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两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各媒体之间竞争加剧,传媒人压力加大,虚假新闻乘虚而入,甚至有泛滥之势.而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差,缺少职业操守,正是虚假新闻的成因之一.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认为,重提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者只有严格遵守新闻专业主义,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新闻道德,坚决杜绝虚假新闻,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本文从新闻道德与虚假新闻两个角度出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4.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价值大于理论的意义。文章重点关注的是新闻专业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问题,即探索专业主义中国化的机制创新问题。文章还开创性地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5.
新闻专业主义在美国的缘起是由于媒介为了强化获得第四权力的合理性,在意识形态上,就要求有一套关于专业地位与规范的理念。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公众与商业性因素都与媒介发生了联系。新闻专业主义基本上是在媒介与政府、公众、工商界共同构成的关系架构中发展的。这几种力量的消长、博弈,使得不同时期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凸显出不同的特质。只要这种关系架构长期存在,新闻专业主义将长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解读1、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媒体为了公共利益,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采访、写作、报道、发表新闻信息的自由。①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是由资产阶级政治家、诗人约翰·杰斐逊的出版自由观点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高校的新闻传播广告专业多开设《古代文学》这门课程,该专业开设《古代文学》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古代文学》课程相比,其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而现行教材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编写,与新闻传播广告专业的学生知识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在没有新的合适教材的情况下,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应该从篇目选择、教学重点、教材引申等方面多下工夫,努力满足新闻传播学生的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它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化报刊的发展、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出现、新闻职业教育的兴办及新闻专业化人员的出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新新闻主义的写作技法对当今新闻写作在内容、笔法、结构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当今的新闻写作技法上带有新新闻主义某些要素。  相似文献   

10.
"杨丽娟事件"是近期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在整个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暴露出在商业化浪潮侵蚀下,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杨丽娟事件"可谓是媒体过度商业化运作的典型例证。文章通过对"杨丽娟事件"的透视,尝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缓解新闻专业主义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信息传播。本文从分析新闻文体的语言特点出发,说明了新闻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2.
当前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还不甚理想。增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需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学生的情绪、情感和选择判断 ;教师以身作则 ,切实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接近生活 ,融入社会 ;爱国主义教育连续开展 ,系统持久。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党报为主的主流媒体人物报道存在等同于典型报道,丧失应有的客观、公正立场及新闻伦理等现象,而在新闻专业主义指导下采写人物报道,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闻娱乐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的新闻是新闻从业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受众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代美国新闻界出现了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新闻娱乐化现象根源有二:快乐主义原则是笃信个人主义的现代美国人追求的目标,受众的新闻消费行为同样如此,这是其社会基础;传媒市场化使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斜,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力使媒介完全受"大数法则"支配,原先新闻选择与制作的新闻理念为强调受众广度、制作成本及与利益集团利益冲突程度的市场理念所取代.由此,美国新闻娱乐化有其必然性.美国新闻娱乐化对我国传媒发展倾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通过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从不同文明的角度探讨后冷战时代美伊在波斯湾地区的博弈以及由此对当前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Many students enroll in video production courses in high school as part of a vocational, career, or technical program. While 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of scholarly work in digital literacy in informal settings, less is known about how digital and media literacy competencies are developed through school-based video production cours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c engagement and the various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used in a high school video production course with a single-school convenience sample and an ethn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 of students.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best predictors of the intent to participate in civic engagement are having positive attitudes about news, current events, reporting, and journalism. Media literacy attitudes and a range of in-classroom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video production are also associated with civic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Digital literacy is often proposed as a means of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apparently caused by ‘fake news’. This positioning article considers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with this approach. It argues that fake news is not an isolated phenomenon, but one that needs to be understood in a much broader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ext. It also addresses the practical possibilities and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 in this area. The notion of ‘digital literacy’ appears to define the phenomenon in technological terms. By contrast,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we need a broader notion of media literacy, which is based on critical thinking about the economic,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media. Even so, the article suggests, the broader problems that are 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of ‘fake news’ are unlikely to be solved very easily.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婚恋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心灵的"永恒"主题,丰富的汉字涵义渊繁,记录下了世世代代男女的婚恋观念.我们可以从"婚""嫁""娶"等婚恋关键词的形义系统品味汉字的原型意味,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等汉语的话语系统挖掘中华民族的婚恋观的发展规律,从"郎才女貌"到"郎财女貌"等词义的发展变化来分析婚恋心态发展的文化修辞,分析婚恋关键词的现代文化修辞义,在婚恋关键词的不断演变与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婚恋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