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终结性评价方面的建议明确指出:“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检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是在日常教学操作中,检测学生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听说交际能力的口语测试,却因种种因素难以在学期或学年的终结性评价中得以实施。面对困难,我们制定出积极的口语技能评价的对策,尽可能地把口语测试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体现外语语言教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现状及背景分析 新的《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把考试这个教学评价系统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评价。《教学要求》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与外语考试改革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有差距。教学大纲要求听说领先,注重听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提高自己全面素质的一个迫切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英语中,口语交际能力仍没有切实达到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必须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原则,教学中要加强实用英语的学习,开展以实用口语交际为主线的听说训练和英语应用文的阅读和模拟套写训练,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陈彬彬 《考试周刊》2012,(80):100-100
尽管新教材要求淡化语法知识,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由于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因此英语教学仍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在深化英语教学的改革中,要充分帮助学生认识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互动,从而有效地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常态教学中要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注重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学生在日益国际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据此,就营造民主学习氛围、合理选择听说材料、精心设计听说活动等三个方面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终结性评价方面的建议明确指出:“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检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是在日常教学操作中,检测学生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听说交际能力的口语测试,却因种种因素难以在学期或学年的终结性评价中得以实施。面对困难,我们制定出积极的口语技能评价的对策,尽可能地把口语测试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体现外语语言教学的价值取向。一、在评价的原则上应遵循“三个贴近”1.贴近小…  相似文献   

8.
王黎清 《云南教育》2002,(13):26-2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把原大纲中有关“听话、说话”的内容提出来,归并为“口语交际”,以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新大纲的这一修订,旨在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要求比原大纲更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而且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它明确地指明了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功能及目标。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单列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这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凭借。除此而外,新大纲又作了这样的阐述:“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加强英语听说的教学。然而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读不准”、“听不懂”、“说不出”三大毛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从根本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工具,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语言的第一性是口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对听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培养说的能力已经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尤其是每年的中考口语测试,更体现了口语的重要性。而如何科学和全面地评价学生“说”的实际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单凭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只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只是便于横向比较,但它属于事后评判,对评价对象本身改进和完善无能为力,不利于…  相似文献   

11.
试谈口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哑巴英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普遍偏低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本文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出发点,对口语教学的内容,目标及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有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营造语言环境,加强英语功能教学;加强听说能力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重视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以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为教学对象,选取《新视野视听说教程》的系列教材作为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建构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实施新的评估体系。实践证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新模式使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也有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赵曦 《林区教学》2009,(2):61-62
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进度和方法的及时调整,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培养学生在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仍只重视读写,忽视听说,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子。而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大胆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要求。但提高口语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培养学生在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仍只重视读写,忽视听说,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子。而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大胆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要求。但提高口语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7.
傅蔚 《学语文》2006,(1):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张志公先生明确指出:“彻底脱离语言实际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畸形的语文教学,对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不利的。”现在的语文考试不考口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被放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评价的缺失,探讨初中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评价来促进口语交际的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广东省普通英语高考中的听说考试,改变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同时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英语听说课中,老师可以采用“任务引领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课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实现英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9.
英语听说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的困境。本文作者从强化语言基本功、培养听说习惯、加强对听说材料背景知识学习和口语训练、贵在坚持等方面来探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张磊 《文教资料》2013,(16):184-185
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本文依据Jeremy Harmer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平衡理论,结合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阐明英语教学必须将听力与口语教学当做是一个整体,同时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最后提出了英语听说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