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本身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因此,习作教学更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当前,越来越多的老师试图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忽视对儿童游戏内涵实质的探讨。用游戏精神关照习作课堂,指小学习作教学应该具有一种价值取向:强调游戏精神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关于游戏精神,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享受其中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写作的过程是释放生命、展现个性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在习作时,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习作成了学生的苦难之旅,习作课堂成了学生的炼狱。怎样帮学生走出苦海,让习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的习作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要使学生习作好,除了要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自由表达”理念下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序列化研究.对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信心,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习作教学的序列,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个凭借.它不仅改变了中段学生对习作的态度和情感,更重要的是燃起了学生心中热爱母语的激情.让母语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徐正东 《文教资料》2005,(18):179-180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习作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把习作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习作实践活动中去。1.学生习作最大的兴趣在于拥有材料。小学生习作兴趣如何激起?我的观点是:学生要拥有作文材料。试想,当教师的命题一公布,学生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时,他哪有兴趣听教师的“怎样写好”的指导?——即使听了,又如何煮“无米之炊”呢?有人认为,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10.
申高峰 《生活教育》2014,(23):56-57
作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它是茫茫宇宙中的日月星辰,是绿色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面对如此生动丰富的作文资源,我们呼唤着、实践着一种全新的绿色作文体系,即将精神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习作表达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尽情享受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雨果曾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有多少时候、用了多少精力让习作成为还原儿童精神的心灵解放的活动?可能更多的时候,我们将习作教学演化为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写作规范,使习作在学生那里堕落为一种没有情趣和意味的机械生活。因此,尽管我们竭心尽力,但换来的仍是学生习作热情的萎缩。有人曾尖锐地指出:为何我们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聊天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好方法,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的尝试。聊天作文以聊天为手段,以指导习作为目的,通过聊天使学生自觉感悟,产生兴趣,从而轻松落笔,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3.
习作创新 ,是语文学科创新教育视界中一个耀眼的光点。但习作创新 ,绝非是一种知识特征 ,也绝非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摄入、改组和运用 ,而是与积累、涵咏、顿悟相伴而生的一种强烈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超越意识和精神品格。其突破口应是“读写创”的完美统一。因此 ,笔者认为 ,要实现习作创新 ,应先引导学生超越阅读文本。一、从课本中感悟 ,抓好习作创新的起点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 ,还是习作的样本。一般来说 ,课本选用的作品 ,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 ,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情感的表达习…  相似文献   

14.
"群文阅读"是一种突破性的阅读模式,把一组课文以一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广泛的阅读中,孩子们的知识得以增长,精神得以丰盈,思维有所发展。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开展习作教学,让孩子们学会写作,乐于习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儿童习作的精神底色。习作教学应立足儿童的生命本原,呵护儿童习作的游戏精神,让儿童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自由地习作。要"有意思",内容上回归儿童习作的游戏本真;要"有规矩",方法上体现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色;要"有自由",评价上尊重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质。  相似文献   

16.
龙慧 《吉林教育》2006,(7):57-58
一、如何认识“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在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是“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是“写作”。运用不同概念的目的是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体现教学的梯度区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新和先生在《“写话”、“习作”与“写作”辩正》一文中对“习作”作出阐释:“从教师的角度看,‘习作’只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写的训练,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虚拟的写作,不是一种真正的写作。”  相似文献   

17.
习作是一种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为正式创作提供准备或前提条件的作品。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爱上习作,让习作充满爱,关键是引导渗透。教育是一种情怀,习作,一个情字了得!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聊天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好方法,是习作教学中一种开放型、发展型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的尝试。聊天作文以聊天为手段,以指导习作为目的,通过聊天使学生自觉感悟,产生兴趣,从而轻松落笔,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9.
正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是初中教师需要考虑的,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习作,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目标法,该种方法是教师确定一个习作目标,学生只要达到教师要求的习作任务即算完成学习任务;一种为过程法,该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与他人共同商议一个习作目标,一起分工习作,一起修改习作,最后完成他们自己预定目标的一种习作方法。过程写作法的开放性极强,比如他的习作目标、习作过程、习作结果都具有开放性,然而正是这种开放性,它能让学生在习作时产生自主性。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采用过程写作法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过程写作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而习作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的精神的家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史记"。他们在习作中创造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观点,在习作中不断审视自己、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