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时月亦为今时月。它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诗人情感的喷发点,它和故国、空城、青山、潮水共同组成了意象之城,供人凭吊历史、感怀人事。  相似文献   

2.
《图画》是蔡元培早期的文章。它所介绍的知识在当时比较新,现在来看则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备课时需要作些补充。例如:『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比例和明暗是客观景物给予人的部分透视现象。图画是客观景物的形状、色彩、明暗、距离等作用于人的神经引起的审美情绪的反映。仅仅说感觉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是不大全面的。  相似文献   

3.
《考试》2014,(11):57-57
<正>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相似文献   

4.
附:诗人梁实秋有人说:"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这话不错。看看古代诗人画像,一个个的都是宽衣博带,飘飘欲仙,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  相似文献   

5.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曾任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世称刘宾客。他是中唐诗坛一位重要诗人,曾被称为“诗豪”。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的文言短文《图画》,原是他在本世纪初为旅法华工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中的一篇。全国解放前夕,曾由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选进《开明文言读本》,被誉为“说明文的模范”。去年起,又被选入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作为一篇课文,它的生命力也真可以说是历久而不衰了。  相似文献   

7.
何凯旋把他散发着墨香的《江山图画》交给我,让我“指正”。不曾想一读进去就放不下了。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没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人物,但就是放不下。我被《江山图画》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8.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拨在寥廓。灵纵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如同西岳之卓尔不群于五岳,这首诗在历代华山诗中亦不同凡响。就创作心理而言,作者对华岳的审美注意和审美体验别走一路。他欣赏的不是对象的局部,而  相似文献   

9.
2004年高考湖北省语单独命题,作材料用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昏镜词》序言所讲的一个故事。原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读这一首诗,很自然地会感觉到一种悲凉的情绪。事实确实如此,这是首吟咏盛衰荣枯的诗作,表达了作者由史迹而引发出来的感叹。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南面,是东晋朝廷贵戚王、谢家族的居住地;南京旧称金陵,是东晋的国都。朱雀桥距离乌衣巷不远,为出朱雀门而跨越秦淮河的一座桥,故名。中国古代文人咏史,大都是要发一番思古之幽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再别康桥》一诗,不禁想起罗丹的这句名言。《再别康桥》作为现代白话诗的名篇,倾倒了无数读者。它令人称道的地方有很多,而在取材和修辞方面,尤其显示了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与韩愈的关系怎样?学术界常发表不同的意见。这里不参加争论,只介绍一些有关的材料以及前人对这些材料的考证、解释、评论,也附带表示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贞元十九年,刘禹锡与韩愈、柳宗元同在御史台,讨论学术,切磋诗文。后来刘禹锡在《祭韩吏部文》中回忆道:“昔遇夫子,聪明勇奋。常操利刃,开我混沌。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楯,卒不能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  相似文献   

14.
一、竞出新意的中唐诗坛诗贵创新,诗人总是在不断追求艺术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追求创新的努力.在唐代的诗人中愈来愈自觉.李白的著名诗句"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古风》第一首),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诗歌创作上的活跃状态.诗人们仿佛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读完《军魂》这篇文章,我对刘伯承将军敬佩不已,他的确不愧"军神"这个响亮的名号。刘伯承将军很勇敢,勇敢在被土匪打伤了眼睛后,还从容镇定;勇敢在担心会影响大脑神经而拒绝在手术中使用麻醉剂;勇敢在忍受着刀割的疼痛还数出了手术的刀数,这难道不让人敬佩吗?被誊为"会说话的钢板"的刘伯承将军不怕痛吗?他真的是钢铁超人吗?不!不是这样的!而是刘伯承将军的意志力如钢铁般坚强!  相似文献   

16.
在《诗人》一文中,老舍这样描述他想象中的,也是他所肯定的诗人形象:“诗人是中了魔的”,具体说,“诗人在举动上是异于常人的”,“诗人在创作的时候确实有点发狂的样子”。他又提出设问:“可是,这些狂士(或什么什么怪物)却能写出标准公民与正人君子所不能写的诗歌。怪物也许倾家荡产,冻饿而死,但是他的诗歌永远存在,为国家民族的珍宝。这是怎一回事呢?” 他分析了这么几个原因:一、诗人们心细如爱,但绝不象看财奴一样,“一手打着算盘,一手写着诗”,而是对事物的观察特别详密;二、“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  相似文献   

17.
18.
《呼啸山庄》由于其风格奇特、故事离奇、结构复杂,意义飘忽不定,多有议争,借助美国当代精神分析学家诺曼·小霍兰德的“本体”理论来进行观照,则可发掘出“为了困境中的自由”这一本体主题,它是作者在人物关系、情节、叙事等方面作精心安排的结果,“表现艾米莉的感情愿望、创造思索和理想的一幅图画”。  相似文献   

19.
现实的日常生活使人的个人独特性被逐渐消磨,而作为诗人的玛卓用其一生来追求她本真的存在,玛卓诗人身份的自我认同让她对诗意栖居的追求愈演愈烈;爱情理想与诗歌艺术的精神向往.却在现实生活中止步不前.诗人的"镜子领域"[1]遭到破坏,自我认同感变得虚无,诗人玛卓最终也只能以死来求得到灵魂的安慰与救赎.  相似文献   

20.
“在它小小的胸膛/装满了大海的涛声/我于是去聆听——/虽没有听见海的音响/却闻到缪斯的琴鸣……”这是诗人在听海,虽人未海上行,但心随海上漂,这本诗集就是诗人在“心帆”的带领下,踏着一浪浪波涛,遥听大海的回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