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学合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2.
<正>“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会做饭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前我一直认为“厨神”这称呼非老妈莫属,现在,我们家又多了一位新晋“厨神”——我的老爸。论厨艺,现在家里可是谁也比不上他。老爸不仅厨艺高超,手速之快也让其他人望尘莫及。他居然能让嫌鱼腥而不爱吃鱼的我,在吃了他做的红烧鱼后,爱上了吃鱼。  相似文献   

3.
《音乐世界》2012,(13):11-11
傲慢的自信心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S.E.S、Fin.K.L的时候,感觉我总有一天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物。也并不是想要当艺人的心理,只是有自己也可以做到这种程度的感帮好像从小我就有点傲慢的自信感,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也就是这样的自信,好像就是能拉着我走到现在的力量,有点不像话吧!呵呵。”  相似文献   

4.
<正>王小瞧近来好像比以前更调皮了,而且调皮得有点反常。以前,他无非是上课吃零食、“咬耳朵”、和老师抢话说,没几分钟就得扭动扭动,外带开小差,课间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等等。现在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啦! 总之,最近棉花开老师很是头痛。  相似文献   

5.
杨明 《父母必读》2012,(1):60-60
我儿子现在16个月,一直不爱喝水,用小勺子喂给他,他能勉强喝一口。用带吸管的水杯让他自己喝,他就不肯。以前我会在水里放些秋梨膏,他能喝一点,但也不是很多。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 《教育》2008,(11):61-61
现在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足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相似文献   

7.
家长信箱     
编辑同志: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我的儿子今年四岁,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口齿伶俐。刚会说话,我们就教他学英语,他发音准确,记忆力好,学得很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觉得他智力好像退化了。现在他不愿学习,整天玩耍,尤其爱“打仗”,教他的东西总是记不住。而且在幼儿园(三岁半)写字时,我们发现他居然是“左撇子”,叫他用右手握笔,他显得十分笨拙,“1+2=3”写了一个星期才写出来。他看东西好像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     
现在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子。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4,(2):55-58
孩子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怎么办? 我的孩子现在读小学一年级,平常在班里成绩中等。我们是做生意的家庭,一直比较忙,现在为了孩子读书,专门带他离开以前的住所,住在学校边上读书。可是小孩好像不适应这种生活,人变得很沉默,还不如以前不特意管他的时候活泼,而且成绩也没有好起来。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孙宇理 《父母必读》2010,(12):90-93
0—4个月 “嘿,我听见你在说话。” 我家小宝才3个月.可是他好像什么都懂。我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坚持给他讲故事。现在他听到某些故事的时候就会咯咯笑,还会看看我,好像什么都听懂了呢。  相似文献   

11.
G-DRAGON     
《音乐世界》2012,(21):70-73
事业正处在顶峰的GD谈起“对下坡路的看法”时,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平和的心态,他说:“我一直会考虑自己有一天也会走下坡路。如果从歌手的位置跌落下去,也可以以制作人身份重新攀登,抛开钱这些东西,一直做音乐是我的目标。”GD说自己以前好像更多的表现出的是不愿意被感觉到的样子。好像被刺到也不会流一滴血。(笑)但现在就故意在MV中...  相似文献   

12.
头发一淋湿,还没等“下手”呢,宝宝就大声哭闹,好像在受刑一样,这可怎么办呢?“哇!”刚刚把宝宝的头发淋湿,他就使出吃奶的劲儿挣扎,本来爱干净是个好事儿,现在却搞得到处狼狈不堪,宝宝哭累了,妈妈也没心情洗了,为什么会如此抗拒洗头呢?回想一下以前洗头的经历吧,是不是有这样的状况:洗发水进了眼睛,宝宝因为睁不开眼睛而大哭;洗头发的水流过宝宝面颊,让他感觉到很脏;洗发过程中,因为梳理不当,让宝宝感觉到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相比易术以前的文字,这本书算是他比较正常的一部小说。从《陶瓷娃娃》到《孔雀》,易术的文字一直颇受争议,用现在的话说,易术也算是个用下半身写字的作家了。和很多80后的作家一样,易术多少有那么点愤世嫉俗,总爱玩点别人不敢玩的东西。就好像大家都不太敢和韩寒对骂一样,易术不但骂了,还骂了好几个。  相似文献   

14.
刘斌 《考试周刊》2011,(64):54-55
听说以前的一个同事在外开了个写作辅导班,不禁大吃一惊。有一次看他写的教学总结,感觉思维紊乱有拼凑之嫌,言之无味且语言呆滞。再联想到他平日的作文教学,无外乎就是讲些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点题诸如此类写作技巧的东西,通堂“现代八股文”写作教学课。没想到他居然敢办写作辅导班,只能佩服他的“敢唱就会红”的精神。 说实话,一个语文教师不会写文章是件可怕的事.就好像数学教师不会解数学题一样可怕。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也就几年前吧,去市中心上班的贾格迪什·马万卡在瓦尔萨德特快通勤列车上找个座位还不费吹灰之力。但是现在孟买的火车却是人满为患,以致于1月份的一天早上,马万卡下车时跌倒在地,随后居然有10个人倒在他的身上,还弄伤了他的一条腿。  相似文献   

16.
弥生 《大学生》2013,(18):50-51
正见面的时候人们相互介绍,经常听到这样的标签:他来自艺术世家,他家是书香门第,她是X家名媛。好像了解了家庭背景就能大抵明白你这个人一样。我是个学新闻的普通大学生,某次被别人介绍为来自"新闻世家",懵了一下,回首望来,嗯,我是学新闻的,我爸妈也是学新闻的,噢,连我姥爷居然也是学新闻的!不禁回味起家庭文化在我成长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问:我儿子从初二开始就上网,经常离家出走。这孩子以前很听我的话,聪明,成绩也很好。自从我和他妈妈离婚后,他就开始不听话。他妈妈说我教育不好儿子,一年前想要回抚养权,我不同意,为这个我搬了两次家,现在租房子住。我想问问能不能找个封闭学校让孩子呆两年,也许就能好了。送到部队行不行?  相似文献   

18.
<正>琦琦姐姐: 您好!真巧啊,我的小名也叫琦琦,遇上你这样能给大家开"药方"的好姐姐,我真高兴!结拜好吗?我可真喜欢你呀! 咳!该说重点了!以前,同学们说我很幽默,但现在, 我好像变成了闷葫芦,这全是我妈妈害的。以前,我最尊敬的就是父母,因为他们辛辛苦苦把我抚养大,我非常希望长大后能有所报答。可是现在,我……(对不起,我说不出口!)  相似文献   

19.
慎言本质     
为什么要慎言本质呢?因为我们曾由于轻率地说本质而吃了亏。比方说,“你就是那个(剥削)阶级本质”,于是,他永远不得翻身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办一个企业或开一个商店,稍大一点,他就想雇工,就想“剥削”了;一个人手上有了点钱,他就想利滚利,也想“剥削”了。好像很难有几个例外。这岂不是说,很难有人是没有“剥削”本质的吗?  相似文献   

20.
杨伟是浙江一家茶厂的老板,星期天,妻子给他买了一双除臭的袜子。杨伟一问价格,居然要十几块。遗憾的是,除臭袜的功效好像并不怎么样,穿了它,双脚依然照臭不误。这让杨伟有些恼火,难道这世上就没有一种真正能除臭的东西吗-他忽然想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