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只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如果找到一个最佳的角度拦腰切入,就会看到一颗美丽的星星,这是因为切入点不同。写作也如此,对同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点评:文章提到"选好最佳切入点",其 实谈的是构思立意之后怎么设计文章的 开头,七种开头方法的设计值得考生模仿, 而且可操作。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能读 懂某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 读和思维的能力;学生每学一篇文章,不 可能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一堂 语文课只须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 即可。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观 念。  相似文献   

5.
曾在上海参加一所中学的学术活动,听了一节语文课。执教者是位有四年教龄的男老师,教的是《赤壁赋》,教学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理清课文“乐一悲一乐”的情感线索,分析第一段作者是如何将句式与情感结合起来的,接着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分析第二段:  相似文献   

6.
从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试题对古典诗词的考查形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这种命题方式大大加深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学生普遍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清楚从哪儿入手去进行鉴赏解读,本文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位有志于写教研文章的同志问我:“写教研文章,该从哪儿下手呢?“我想,这个问题,单从理论上讲比较枯燥,还是联系实际谈比较好.正好案头有一篇题为&;lt;引导“乐说“五法&;gt;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多年来一直教低年级语文的教师,写这篇稿子时也有过类似的疑问.文章从起草到发表的经历,恰恰能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试题对古典诗词的考查形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这种命题方式大大加深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学生普遍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清楚从哪儿入手去进行鉴赏解读,本文力图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点试成“金”】 就能力考查而言.这道题有一定的审题要求:首先。应明确关键词“坎”的含义。“坎”本是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在题中显然是个比喻(喻指人生道路上或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险阻”“困难”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要注意选好切入点@严永新$江苏省太仓工业学校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她满载人类文明的步伐一路高歌,吐纳扬弃,形成了她风姿婀娜的容貌,丰腴隽永的内涵,精妙绝伦的韵律,成为文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不少诗句脍炙人口,蕴含哲理,读之诵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有裨益。阅读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里,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迷糊,课堂模糊”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首先应弄清楚在具体的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使语文课的目标清晰,效果媪著。  相似文献   

13.
上学期初 ,我新接手一个班的数学课。据说这是一个学习、纪律都比较好的班。但一连几天的课 ,我都发现有一个女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伏台 ,处于半醒半睡状态 ,听课无精打彩。这是为什么呢 ?课后我向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 ,都说她是班上的“睡星” ,在她的影响下 ,有几个同学也跟着“睡”了 ,老师们都找过她进行批评教育 ,但收效甚微。  为了“唤醒”这一“睡星” ,我费了不少的心思。有一次 ,我叫她到我办公室 ,笑着说 :“×× ,sitdownplease !”“睡星”那绷紧的脸一下子露出了微笑 :“Thankyouverymuc…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课例先分析阅读文本选好切入点的三个 好处“化繁为简”“激发学生热情”“低效变高效”,谈谈如何从 “从文本的体裁切入、文本题目、从文本的关键(词语句子)切 入、拓展延伸”四个方面选好一篇文章的切入点,从而追求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人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糊模糊一大片。这应该是传统语文课堂的特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模糊模糊”的,语文的系统性和阶段性也和数学等其它学科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里,都有学习的重点,不必全面铺开。学生每学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一堂语文课只需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即可。  相似文献   

16.
相伴半个世纪的外公外婆分手了,外公要外出,或工作或远行.可是对年迈多病的外婆很不放心,他有千言万语要交代要嘱咐.这样一件事情怎样表达怎样叙写?直筒筒地叙述第一如何第二怎样第三千万第四务必,那一定乏味得不能再乏味.而如果用对话的形式呢?  相似文献   

17.
相伴半个世纪的外公外婆分手了,外公要外出,或工作或远行。可是对年迈多病的外婆很不放心,他有千言万语要交代要嘱咐。这样一件事情怎样表达怎样叙写?直筒筒地叙述第一如何第二怎样第三千万第四务必,那一定乏味得不能再乏味。而如果用对话的形式呢?外公说几句,外婆嗯一声,那样的效果更无趣。最重要的是,这两种传递感情深表关切的千叮咛万嘱咐不但荡然无存了温馨,反而生硬虚伪又呆板又絮叨。怎样表现这般浓浓的爱心爱意呢?请看第13届新世纪杯特等奖获得者王佳佳同学《他让我告诉你》一文的开头与片段:  相似文献   

18.
夏凌翔 《现代语文》2014,(11):149-150
凡是好文章,读后总能引起共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好文章总能选择一个切入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鲁迅《故乡》以"我"回故乡为角度,描写了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王家新《在山的那边》以一个山区孩子童年时幻想追寻大海为角度,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吴冠中《桥之美》以画家眼中的桥为角度,写出了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顺”这是学生的口头禅。怎样变难为易,变烦为乐呢?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文是语文教学综合能力最强的一部分教学。在多数学生面前,确实有很多个“关口”。若让他们全面攻关齐开战,那  相似文献   

20.
自读课的设置是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从中也透露出今后教材改革的某些信息。如何顺乎教材发展的这一趋势,去设施好自读课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必须在认清自读课特征的前提下,选好自读课点拨教学的切入点。一、自读课基本特征的辨认自读课选入教材,在教学形式上并不是教读课的简化,也不是“撒手放羊”可以不管。它作为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能力的一个信息源,在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中,有着其它课型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强化学生对多种知识技能的实践。为此,鲜明的实践性就是自读课的本质特征。那种将自读课上成“自答课”“自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