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绍君  刘焰红 《情报科学》1992,13(5):60-65,71
本文回顾了中国情报科学(广义上的,包括图书馆学)研究生专业教育的历史,考察了其目标、教育类型、教育措施、教育机构、专业和研究方向,分析了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主题,引文以及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中国情报科学研究生专业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教育,特别是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同时也对中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事业30年来的发展做了简要回顾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基本教育情况,包括教育计划、课程设置和职业规划.从爱尔兰的图书情报教育中总结了对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启示,包括要做到及时全面的信息公开、合理的课程设置及安排、教学与就业指导的结合、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展全面综合的研究领域、面授课程与远程授课相结合和采用良好的教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情报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常省  刘洁 《情报杂志》1995,14(5):45-46
从培养目标、用户教育、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基础薄弱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接受情报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其深远意义,指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情报教育是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有利于自身的建设,并对高校图书馆加强情报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从课程设置看台湾图书资讯学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8所开设图书资讯学研究生教育的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资料收集,对课程设置进行深入比较与分析.总结出21世纪台湾图书资讯学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并对祖国大陆如何借鉴台湾图书资讯学研究生教育经验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从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当今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谈起,提出图书馆情报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并就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以及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任建英 《现代情报》2015,35(2):133-136
iSchool以探讨与理解信息在各类活动中的作用为出发点,将人、信息、技术这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并以其跨学科性这一基本特性引导着国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变革。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应当借鉴iSchool运动的经验,在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以及学院发展等方面做出转变。  相似文献   

8.
胡镇波 《情报科学》1991,12(6):64-68
本文认为,高校非图书情报专业大学生的情报教育停滞不当的原因,主要是目前的教学内容不完全符合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的需要。并指出改革当前大学生情报教育的思路:适应社会及高校培养开拓型人材的需要,拓宽原囿于科技情报及文献检索的情报教育。最后以工科院校的情报教育为例,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何华军  吴定安 《情报探索》2014,(6):80-83,87
通过对美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调查分析,论述了信息素养是当今每一位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非常重要.认为美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课程定位准确清晰、突出教育能力训练,注重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课程考核较为全面、各有侧重,教学大纲详尽明了,专业训练与图书馆实践紧密联系等特点.这些对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学竞争情报教育类课程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瑶 《情报科学》2005,23(8):1249-1255
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以信息为焦点的竞争情报工作备受重视。竞争情报教育问题日益显出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事实上,国外一些商学院和图书情报学院都已逐步开设了竞争情报的相关课程。本文选取了图书情报学院和商学院排名前15的美国大学,通过因特网搜集他们竞争情报教育类课程设置情况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与比较,旨在为我国院校竞争情报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一点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6):671-672,F0003
.专稿.情报学的不朽篇章…………………………………王知津等(1.1).专题.论情报学的科学发展观…………………………向英明等(4.337)我国情报学发展的危机种种……………………文庭孝等(4.342)科学发展观中的图书情报事业渗透战略…………罗贤春(4.346)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信息资源战略目标定位……………………………………………………贾君枝(4.349)我国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走势分析…………王知津等(5.449)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研究……马翠嫦(5.456)谈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创新……………葛敬民(5.459).论坛.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台湾地区竞争情报教育发展状况以及职业资质认证制度建设的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台湾已初步建立起了竞争情报专业学位教育、远程教育和在职继续培训三位一体的竞争情报人才培养体系,在推动竞争情报教育与相关专业领域的紧密结合、促进竞争情报教育与职业资质认证工作有机结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增强实战技能相结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都值得大陆竞争情报教育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现代情报》2002,22(5):156-158,133
本文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现状作了分析,阐明成果,指出弊端,并针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探讨了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发展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事业的几点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1 新形势向图书情报人员提出的要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世界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中国参与到世界经济竞争与发展的体系中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变革。作为信息服务业的图书、情报机构必须直接参与到经济建设中为社会提供综合性、战略性的高质量信息服务 ,实现这些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图书情报队伍。目前 ,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缺少了解尖端技术又精通外语的高层次人才 ,60、7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图书、情报业务岗位的骨干 ,他们工作经验丰富 ,有很大一部分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情报学教育起始于1959年中国科技大学创设的情报学系,该系培养出首届200名毕业生以后即停办。1978年教育部批谁武汉大学成立情报专业以后,相继又有山东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等设立了情报专业。到1985年7月,全国共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单位47个,其中大学本科教育单位25个。1977-1986年的十年间,由国内正式出版的情报科学专著达112种,正式发表的情报科学论文5024篇。到1985年底,我国图书馆学本科在校生1651人,情报学本科生364人,而解放后的1949-1983年的三十四年间,我国仅培养图书馆学、情报学人才3792人,其中研究生19人,本科生1542人,大专生908人,函授生1323人。以上统计数字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国应 《情报杂志》1992,11(1):5-10
回顾中国科学院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发展历程。阐述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具体办法:建立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组织机构;明确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方向和任务;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建立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网络;制定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政策、法规;加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探索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分析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好处、经验和存在问题。对未来提出四点展望:(1)加强整体化建设;(2)合理调整文献情报机构布局;(3)认真研究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4)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意识,增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从1898年5月2日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MLA)的前身——医学图书馆员协会(Association of Medical Librarians)成立,至今已有整整100年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在MLA的不懈努力下,美国医学图书情报教育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形成了旨在培养和造就医学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医学图书情报界也在研究和探索国外医学图书情报的起源、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美国学者托马斯·弗莱明在医学图书情报界,特别是在医学图书情报领域享有盛誉,被誉为美国医学图书情报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卫 《情报科学》2004,22(1):42-46
文章通过对中美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对比,以及我国图书情报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研究生情报用户的特点及研究生情报需求的特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做好研究生情报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项清焕  李锋 《情报杂志》1998,17(4):75-76,78
分析了信息时代的文化与图书情报教育方式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出了如何步入信息时代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