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齐梁以来,诗歌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作品大都不脱轻艳之风。隋朝时期,南北两种文风并存。初唐时期,南北文风逐渐融合。在当时,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士人精神风貌和创  相似文献   

2.
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唐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  相似文献   

4.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①"州",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作"川"。【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京都长安,你将要远赴的蜀州,正处一片风烟迷茫之中。我与你都满含离别的愁绪,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  相似文献   

5.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①少府:县尉的别称。②城阙(que):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③五津:四川岷江上有五个著名渡口,此则泛指四川。上榜理由: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认为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确,王勃才华横溢,留下的名句和故事更为人所熟知。一联"落霞与孤  相似文献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相似文献   

7.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十四岁应举及第。做过朝散郎、号州参军。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存诗不多。《关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勃当时在长安当朝散郎。他的朋友杜少府(名字不详)到蜀州去做官(蜀州,今四川崇庆县),王勃就写了这首赠别诗。离愁别恨,自古以来是诗人骚客喜爱的主题。但表达这种主题的诗歌多落入俗套:即离不开一个愁字。梁代诗人江淹在《别赋》中就这洋形容:“是以别力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  相似文献   

8.
<正>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早年的王勃志向高远,豪迈磊落,朋友杜少府远赴蜀州任职,他写下久负盛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别之际,很多人难免黯然伤怀,王勃会有怎样不同的情感呢?品读此诗,领略诗人豁达的襟怀。  相似文献   

9.
王勃,字子安,降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死于高宗上元二年(675)。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幼年便聪俊好学。六岁即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被当时人称为神童。他的散文《滕王阁序》是历代称颂的名篇,而他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别诗。诗的首联起笔不凡,诗人没有象许多送别诗那样,描写垂泪的花,悲鸣的鸟之类,而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景象阔大、气势雄浑的图画。你看那三秦之地,夹辅、护卫着城阙巍峨的古都长安,举目向  相似文献   

10.
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个才华横溢,并且极富进取心的青年诗人。因政治上的天真幼稚,导致了仕途多舛和过早去世。但他在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却写下了不少为后世传诵的著名诗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他的一篇代表诗作。全诗是: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诗坛上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仅《全唐诗》所录就有近五万首,大大超过现存唐以前历代诗歌的总和;诗人达二千二百余家,大诗人比肩继踵,李白、杜甫等诗中泰斗也应时而生。不仅如此,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律诗、绝句、五七言歌行,在艺术上都已臻于完美,烩炙人口的杰作比比皆是。唐代诗歌能一扫六朝以来绮丽浮华的形式主义风气,代之以雄浑壮阔、刚健清新的大唐时代气息,放出奇光异彩,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和隋末唐初一代诗人的革新努力分不开,其中包括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生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肩起了弃旧图新的历史使命,力求摆脱齐梁绮艳萎靡诗风的束缚,扩大诗歌题材范  相似文献   

12.
世间的离别有很多种,无论是与挚友泪别,此去今日,沧海桑田,桃花依旧,还是自己背井离乡,西出阳关,从此与亲人音讯两茫茫,岂能不黯然拭泪?……  相似文献   

13.
王勃的诗歌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注入了生命和活力,慷慨激昂,在唐朝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前人对王勃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题材、贡献、艺术特色、对前人的继承等角度。鉴于此,在语言学家戴浩一用西方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启发下,尝试着用Reddy的管道隐喻理论(Conduit Metaphor Theory)解读中国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文献   

14.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有云“二人销魂者,唯别离也”、“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著的“九义”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第354页(94年11月第1版·95年6月成都第1次印刷)有诵读练习一题,现将原题及答案抄录:一、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下边提出的方法仅供参考。1.读五言诗、七言诗,一般按音节划分节奏,韵脚要读  相似文献   

16.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岁就能写文章。13岁(一说14岁)往江西省父,路经洪州,参加都督阎公的宴会,即席写成了《膝王阁序》及诗,才名震动天下,被时人目为“神童”。17岁应举及第,拜为朝散郎。26岁渡海往交(?)省亲,溺水而死。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辑录了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也是多年来历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但有些唐诗选本如《唐诗鉴赏辞典》等却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连被称为唐诗大全的《全唐诗》,也是两说并存。那么到底是蜀州还是蜀川呢?据笔者考证,该诗题目应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理由如下:其一,文学创作与作者生活经历、思想情绪休戚相关,作者某一时段的创作风格总是该时段内在精神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诵读诗,理解诗意。2、体会诗人朴素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3、背诵全诗。  相似文献   

19.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相似文献   

20.
陈晓明 《现代语文》2007,(5):127-127,1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经典送别之作,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但是对于该诗的题目,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历来众说纷纭。诸多权威的唐诗选本多作两解。各地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青少年课外读物,大都题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