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翻阅上海出版的《语文学习丛刊》第六辑,见到钱丰同志的《“扑朔”“迷离”试解》一文,觉得这一词语释义上的老问题,还有进一步来探讨的必要,就把自己的一点管窥之见,也提出来与大家商榷。《木兰诗》的结尾,过去解释虽多,但就“扑朔”“迷离”这两个词的词义和词性来说,完全不同的意见,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是动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朝乐府民歌的杰作《木兰诗》,一直被中学语课本所采用。它的内容较好理解,没有歧义,但课本对诗歌的末段两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注解,我却总有些迷惑。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里的“扑朔”和“迷离”这两个词句,历来解释很多。一般的解释是:说雄兔比较好动,不走的时候两只前脚时时爬爬搔搔(扑朔)着;雌兔比较好静,不走的时候时常眯缝(迷离)着双眼,安静呆着,容易辨认。也有的则认为“扑朔”应释为“蓬松”,是形容雄兔脚上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应释为“朦胧”,是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还有的认为是互文,两句的上下结构可以换,雄兔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难以分辨雄雌。以下摘编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里的课文,最后一段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下称"末段")文下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注解是:据说,把兔子提起来,使它悬在半空中,雄兔不时地动弹着两只前脚,雌兔常常眯着两只眼睛,因此便于辨认。并且不少资料的注解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古诗荟萃》认为雄兔与雌兔在外形上有此差别。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总认为“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雄兔和雌兔不同的动作和神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二册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沿用这一说法——“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而实际上,雄兔和雌兔的脚步和眼神并没有什么不同,“脚扑朔”、“眼迷离”是雄雌兔共有的动作和神态特征,这里是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是“参互成文,合  相似文献   

7.
《木兰辞》中“出郭相扶将”里的“扶将”一词,有人解释为:“将”是“扶”的词尾。其实这个“将”和“扶”是同义词,“扶将”应该是同义复音词,不能把“将”当作动词“扶”的词尾。从古书中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用法。《正韵》解释:“将”,“扶持  相似文献   

8.
我特别喜欢学习电脑。去年,参加了暑假中小学生电脑学习班,学会了五笔字型。可是没有  相似文献   

9.
早上,我洗完头就坐在沙发上看《世界儿童·漫天下》。看到我最喜欢的"秘密画园"时,我的眼睛一亮——这幅画怎么这么眼熟?我赶紧在画的附近寻找,终于在右下角看到一行小字——李悦嘉,7岁,重庆。真是我的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接着住下看,画的下面还有这样的评价:"颜色丰富,连食物都是五颜六色的,看  相似文献   

10.
11.
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总听到许多幼儿对家长说:“爸爸(妈妈),早点来接我。”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幼儿对家长亲情的流露。仔细分析,却发现话语中表露着孩子内心深层活动的信息。对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一、社交恐惧类。这些幼儿一般表现为不愿上幼儿园,说上述  相似文献   

12.
一“留斯金“这课书是土耳其人民生活的缩影。土耳其是一个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跟美帝国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对内尽量压榨人民;对外追随美帝国主义,仇视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由于地主资本家的剥削,美帝国主义的掠夺,使土耳其人民过着贫困、饥饿的生活。土耳其人民甘心长此做奴隶吗?不!他们是不甘心的。他们在土耳其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反动政府展开了斗争,和平民主运动正在不断高涨。“留斯金”这篇小说,就是从这个时代背景里孕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刚送走了一个毕业班,又接了一年级,感觉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充满着朝气,一切都涌动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这伙小不点儿,从内到外透着纯真,决然没有高年级学生的成熟与羞涩,简直没有不敢说之话,没有不敢做之事,有时会让你怒发冲冠,有时会让你喜笑颜开,有时会让你哭笑不得,有时也会让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畅快淋漓。这不,精彩短剧开始上演了。学完“ji”的拼读,我便开始让孩子说出日常生活中带“ji”的词语或句子。孩子们格外兴奋,一个个出口不凡,有的说“积极”,有的说“公鸡”,有的说“集合”,有的说“脊柱”,有的说“鲫鱼”,有的说“拥挤”,…  相似文献   

14.
3月27日,星期天。 自从孩子考入浏阳一中,虽然我多次到过学校,但都没有这一次这么兴奋和激动。以前,我也去过孩子的寝室,去过食堂,在操场上溜达过,但都很随意。  相似文献   

15.
谢欲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相似文献   

16.
学校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意义在于把「树木」和「树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让学生接触自然,开阔视野,寓教于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然而,生活中也有不尽然的情况发生。据笔者所知,今年植树节,为了迎报检查团,上级把清理某干线路边花池杂物的任务交给附近的某所中学。师生热情很高,立即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Some commonly held erroneous notions about the terms laws, hypotheses and theories are pointed out with specific examples from different branches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8.
所谓德育 ,就是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培养塑造个体的道德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它具有三层意义 :第一 ,首先必须使受教育者知晓和理解社会的行为规范 ,并发展其道德认识能力 ,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这便是德育中的“知”。第二 ,要使受教育者相信“知”的内容 ,把其道德认识内化 ,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这就是德育中的“信”。第三 ,德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教育者将道德认识与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 ,并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是德育的“行”。因此 ,由未知到知、由知到信、由信到行是德育工作有机的三个环节 ,构成了…  相似文献   

19.
去年本刊发表了天门县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经验,转载了秦牧同志赞扬该县成为一九八三年“全国高考状元”的文章,各地闻讯到天门取经者络绎不绝。此后,我们听到反映说:“天门能上去,主要经验是教师拼命地灌,学生死命地背,把课本记得滚瓜烂熟,所以能对付高考。如果考能力,肯定赶不上城市学生。”一九八四去年高考试题测重于考能力,天门县高考的录取人数,北一九八三年还要多,又居全省各县之首,高达一千馀人。由此可见,他们在培养能力上也是成绩显著的。本期我们编发了一组文章,介他绍们如何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开辟第二教学渠道、不断开拓学生知识面和培养能力(包括培养创造能力)的经验,请大家看看,择其善者而从之。此外,我们还编发了一组沔阳县的文章。沔阳与天门是邻县,与天门不相上下,他们的语文教学成绩也很显著。现在这两县正在总结经验,以期进一步改进各科教学,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一句中的“亲戚”,其义如同“父母”。有人跟我指出:“你讲错了,‘亲戚’并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