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内阁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以纠集全国力量支援战争。在此过程中,大批画家经日本陆海军组织派遣,随军前往中国进行侵略战争"记录画"的创作,并美其名曰"彩管报国"。他们虽目睹了日军侵略的暴行,但绝大多数接受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洗脑,创作了一系列绘画,弘扬日军"辉煌战绩",捏造日军占领地"祥和"景象,鼓吹"大东亚共荣",宣扬"为国牺牲",成为当时日本美术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以战败国而告终,日本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尤其是工业几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使已经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的日本又重新回到传统的农业社会。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直处在比较高的水平。1947年至1973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都在5%以上。1948年、1961-1952年、1959-1961年、1963年、1966-1969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超过10%。从人均指标来看,1946年日本的人均实际GDP只有56美元,1952年为89美元,1955年为107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9,英国的1/4,法国的1/3,而到了1973年,日本经济人均指标已…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不宣而战"是因为不宣而战可以煽动国内人民的情绪,逃避战争责任;可以不遵守已签署的国际条约,免受条约约束;可以继续推行其"以华制华"策略,扶植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4.
汪汉利 《华章》2007,(8):79
曾艳兵先生的新著<西方后现代文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讨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专著.以往的"后现代"著作几乎全是思潮研究,没有把重心放在文学上.曾著与其他"后现代"著作的显著不同,还在于其切入选题的"新"、资料安排的"实"和行文分析的"细"等方面.曾著对西方后现代文学进行全面的透视和盘点,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阅读绘本,想象老人与树再次重逢时的情境。扣住"爱",想象人物对话,用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2.根据绘本训练写作,激发写作欲望。【教学重点、难点】用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听听故事,讲讲故事,好吗?同学们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哦!  相似文献   

6.
符夏鹭 《林区教学》2012,(12):57-58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通过《奇鸟行状录》这部长篇巨著,揭露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暴力罪行,探索了当今日本暴力的传承脉络,明示出对战争责任的深层思考和追究。《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村上春树由一名自由主义作家转变为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创作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学习中,照片、图画也和文字、地图、图表等材料一样,成为学生感受历史的基本信息之一,亦成为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近几年来的高考对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考查也越来越多。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和教研中,图片资料往往是被忽视的,对其处理也比较简单,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拟结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尝试一个图片资料处理的新方法——图片联想法,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套用"议论文"的教学解读来分析《拿来主义》是很难帮助学生认识这篇杂文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实际在教什么"上,笔者把它定在深入浅出地体悟"刀笔"和"笑笔"上,因为《拿来主义》姓"杂"性"辣",是作为"黑夜的斗士"的鲁迅风格的体现,也是杂文的特点体现: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从细小的生活中看出大问题,得到大发现。全文借"刀"笔和"笑"笔,分析言语智慧,探究行文魅力。  相似文献   

9.
套用"议论文"的教学解读来分析《拿来主义》是很难帮助学生认识这篇杂文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实际在教什么"上,笔者把它定在深入浅出地体悟"刀笔"和"笑笔"上,因为《拿来主义》姓"杂"性"辣",是作为"黑夜的斗士"的鲁迅风格的体现,也是杂文的特点体现: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从细小的生活中看出大问题,得到大发现。全文借"刀"笔和"笑"笔,分析言语智慧,探究行文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列夫·托尔斯泰看来,莎剧<李尔王>存在着诸多艺术上的不协调,甚至指责它为一部糟糕的作品.本文试图以巴赫金对文艺复兴时期整体文化特点的分析,来回应托氏的这一指责,认为只有把作品放回其文化语境中,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而巴赫金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狂欢化"特征的概括,正是解答<李尔王>艺术之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热情教导有志于创作的青年,要“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并引用惠列赛耶夫评述果戈理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见《且介亭杂文二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概论”学科与教材的建构始于晚清政府的大学改革,经历了“文学研究法”这一准学科形态的初步实践后,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于20世纪20年代初取得了根本性的奠基。梅光迪、刘永济等早期“文学概论”教材实践者对其学科的性质都未曾进行思考与界定,王统照却在一篇书评文章《文学概论?》中首先对“文学概论”学科的任务与方法进行了规定,继而又在回应对该文的批评时明确地界定了“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的综合研究”的学科性质,是为该学科立法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多少时间的累积才会被认为称得上历史?又或者是本来将被忘却的,因为“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永垂青史?王晓明的《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自1991年发表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了,这篇回顾“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论文章,在十几年后连同“五·四”一同被回顾时,结果是谁都没有被忘却。十几年的时间也许还不能证明什么,但相信会有更多的十几年来为经典验明正身。事实上,若不是14年,若是15、16年前,这样的文章大概也不可能出现。正如王晓明在《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的开头就说的“1988年盛夏,在中国大陆十几家报刊大字标题的簇拥下迅速展开的那一场‘重写文学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之后,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15.
记得几年前还在求学之时,有位高年级的师兄推荐我读一本深蓝皮、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的《中国宪法问题研究》一书,借来细翻,发觉这本精炼的书内容新颖,条理清晰,几乎涵盖了近年来宪法学领域的最新观点和胡锦光教授自身多年研究的精华,于是立即购回此书。以后的读书岁月里,它自然就成为我的专业藏书之一。如今每每读来,都觉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对此书也更加爱不释手。2004年是新中国宪法制定50周年,今年的“12月4日”———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之一便是“依宪治国,弘扬宪法精神”,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母法”的地位和权威,所以有“学好法…  相似文献   

16.
李希贵在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用他的亲身实践展示了教育“理想国”的真实生态,在他亲自经营过的每一所学校里,素质教育“风展红旗如画”,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尽情地“自由呼吸”,令广大师生心驰神往,后悔没有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李希贵先生的学校里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的又一力作《学生第二》为我们揭开了谜底!读完第一遍,觉得这是一本“管理高参”;读完第二遍,觉得这是一本“创业宝典”;读完第三遍,觉得这是一本“成功通鉴”。每读一页,呼吸便觉…  相似文献   

17.
赵微 《山东教育》2006,(10):63-64
李希贵在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用他的亲身实践展示了教育“理想国”的真实生态,在他亲自经营过的每一所学校里,素质教育“风展红旗如画”,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尽情地“自由呼吸”,令广大师生心驰神往,后悔没有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成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新课文《王几何》中的人物形象——王玉琳以绝活征服学生的事例,联系到在语文教学中,每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到教学中,各自有自己的一“刷子”.  相似文献   

19.
陈秀梅 《历史教学问题》2006,(3):109-110,19
历史,作为凝固了的过去,叙述的是人类的昨天,历史的过去性使今天的学生很难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能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感受或体验历史。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强直观性与现实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多媒体以其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  相似文献   

20.
刘宝辰编著《花冈暴动》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对中国“劳工”英勇抗日壮举的讴歌,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残暴罪行的血泪控诉。 距今50多年前,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前夕,在日本国土上,发生了一场中国“劳工”暴动。在日本秋田县花冈镇,700多中国“劳工”,于1945年6月30日深夜,拿起了铁锨、木棒,杀死监督他们的罪大恶极的监工,冲出牢笼,准备穿山越岭,到海边杀出一条生路,返回祖国。但是,这次暴动遭到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镇压,他们出动2万多人,对中国“劳工”围追阻截,有100多名中华好儿女,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花冈惨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