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用语是教师组织教学、讲解课文、与学生交流等必不可少的语言。教师用语具有示范性,因此必须清晰、准确、流利。惟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研究教师用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特征,探讨教师用语的意义,加深对教师用语的理解,目的是使外语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孩子长大后能操一口流利的外语,是许多家长的殷切期望,也是当今社会流行的一种培养孩子的“时尚”想法。  相似文献   

3.
教学即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发生。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课堂交流主要通过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但是我们平时强调的课堂交流只局限于言语交流,几乎忽略了非言语交流。其实,课堂交流中除了言语交流外,非言语交流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它是一种极为微妙的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联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陈群 《考试周刊》2008,(51):67-68
公式化言语能够促使语言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交际能力,它是语言学习者发展创造性言语的基础,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公式化言语与创造性言语并不具有绝对清晰的界限。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外语教学中,公式化言语始终是一个重点,应该引起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外语课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章探讨了学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互动的主要模式以及教师在学生互动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论外语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的思维理念,运用到外语学科,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应明确在外 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的价值、目标,并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以及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进 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笔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各种激励手段,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能使教学过程优化。激励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话语形式是课堂教学言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它作为对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结果的完成和实现,可从相对静态的角度反映出课堂教学言语的基本情况。因此,在协调课堂教学话语形式的基本成分(即口语、书面语、身势语)之间的配合的基础上,应加强课堂教学话语形式与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之间的协调,并以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系统论等为基础进行多方调控,以利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言语的综合效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提出 ,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外语课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文章探讨了学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互动的主要模式以及教师在学生互动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李敏 《教书育人》2007,(9):106-106
俄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语言实践活动。而实现俄语课程目标的主要形式是俄语课堂。因此必须根据“零基础”班学生在俄语学习方面呈现的特点,采取较为独特的、既有针对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措施。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边摸索,边探讨,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现结合实际,谈一谈“零基础”俄语课堂教学的言语活动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包括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运用。本文根据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对教师的言语表达作出准确真实、儿童化、文学化、逻辑性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思维与言语的密切关系,对教师言语理解提出针对性要求;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从培养和促进学生言语获得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出发,对教师的言语行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言语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外语的言语理解是接受语言输入的最主要途径,明确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如何处理是研究外语言语理解的最基本步骤.外语的言语理解过程是听者主动接受信息,意义重建的过程.人类天生的理解力、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是其中的决定因素.动机、情感、记忆、注意等听者因素是影响这个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情感过滤假说"及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荣 《平原大学学报》2005,22(2):106-109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假说来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我们外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克拉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讨论了这一理论的背景及其界定,尝试性地将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使用交流的形式有两种,即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表现有三种方式体态沟通;距离沟通;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沟通.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三,即掌握知识的作用;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学生课堂参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最基本活动形式,它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外语教学的质量。因此,从事外语教学的我们往往会以各种方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如“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有所侧重”等等,而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原则往往会片面地反映一些外语教学规律。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外语课堂教学原则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视情感过程。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往往只想到学生的认知活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活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其原因就是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在学习活动中缺乏动力系统的作用。笔者就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以下几点做法。一、积极的心态促进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机遇,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使他们信赖你,使他们乐意学你这一学科。学生很大程度上凭感情、凭兴趣维系…  相似文献   

17.
1920年,反馈(feedback)的概念首次出现在贝尔电话实验室HaroldS.Black的文献中。一个机器、过程或系统为实现某个目标,不断输出信息,并通过一定通道将该系统运行的结果以及影响其运行状况的信息回送于本系统输入瑞,与标准信息比较后,获得该系统的偏差信息来影响信息的再输出,进而调节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这种自身调节的过程叫反馈。反馈是控制论(cybernetics)的基本概念之一。1948年,由控制论开创者、美国数学家N.Wiener引入,反馈原理逐渐推广于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系统和其它社会科学领域。在教育领域里,…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通过言语表达内容的,但非言语交际在课堂教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手势、眼神、表情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等无声语言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书清 《教育艺术》2004,(12):22-23
外语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过程,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自身天赋、教师的水平等)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西方学者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效果。那么,对于中职学校的外语教师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是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为弱化,情绪极易波动,英语成绩普遍不尽如人意,因此,了解并研究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