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承担的市九五期间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水稻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选育》,在课题组努力下,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继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2—4和菲优多系1号于去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正>千乡优926是由不育系“千乡955A”与“千恢2126”配组筛选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优质新组合,于2021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从从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制种技术要点等几个方面对千乡优926逐一进行介绍,希望对同行及种植者有所启发和益处。  相似文献   

3.
引子2007年2月10日,对福建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刘文炳研究员来说,是一个大喜日子。这一天,他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用特快专递送来的“连续最多年培育高产水稻的人”证书。证书中确认刘文炳主持培育的“II优6号”、“II优28”、“II优4886”杂交稻,分别于2004、2005、2006年创下单产1219.9公斤、1229.97公斤、1279.7公斤水稻单产纪录,成为连续三年刷新水稻单产新纪录“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三连冠”水稻育种家。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08,(5):73
前不久,福建省老科协顾问谢华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系福建省龙岩市人,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曾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院士是一位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之母”之美誉的专家。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在超级稻育种方面,育成Ⅱ优明86等4个超级新品种,创新了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模式。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千乡优917是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千乡955A"与恢复系"内恢111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2017年~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续试,两年平均单产8710.2 kg/ha,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3.42%,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594.85 kg/ha,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并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高新技术。它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诸方面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中产量优势尤为突出。内江市农科所参加国家科委主持的两系杂交小麦优势利用协作攻关,引进C49S不育系与本所培育的“内5839”等新品系测配,从中筛选出高产抗病优质新组合“C49S×内5839”,定名为“Ⅱ优58”。于1996年秋首次进入内江市种子公司区试和湖北、云南、重庆、四川三省一市重点试验示范种植,增产显著。初步展示了两系杂交小麦增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土地     
杜永强 《知识窗》2006,(12):46-46
普遇水稻变香稻的神奇水田 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块能使普通水稻变成香稻的神奇水田,其“特异功能”千年不衰,至今仍没有人解开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水稻育种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陈春燕  唐莎  刘宗敏  雷波 《软科学》2010,24(2):103-105,128
分析了国内外水稻育种的进展,从水稻生产、育种成果、水稻品质、科研力量等几个方面就四川省与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四川省水稻育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四川省水稻育种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科技奖励 1981年获国家发明特等奖; 杂交水稻新组合成优64的选育和应用,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国家图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奖; 2000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其中,他直接指导取得的“两用核不  相似文献   

11.
潘尊济 《内江科技》1996,17(6):21-23
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加之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迟栽面积大,我区水稻从1991年至今产量一直徘徊在452—498公斤。为了寻求替代新品种,促进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1994年春从重庆市作物研究所引进了杂交水稻三系新组合“Ⅱ优6078”在我区进行试验研究和连续两年较大面积的试验、示范种植,均获得成功。 一、试验、示范结果 1995年全区扩大示范分布在平坝、浅丘不同生态条件的凌家、永安、沱江、朝阳、全安、靖民、富溪、胜利、新店、高梁、顺河、苏家、椑南、小河口等17个乡镇,为全区27个乡镇的63%。全区设置了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示范片10个,中心示范片1个。同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10,(1):1-1
近期,记者从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武汉大学主办的红莲型杂交稻现场观摩及产业化研讨会上获悉,2009年,红莲型杂交水稻“珞优八号”在越南的种子销售量突破1000吨大关,创下了越南国内单个品种销售量、种植范围和综合质量三项第一。为表彰该品种对越南国家粮食安全和对农民增产增收作出的巨大贡献,越南农业部拟定在今年授予“珞优八号”粮食安全金奖。  相似文献   

13.
高燕 《科技广场》2002,(5):13-14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祖籍江西德安。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6岁时,在武汉郊区的一家园艺场,看到繁茂的花果挂满枝头,植物王国就成了令他心驰神往的地…  相似文献   

14.
博Ⅱ优859是博白县农科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博ⅡA与R859杂交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参加广西感光组合区试和不同区域示范试验,均表现出株型适中、产量高、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米质优、抗性好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在7290~7890kg之间,最高产量可达11000kg以上,2005年1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专家简介: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四川省作物学会理事,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十五"以来,主持并承担国家和四川省水稻科技攻关项目9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获部省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七年九月八日,由内江市科委主持,邀请省科委、资阳市科委、资阳市农业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对资阳市农业局农技站承担的“水稻旱育大苗育秧及大田栽培配套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组织经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后,对资阳市丰裕镇护耳村韩明忠等农户的5块同田对比实验田(面积2.75亩,品种Ⅱ优6078,秧龄54天)进行现场收打,其结果:旱育大苗平均亩产597.7公斤,较同龄两段育秧平均亩产536.5公斤,每亩净增稻谷61.2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示范亩产达988.1公斤,再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这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承担的"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课题"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2011年,两系强优势水稻杂交种"Y两优2号"百亩示范亩产926.6公斤,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  相似文献   

18.
(一)Ⅱ优162 四川省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Ⅱ—32AX蜀恢162育成。适于海拔600米以下一季中稻区或作晚稻种植。199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该组合已示范种植800万亩以上。 亚种间重穗型,属中稻迟熟组合,具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好,抗稻瘟病,适应推广特点。全生育期149天;株高12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亩有效穗15—17万,穗着粒数200粒,结实率80%,  相似文献   

19.
由内江市科委组织的水稻科技攻关项目籼粳亚远缘杂交稻新组合选育,经承担单位内江市农科所五年的艰苦努力,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选育出恢复系“182”和新组合冈优182。 恢复系“182”是采用聚合杂交技术,从籼粳交遗传群体中选育而成。经省植保所多年鉴定,叶、颈瘟均稳定在0—3级,表现出较高而稳定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3,(9):12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研究员、四川省育种攻关办何希德处长、四川省农科院泸州水稻高粱所所长熊洪研究员一行,近日莅临内江农科院,考察指导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种科研,内江市农业局罗红副局长陪同。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主任肖培村研究员重点介绍了近年开展的多抗育种材料的构建、籼粳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