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周云匀 《云南教育》2005,(23):33-36
根据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我们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1."集体环境下多媒体个别化协作"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儿童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得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我们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4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皮亚杰的上述"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通过科恩伯格和斯滕伯格等人的进一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换句话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张四洋  尹作友 《教育探索》2007,(11):129-129
信息技术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传统的教学结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患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构成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那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席斌 《考试周刊》2008,(9):164-165
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的学习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本文具体论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学观及以此为基础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旨在帮助教师探寻适合自己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三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二是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革新传统教学所借鉴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很丰富,概括起来有3点: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②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③学习环境包含4大属性,即创立"真实的情境",通过"协商"和"会话",实现自主"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即主动建构,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信息加工和输出的主体,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应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有效意义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论流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具有较大的差异。文章探讨了在建构主义模式下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在认知学习理论关于个体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原理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习观。在如何看待学习者方面,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