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过去,我们学过王安石的诗。还记得吗? 生: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生:还有《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2.
话说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这样描述旧历春节,他说,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香的屠苏美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3.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描写春节的小诗,诗人通过描绘  相似文献   

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写的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春节。新年时节,春风送暖,千家万户喜迎新春。在迎接春节的过程中,贴春联、打扬尘是准备工作,而过年时,还要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必读》2012,(1):48-48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薪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6.
春节看花市     
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吟咏春节的名篇佳作,王安石《元日》中的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当然,过年时最让小朋友们高兴的还是那热热闹闹的情景:鞭炮、花市、走亲访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林伯渠笔下的春节。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相似文献   

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写的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春节.新年时节,春风送暖,千家万户喜迎新春.在迎接春节的过程中,贴春联、打扬尘是准备工作,而过年时,还要走亲访友去拜年……总之,过年绝不是一件事,而是很多事,很多故事……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的《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屠苏”指的是古人新正时节常饮以防病健身的屠苏酒。 据《通雅·植物》载,屠苏,乃一种阔叶草。  相似文献   

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偶尔读到王安石的《元日》,忽然想起了中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弃旧用新的教学模式,与这位改革家的这句诗是何其的相似。  相似文献   

11.
漫话春节     
亲爱的同学们:"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元日""、屠苏"都和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关。在这里,我们就来说说春节的由来和一些有趣的风俗吧!【起源与名称】春节最早产生在殷商时期,起源于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等;  相似文献   

12.
诗词与节日     
每个节日都有吟诵它的古诗词。那喜气洋洋的春节伴随着一首古诗——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好像看见千家万户过春节的快乐情景:有人在放爆竹,有人在家里喝屠苏酒,有人将新桃换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龙吟:又是旧历新年将至,《文化中国》将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古人过新年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从以上王安石的诗句可以看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春节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每逢过年,人们总是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表达辞旧迎新、岁岁平安的祥和心情。下面我们就谈一谈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节日,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长河,注入潺潺不尽的源头活水,构成别具风味的节日诗篇。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他的《元日》诗,描绘了春节除旧更新的气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相似文献   

15.
蓦然回首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不由地又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当年写这首诗时,初任宰相,踌躇满志,欲展宏图.短短四言,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他对变法初成的喜悦和未来的期待.时过境迁,今日重读,其蕴涵之美仍然能够激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6.
“春风”一词在唐宋诗中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有比喻上的意义。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意思。一、专指自然界的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这两句都是写春风给人们送来了温暖,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家总是善于从习见习闻的民俗生活中发掘出具有社会主旋律的主题,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憧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堪称代表作之一。作为素有“矫世变俗之志”的政治革新家和强调诗文“务为有补于时”的文学家。作者选取了老百姓过春节的典型素材,抓住了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不仅充分表现了春节的欢乐之情,而且寄寓了他推行新政的乐观情绪,对万象更新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诗题“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春节。元,有第一、开始的意思。诗中写了四景,其中…  相似文献   

18.
刊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岳恒 《惠州学院学报》2006,26(1):F0002-F0002
在迎接2006年新春佳节之际,我想起北宋伟大的诗人、政治家、革新家王安石一首著名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很适合腾飞的惠州学院的办学形势。回首2005年,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已贯穿于学院的各项工作之中。我院的教学、科研、改革和发展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9.
防火保平安     
春节期间,到处都张灯结彩贴春联,一派喜庆气氛。大年前后更是爆竹声声,增加了城乡热闹景象。宋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20.
新春话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描述的是喜气洋洋的春节景象。在诗中,除了有新春习见的爆竹、春风、桃符外,还有大家都很陌生的"屠苏"。"屠苏"是什么?在新年到来的喜庆日子里有什么重要意义? 原来,屠苏是一种药酒。自古以来,药酒就是中药方剂的一部分。酒本身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能促进人体肠胃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中医认为酒性热,走而不守,有调和气血、贯通脉络的功效,故赞其为"百药之长"。把中药浸入酒中,有效成分借助酒的宣行之力,饮用后更能被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