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发展,新闻界的同仁越来越重视现场短新闻的拍摄。什么是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是指新闻记者直接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向观众报道的新闻价值较高、篇幅短小的新闻。也可以说,现场短新闻是一种比较灵巧、好驾驭的新闻形式,是记者可以随时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当然,要真正写好它,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写出"鲜活"的凝重或灵动,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有点扎实的功夫,并且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
由中宣部委托中国记协组织、获得首都各主要新闻单位热烈响应的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次获得一、二、三等奖的50篇作品,从总体上看,可以说具有六个特色:一是新闻时效性强。  相似文献   

3.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4.
一 现场短新闻,是报纸宣传中常博得读者欣赏和喜欢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新闻记者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比一闪即逝的动态报道有生命力.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改进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5.
陈融 《青年记者》2009,(24):93-94
现场短新闻,是报纸宣传中常博得读者欣赏和喜欢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最能代表新闻记者特色的一种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比一闪即逝的动态报道有生命力。写好现场短新闻,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改进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到的富有社会意义的凝聚新闻信息的场面或片断,用富有视觉形象感的语言文字加以再现的纪实性报道。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新、真、短、快等特点外,还具有自身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它的结构层次不同于一般通讯开头、消息导语的时序结构。现场短新闻的开头,通常妙在马上切入“镜头”,展现人和事的特定环境,迅速将读者引入具体可感的“现场”。接着便是对重点段落的精離细刻,写景状物,毕现其貌。  相似文献   

7.
广播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捍、富有广播特点,能通过广播宣传出去. 一件好的广播现场短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所有现场短新闻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或者叫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新闻价值较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二是现场感较强,有对新闻现场绘声绘色的描写,能使听众或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其三是篇幅短小精粹,能在三五分钟内听完。此外,它还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就是新闻事实更加具体、形象,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所记忆;文字语言更通俗,更易懂,更适合“播”的需要和“听”的要求。下面谈几个具体  相似文献   

8.
花香不在园小,鱼跃也喜小塘。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现场短新闻,生动活泼地反映了两个文明建设,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读性,对推进新闻改革,改进记者的作风与文风,起了积极的作用。一、抓住现场把新闻写活现场短新闻,比较注重新闻的现实性,比较注重说明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及新闻事件与环境的关系。在现场短新闻中,记者一般都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向读者描述亲眼看到的新闻事实及与新闻相关的环境。这种新闻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记者  相似文献   

9.
彭洁 《新闻前哨》2003,(9):33-33
在实践中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最忌贪大求全,要求集中突出,有强烈的现场感,让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具体说来,要抓好以下四要素。 1、转变作风,深入现场,细心观察。 记者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离不开对报道一线  相似文献   

10.
研究现场短新闻的构成以及它与短新闻、新闻的关系,目的在于探求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规律。总的来说,新闻采写,特别是现场短新闻采写,可以概括为“成在写作,功在踏访。”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踏访尤为重要。现场踏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是: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纲,便于有目的地摘录资科、引导发言;现场采访,一般处于事发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难以预料,只能因事制宜,不宜事先拟定提纲,带着框  相似文献   

11.
12.
<正>作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新闻作品的采写制作,最终形成广播现场短新闻。该新闻具有较高的价值,凭借广播进行播放,达到传播的目的。要想真正写出一篇有文采、有分量、有韵味的作品,实属不易的一件事,本文从广播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艺术入手,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新作艺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一、广播现场短新闻广播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问题的形式之一,迎合了听众求快、求短、求新、求活的普遍心理,以真实的场景、  相似文献   

13.
去年7—11月,我们荆州报社与荆州地区棉花公司联合举办了“银花杯”现场报道有奖竞赛活动。这次活动共收到来稿160余篇,择优发表了35篇,最后评出了10篇优秀作品。竞赛活动期间,时逢荆州地区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因此,在来稿中反映全区人民抗洪救灾精神风貌的稿件占有较大的比例。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受到评委的好评,而且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盲人夫妇被“抢”记》、《救灾募捐不到一小时……》、《田头观“肥山”》、《还差三斤任务粮》、《收购场上的风波》等,通过  相似文献   

14.
自1989年10月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提出大力倡导采写现场短新闻以来,我国新闻界现场短新闻的采写已蔚然成风,产生了一批有声有色、颇有影响的佳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好评。这其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而现场短新闻在写作形式上的独特之处也是引发这种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李瑞环同志在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颁奖大会上指出,现场短新闻具有真、新、活、短四大特点,其中新、活、短三项都涉及到这种体裁的写作形式。这里,我们想探讨一下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一个方面,即现场短新闻的开头与结尾。在这方面,现场短新闻有充分条件摆脱一般消息写作  相似文献   

15.
与开头一样,现场短新闻的结尾方式也比一般的新闻灵活许多,大致有三种基本形式:平收式、议论式、情意不尽式。(一)平收式平收式的结尾讲究顺乎自然,新闻事实叙述完毕,文章也自然结束。其中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完全自然而止,比如《经济日报》1990年2月21日《专员田间考县长》一文,该文叙述了地区专员考县长铺地膜技术的有趣场面,最后有两位县长铺得不错,要求专员打分,文章写道:“‘不给你们满分,打80分吧。’孙庚午回答。大家又笑了。”事情告一段落,文章也就此而止了。第二类带有总结性质,展示和罗列结果,如《经济日报》1989年11月2日“零点行动”结尾说。“凌晨2时,‘零点行动’胜利结束了。总指挥部有关负责  相似文献   

16.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它迎合了读者求短、求新、求快、求活的心理需求,成为快速、及时传递信息的生力军,并时刻以实景、实声、实情再现生动、有意义的生活画面,使受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技巧精到的现场短新闻,成为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介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写作是第二位的,采访是第一位的。对现场短新闻来说,现场采访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场采访,既要遵循一般采访规律:手、腿要勤,五官并用;更要注意现场采访的特殊规律:重在观察。具体来说是: 第一、重事实,少框框。现场采访与一般翻资料、开座谈会的采访不同,后者需要有个采访提纲,便于有目的地摘录资料、引导发言;现  相似文献   

18.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电视短新闻的文字稿的写作,目前有着不同的说法,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对画面和声音功能的不同理解上。在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电视画面和声音是紧密联系的,不是相互游离的。它们的相互联系可以说自一条电视短新闻的构思之初就开始了。新闻写作是以采访为基础的,电视也不例外。当我们在考虑电视新闻写作的时候,其实往往是已经经历了前期采访、现场采访拍摄、初步编辑等过程,此时构成电视短新闻的典型画面已经成型,我们主要考虑如何写出与这些画面相匹配的语言文字稿。有人很形象也把电视新闻的写作比喻是“带着镣铐跳舞”。这个“镣…  相似文献   

20.
“有现场无新闻”与“有新闻无现场”,可说是当今“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两大弊端。对于前者,关键在提高现场短新闻的“含金量”,而对于后者,除了在“目击”上下功夫,写出行进中的新闻事实外,愚以为,成功地运用好背景材料,当是写活现场新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看过不少冠以“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的作品,除了开头,结尾有那么一点点现场气氛的描述之外,中间大都是大段大段介绍背景和经过:这个单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