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过或讲过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人 ,一定都不会忘记其中的一个句子 :“原来如此 !……”此句仅仅四个字 ,不但单独成段 ,而且连用了两个标点 ,一个感叹号 ,一个省略号。如此安排 ,如此使用标点 ,作用何在 ?仔细品味 ,不难发现 ,此句言虽简意却丰 ,字字千钧 ,掷地有声。首先 ,从语境看 ,“原来如此 !……”这是作者各种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此句出现在鲁迅先生得知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遇害的噩耗后。正在“我”挂念柔石在狱中有没有被褥、洋铁碗收到没有时 ,突然得到可靠消息 ,得知他们已被反动派杀害了 !这种感情与心理上的突然…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言,标点不可小瞧。句中标点的有无,常常导致句意迥异。汉语如此,英语亦然。这里不妨讲两则关于英语句子标点符号的趣事,希望同学们从中获得启发与收益,不要因标点符号之“小”而忽视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语言,标点不可小瞧。句中标点的有无,常常导致句意迥异。汉语如此,英语亦然。这里不妨讲两则关于英语句子标点符号的趣事,希望同学们从中获得启发与收益,不要因标点符号之"小"而忽视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跨标点句主语的认定是整个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的重要内容。关联词作为一种特殊词性,对跨标点句主语的认定有一定提示作用。本研究作为跨标点句主语认定研究的一部分,将会促进整个跨标点句句法关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跨标点句主语的认定是整个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的重要内容.关联词作为一种特殊词性,对跨标点句主语的认定有一定提示作用.本研究作为跨标点句主语认定研究的一部分,将会促进整个跨标点句句法关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第三十九讲 古书的标点问题 一、古书的标点 1、句读 古人在读书时所作的断句称句读。当一句话完了时,在字旁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未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下加个点,叫做“读(dou)’,合称“句读”。 2、句读与标点的区别①古之“句”不同于今之“句号”;②“句读”符号简单,仅在标明句子的起讫,不管句子的语气及句间关系等。 二、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 1、字句必须能讲通;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相似文献   

7.
仔细阅读《鸿门宴》,发现人物对话描写很有特点。一是项羽说的话少而短,刘邦说的话多而长。本文写项羽说话共8次,说话最长、字数最多的一次是“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含标点共21个字,次之是“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含标点共13个字,一般一句为五六个字,字数最少的一次是一个“诺”字。写刘邦说话共11次,字数最多的一次是请项伯在项羽面前替自己解释的话,刘邦一口气说了67个字(含标点),次之是刘邦来到鸿门当面向项羽道歉,一口气说出56个字(含标点)。从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说话次数和语句长短来看,我们会发现两人有完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列举了竹简《文子》白文中标点的诸多不妥之处,分别朋宜断而未断,不宜断而误断,宜属上句却断为下句,宜属下句却断为上句,虽然而标点不妥等五个方面予以讨论。并一一提出修改意见及修改理由。  相似文献   

9.
无论书写还是阅读书面语言,都离不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使用得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书面语的表达与理解。但目前学生使用标点的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对2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用试卷形式进行了调查(选取被调查对象的原则是:籍贯分散,文理科、性别比例均衡,以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命题的原则是:常用,但又易错,以便调查结果更有意义),结果如下:句末点号的错误率是41.5%,句内点号的错误率是67.4%。学生使用标点情况如此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有些标点的用法说明需教师进一步澄清、补充和细化;二、报刊书籍(包括语文教科书)的某些标点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作为一种超常用法,标点独用可分为独用于句中和独用于句外两种形式;标点独用依赖于特定的语言环境,只能通过视觉传播言语信息,一般只适用于文艺语体.  相似文献   

11.
差距     
听姚老师的那封来信中(此句有些别扭),我有一些触动。我从没有想过在上海以外的城市会如此的贫困,与我们有如此的差距,(此处是否以用感叹号为好。我们说话的时候是有语气的。同样的话语,由于表述的平缓或者生硬、轻松或者严肃,都会影响到语言表达的真正意义。但是一旦把这句话写成时,这种轻重缓急的语气就消失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借助于标点,运用好标点,以此来弥补文字不能有声音的缺陷。此处用感叹号,将大大加深小作者因突然发现这种差距而出现的感情波澜。)当我们在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时,在抱怨我们怎么那么苦时,我从没有想过这一切对…  相似文献   

12.
像字句尤其是否定的像字句,是本体还是喻体是下文标点句所描述的对象,常常会产生歧义,也一直是语言学界中所关注的问题。跨标点像字句管辖的判断以及像字句共享问题是整个跨标点句句法共享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形式上找到了一些像字句词跨标点句的共享规律,即着重从形式角度讨论了像字句跨标点句的辖域问题,对现代汉语长句句法分析有重要作用,并对汉外机器翻译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教材中,尾句的标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臧克家先生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增订二版)也是如此。笔者揆情度理,反复吟咏,认为此句所标标点符号不妥有二。斗胆试做改动,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理由如下。"曾记否"中,"曾"为副词,义为"曾经",此处可做时间名词解,释为"从前"。"否"字"用于肯定、否定相叠的  相似文献   

14.
强调句五型     
文章中运用标点、修辞、语法、表达和结构等手段,对重要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愫加以突出与强化的句子即为强调句。如果说文章的语言美是西施靓丽的外表的话,那么,文章中的强调句则宛若西施头上的发结、耳下的坠子、腕上的手镯等。前者为主体美,后者为装饰美,二者构成红花与绿叶的关系。根据强调句采用的手段,强调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标点型强调句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之可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型强调句正是借助标点符号的功用,在某个一般表达句的基础上,突然增用或变化使用某个…  相似文献   

15.
标点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然而同学们往往不太注意标点的使用,随意性很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该用标点的却用了标点,是为滥用;二是在该用此标点的地方却又用了彼标点,是为误用;三是在标号和点号连用时,点号的位置把握不当。近年来,标点已成为中考语文中的必设考点。因此,笔者结合中考标点试题,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像字句尤其是否定的像字句,是本体还是喻体是下文标点句所描述的对象,常常会产生歧义.也一直是语言学界中所关注的问题.跨标点像字句管辖的判断以及像字句共享问题是整个跨标点句句法共享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形式上找到了一些像字句词跨标点句的共享规律.即着重从形式角度讨论了像字句跨标点句的辖域问题.对现代汉语长句句法分析有重要作用.并对汉外机器翻译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巧改标点     
使用标点,不可随意而马虎,因为同样一句话,标点不同,语气和声调是不一样的,有时意思也会发生较大改变。请看:“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我要跟你去?”这几句文字相同标点不同的话,朗读的时候,语气、声调是不一样的。第一句有“口欲言而嗫嚅”的恳求的意味;第二句是一般的表述句;第三句有一种斩钉截铁,下了决心的意味;第四句是反问句,表示讲话的人并不想跟着走,或者对于跟着走感到怀疑。正因为标点符号有着上述作用,生活中也就有了不少巧改标点的佳话。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  相似文献   

18.
《〈洛阳伽蓝记〉校注》一书标点不尽完善 ,表现为五种情况 :同类句式的标点不够统一 ,整饰句的内部层次不够明晰 ,有关引语标点的使用不够准确 ,陈述话语的层次性、完整性体现不够明确 ,语气的显示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几个做标点题的小窍门,自觉经济实惠,在此说出,但愿能有“引玉”之功。窍门一:图示法解决句末标点在引号内外的问题例(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用图示法表示为“”①,“。”②①句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的阅读,首先要弄清句读。《三字经》曰:“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所谓“句”,就是作者已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到此应断句,如用标点符号表示,当用句末标点。如句号、叹号等。所谓“读”,就是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需用句中标点,如顿号、逗号等。“句读之不知”,则必然“惑之不解”。如蒲松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