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28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定义及内涵,从哲学层面、政治学层面进行学理探讨和厘定,从多个方面论述它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倡导的普世价值观的颠覆与超越,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人类共同价值观提出的国内国际意义,可以使我们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认识达到哲学价值体系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共有精神家园构建问题是在创办开放大学过程中不可违避的现实问题。构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能有效地提高主体的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发展自豪感,从而为开放大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作为共有精神家园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在精神家园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为引领,将彰显出开放大学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力、向心力、凝聚力及创造力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共同价值观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共同价值观是指大学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念、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大学对共同价值观的信仰可以使办学者超脱于急功近利,使大学人团结一心,让大学保持宁静,唤起理性的办学行动.现代大学可以通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和势成之"等方式,精心培育起对追求真理、坚守道义和崇尚自由等大学共同价值观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大学的价值观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大学的价值观建设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重塑现代大学价值观已成为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为核心,主要以美国为例,描述了大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手段及其所认同的文化,并且从文化生态与教育理念两个关键层面比较了中美两国大学的价值观教育,旨在理解其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与危机,从而使大学能够改善其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青年价值观教育不仅关乎青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安全。可以通过变革传统教育模式,融入青年生活世界,培养青年价值理性等方式切实增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使青年不仅能够认同核心价值观,更能从内心树立起对核心价值观的强大自信。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开展共同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建设过程中,应开展富有成效的学校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及时性和连续性;运用丰富多样的社会传播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完善国家法律引导机制,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与我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民族成分一样复杂,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新加坡独立建国后不久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原因离不开新加坡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共同价值观"。通过研究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建设途径,本研究认为我国需要基于国情理论联系实际,从发挥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传承优秀"家风"、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四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遭受到一系列新的挑战,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上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可回避,相反,我们要坦诚面对,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提出可行的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和进一步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随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是价值论和文化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本文认为,价值观由价值观念模式、价值心理定势、价值评价标准、价值行为取向四个基本部分构成、价值观在社会文化体系中,以“先验构架模式”的方式,作为相对独立的力量渗透到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价值观具有超前指导功能、适时协调功能、落后滞阻功能。价值观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是一种对中西方文化、古今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并对人们建立和形成适应历史发展的科学价值观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现代知识观指导下的高等学校课程建设,过于强调科学逻辑,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肢解整体世界,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了一系列毫无生命的抽象符号,给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带来种种弊端。后现代高校课程观力图使高等学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出发点或"原点",为学生建构个性化的世界图景提供更加开放的探究空间,通过更为合理的高等学校课程群或课程体系,寻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正确把握各种情况,沉稳的对待一些事件。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理论,又包括其继承者对这一理论的发展。但是在大学生接受的系统教育里,只是重视强调业务学习和进修,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和传播,则是忽视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13.
大学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在完成其基本任务的过程中,要体现其价值,即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当前,大学的任务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在校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各行各业的骨干和领导)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重要性逐步增强,使大家的认识逐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公平、民主、文化、诚信、友爱是建设和谐高校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再议大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其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两种取向论”(即“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全面地表达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现实,也不利于协调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包括“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内的“三种取向论”则改变了审视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框架,使不同价值取向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整体的结构。协调大学课程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核心,是恰当地处理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其道德观的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生活和事业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针对大学生道德观的矛盾与冲突,寻找其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合理引导,是摆在高校领导、教师和社会有识之士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精神的表征,大学校训也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因此,不同的大学理念在校训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大学校训中蕴涵了一种中国特有的大学理念:大学除探索知识外,还应当探索并完善道德;除为社会服务处,还应当在社会中倡导并践行道德。这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大学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大学中的体现,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讨论大学理念需要将理念主体纳入视角。理念主体有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在个体层面,身份不同、角色不同、责任不同,理念主体的权力不同,理念的影响力也有差别。理念的讨论既可以满足认识兴趣,更要指向行动。理念和行动的主体对位最终影响理念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论"好大学"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一流大学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好大学不等于一流大学.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应该倡导好大学理念.有科学的大学定位,遵循大学规律的科学制度,高品位的大学人文环境,能凝聚优秀教师并培养优秀人才,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大学就是好大学.要建设好大学,一要对大学进行科学定位,二要有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三要创建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四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的软实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的实力,是大学快速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注意自己的精神追求,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这其中大学领导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增强大学软实力要善于转化,需要前瞻,但不能理想主义,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