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化学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第75页中提到“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0/0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化学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第75页中提到"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人2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而在选修<实验化学>教材第33页<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中却提出"……反应的氢氧化铜必须新制.  相似文献   

3.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实验研讨湖南醴陵市一中(412200)何立琳一、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教材演示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NaOH溶液2毫升,滴入2%CUSO4溶液4~6滴,振荡。然后加入乙醛溶液0.5毫升,加热到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多年...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常被用来引导学生判断葡萄糖分子中具有醛基的结构,是一种醛糖。其中,苏教版《化学2(必修)》教材设置的具体实验方案为:"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我们在实验时发现,葡萄糖与新制Cu(OH)2混合得到的深蓝色溶液用酒精灯微热时生成绿色浊液,继续加热时绿色浑浊会渐变为黄色,至沸腾时又出现砖红色,甚至暗红色。  相似文献   

5.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实验,但对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大多数人未做过,对其反应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于是有人根据逻辑推理得出,其现象应当与乙醛的反应基本相同,应当有砖红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事实果真如此吗?请看以下实验探究结果。一、常温(20℃)条件下实验【实验1】取一支试管(直径为15 mm),加入2 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 37%~40%的甲醛溶液、4滴  相似文献   

6.
卤素间置换反应的教学常以两个化学实验为引子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实验现象见表1。表1氯水和碘化钾以及溴化钾溶液反应现象实验操作2~3ml 0.1mol/L KBr溶液2~3ml0.1mol/L KI溶液说明实验前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滴加少量新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化学和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内容存在歧义或容易引起歧义,本文就这些内容进行探讨与商榷。1糖类化合物中醛基的检验1.1化学教科书中的检验方法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165页是根据醛基与银氨溶液反应以及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来检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CHO 2Ag  相似文献   

8.
针对教材中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的实验问题,对教材实验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再设计正交试验探究NaOH溶液的浓度、CuSO4溶液的浓度、CH3CHO溶液的浓度三种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优选出短时间内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9.
祁学俊  孙玉 《化学教与学》2010,(10):73-73,55
一、问题的提出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化学2〉〉P32页。为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mL 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取上层清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2次铜氨纤维的制备,分别在必修2的P88页与选修5的P94页。教材中铜氨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液。用浓氨水溶解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以获得浓度较高的铜氨溶液。笔者多次按照此步骤配制的铜氨溶液放入脱脂棉,搅拌,并放置24小时,也未见棉花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伍强 《化学教学》2016,(1):55-57
设计了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实验没有生成银镜、红色沉淀.设计了用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和不加甲酸钠的空白对照实验,实验均生成光亮的银镜,但反应液中未检测到碳酸根离子.故认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甲酸钠均不能反应,由此得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均不能鉴别甲酸根离子的结论.同时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实验事实,切不可误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原创题:含铜物质是化学中的重要试剂.例如利用新制氢氧化铜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与应用: (1)实验室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由"学"生"疑",教材中新制氢氧化铜的使用及学生的困惑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多次用到新制氢氧化铜来进行实验.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第75页【实验3】;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第79页【实验2】;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第104页【实验2】,同页教材中阐述: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制得双缩脲试剂,蛋白质遇该试剂时会呈现紫玫瑰色,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肽键的化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硅酸的性质,制备硅酸凝胶,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1设计如下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 mL~5 mL 饱和 Na_2SiO_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静置。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我们能很快看到略带红色胶冻状物质生成。这  相似文献   

15.
乙醛分子中含有醛基—CHO ,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为乙酸 ,而氢氧化铜则被还原为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但在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却不一样 ,红色、黑色、黄色、绿色都有出现。这跟选择试剂的用量有什么关系呢 ?按照操作要求 ,选用 1 0 %氢氧化钠溶液 2mL ,滴入 2 %硫酸铜溶液 4~ 8滴。 2 %硫酸铜溶液很稀 ,且用量才几滴 ,很显然是控制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量。若是硫酸铜溶液用量多 ,生成氢氧化铜的量自然多 ,在加热时 ,氢氧化铜部分分解为氧化铜而出现黑色沉淀。1 0 %氢氧化钠溶液要用到 2mL左右 ,跟2 %硫酸铜溶液的用量相比 ,碱液明显要过…  相似文献   

16.
中学有机化学中常见的无机试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金属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等,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应用十分广泛.·59·  相似文献   

17.
题1 向100mL由BaCl2、AlCl3和FeCl3组成的混合溶液A中逐滴加入Na2SO4-NaOH混合溶液B,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所加溶液B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乙醛不仅能被银氨溶液氧化,还能在碱性条件下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成乙醛。只是这里所用的氢氧化铜必须是新制的,否则,实验就难以成功。原因是新制的Cu(OH)_2絮状物结构疏松,悬浮在溶液中与乙醛分子接触充分。若用久置的Cu(OH)_2,沉淀物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生物学教学》2010,35(8):47-47
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按教材要求的材料为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当在2mL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入2滴新鲜猪肝研磨液后,很明显气泡翻滚,按在试管口的大拇指能感受到气流往上涌的强大冲击力。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了解氢氧化铜的分解温度,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来新制氢氧化铜,然后从多方面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新制氢氧化铜沉淀的分解情况,并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