花园,有一种花迟迟才开,宛若春天盛会中最后登场的贵宾。在众芳簇拥下,它不开则已,一开倾城。植物百科牡丹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美丽的女子,而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不少"国色天香"的动物,因为它们自身能产生名贵的香料。下面我们请它们来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大灵猫,也有人叫我香狸。我白天喜欢宅在灌木丛里,晚上才出门觅食。我喜欢吃小鱼、小鸟、昆虫和野果。你别看我浑身灰毛,其貌不扬,我可是名副其实的"国色天香"哦!我的腹部长有一对香囊,能分泌一种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诗的国度。作为陪都的洛阳,牡丹的种植广泛,品种丰富。牡丹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富丽堂皇,自古就吸引着许多的文人墨客的赞美和歌颂。据初步的收集,唐代写牡丹的诗就不下百首。洛阳比较著名的牡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而且在华夏民族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牡丹文化的发展及其繁荣,也为我国的牡丹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传播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23,(34):4-7
<正>这是一部有关京剧艺术的儿童长篇小说。小女孩慕兮学戏时被京剧老师筹备的一个名伶展览吸引,为了解两张照片上的无名女孩,她与好友开始了“故纸堆里找真相”的“侦探行动”。作品采用三线并行的结构,情节在当代的北京、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展开。在时空交错中,三个女孩学戏、唱戏的经历相互勾连,既展现了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在百年间的发展和传承,也体现出京剧对孩子们心灵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牡丹     
一身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解: ①陈与义(公元1090-1139) 南宋诗人。字 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他是著名诗 人,也是江西诗派的首领之一。 ②胡尘--本指外族入侵者的马蹄扬起的 尘埃。诗中指从北方入侵的金兵。 ③伊洛--伊河与洛水,都流经洛阳。在 本诗中借指洛阳。 ④青墩--镇名,位于浙江桐乡北部,是 陈与义晚年居住的地方。 ⑤龙钟--形容人的老态。 导读: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诗作。诗人的故乡洛 阳,是著名的牡丹之乡,花事繁盛。诗人年老的 时候,家乡已沦入金兵的统治之下。他在异乡看  相似文献   

20.
牡丹     
正一自胡尘入汉关,1十年伊洛路漫漫。2青墩溪畔龙钟客,3独立东风看牡丹。今译:自从金兵闯入大宋的边关,我远离家乡已有十年。清墩溪畔老态龙钟的游子啊,独自站在东风中凝视牡丹。注释1胡尘:指北方金人入侵时扬起的尘土。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金人。汉关:指中原地区。这里以汉代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