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康拉德的生平记载,以《诺斯托罗莫》中女性人物为例,解读了康拉德的女性观,认为康拉德并非一位男性霸权主义者。作为一位关注伦理道德的小说家,康拉德通过塑造拥有纯洁灵魂的女性来凸显男性如何在物质和名誉的诱惑下逐步陷入道德堕落的泥沼。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彰显出强大的道德力量。以艾米莉娅为典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康拉德主张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2.
《诺斯托罗莫》是康拉德反映殖民帝国主义时代生活最具代表性的社会政治小说,它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追求物质利益的根本动机与自身标榜的道德理想之间无法消除的悖谬。文章分析了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即诺斯托罗莫和高尔德,指出康拉德通过暴露帝国主义理想道德追求的内在虚伪与空洞对它进行了有力的反讽。  相似文献   

3.
罗旋 《文教资料》2012,(11):18-20
《诺斯托罗莫》被评论家们誉为康拉德最杰出的小说。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著称,同时也因此而显得错综复杂、深奥难懂,引发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诺斯托罗莫》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说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本文紧扣《诺斯托罗莫》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运用萨特的荒诞、自欺等存在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世界的荒诞性,以及小说人物在荒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和所经历的自我异化,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宣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指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道德的基础。无产阶级道德原则跟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道德原则是截然不同的。只有真正将《共产党宣言》中的道德价值追求合理把握,才能详细解读马克思主义理想,明确《共产党宣言》的本质内涵,推进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培育。基于此,本文对《共产党宣言》中的道德价值诉求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因其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的特征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文章试图从叙述模式、叙述视角、人物塑造和创作理念四个方面分析康拉德小说《诺斯托罗莫》所体现出的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崔华前 《中国德育》2007,2(4):48-51
《易传》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起源论、道德价值论思想,而且渗透着深刻的道德精神论、德育方法论内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静文 《科幻画报》2022,(4):251-252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传统道德的培养教育来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加强传统道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传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道德内涵的把握容易出现方向偏离,存在掌握角度偏差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对“道德”刻板的理解,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陷入机械化、简单化的困境。与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相联系将中华传统道德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传统道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机结合,并强化针对中学生力所能及、便于操作的道德实践,才能使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8.
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向往理想的生活方式 ,是张洁小说的主题内涵 ,也是小说所塑造的正面人物的主要灵魂。无论是《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中的梁老师 ,《爱 ,是不能忘记的》中的女作家钟雨 ,还是《祖母绿》中的曾令儿 ,都在用生命和实践走完道德完善的历程。但是 ,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 ,使得张洁小说所唱响的道德的牧歌声中 ,渐渐浮起了忧伤的旋律  相似文献   

9.
刘晟 《甘肃教育》2020,(4):92-92
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入实施,家庭生活资源挖掘和运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积极挖掘和有效运用家庭生活资源是《道德与法治》实施的重要保障。《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理念下的德育课程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它包括教材及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家庭生活课程资源的挖掘不能仅局限在学校,更应关注日常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利用家庭生活素材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课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道德困惑——兼谈作者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金瓶梅》最令人迷惑难解的是它那复杂而矛盾的道德内涵,本文即针对这一令人棘手的问题,以《金瓶梅》文本内容为依据,以时代背景为参照,从人生价值、伦理意识、理欲观念等方面深入剖析了《金瓶梅》所体現的道德内涵。从而指出,在《金瓶梅》一书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困惑,存在着传统思想与市民意识,旧伦理与新观念,理与欲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实源于作者予盾的刨作心态,而作者的刨作心态又受着晚明时代心理的制约。由这种道德困惑造成了《金瓶梅》本身的予盾冲突状态而使其有别于传统的以和谐中庸为美的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促使中国古典小说迈开了走向近代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A2):109-110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和要求,旨在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一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借助体验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文章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体验式教学内涵,对其具体应用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朱毅 《文教资料》2010,(19):30-31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道德内涵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直接引起了中西方道德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救赎观的不同。本文拟就明朝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红字》所反映出来的道德观进行比较,来探究和揭示中西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救赎观的差异:一个主要是现世的救赎,一个主要是神性的救赎,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更合理的救赎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道德,"仁"在《论语》中内涵丰富、用法灵活,对其理解和翻译见仁见智。在众多的译本中,理雅各与辜鸿铭的英译本影响较大、广为人知。本文立足于"仁"的基本内涵,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例,分析对比两译本中"仁"的英译,认为"仁"的翻译还是以音译"ren"为好。  相似文献   

14.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周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思想附会于《周易》卦爻辞的含义中,将其作为理论来源和载体,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理论依据。这种倾向体现了儒家思想重视人道德心性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是先秦时期道德心性观念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其中的“诚”更多指向儒学的安身立学之本,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而张岱年先生在《修辞立其诚》中提出的“诚”的内涵则与《易传·文言》中的内涵有所不同,更偏向于一个具体的、有迹可循的理论依据。文章从“溯本归源”“大化三极”“安心定志”“知通内外”几个方面剖析了《修辞立其诚》中“诚”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追求高尚的道德,用美好的言行塑造自我,是《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本文对道德追求的内涵、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功能、档案管理人员道德追求的挫折与补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道德黄金律也被称为道德的黄金法则,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被学界广大学者所认同,是被普遍遵循的道德原则。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通过阐释定言命令"质料公式",对道德黄金律进行了自己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试图通过解读康德定言命令公式,进一步探讨道德黄金律的本质内涵,深化对道德黄金律的认识,为学界提供理论参考。一、康德定言命令"质料公式"与道德黄金律的内涵1.康德定言命令"质料公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三国演义》《水浒传》所歌颂的“义”的成因,阐释了其内涵,认为这里的“义”虽系从旧的统治阶级道德体系中的“义”脱化而来,但已属平民道德范畴。文章辩证分析了“义”在二书中的同异,肯定了其历史的进步性,展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刘志庆 《考试周刊》2012,(94):14-15
《诺斯托罗莫》的空间结构、空间叙事使文本不再孤立静止,小说文本呈现一个开放的结构。无论是抱有物质主义理想的代表了帝国开拓者形象的英雄,还是沉湎于浮化虚荣的“人民荣誉的化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贪婪”。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道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党的革命道德传统境界崇高、内涵丰富。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思想,弘扬我党光荣的革命道德传统,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此简要叙述了中国传统“政德”和我党干部道德传统的基本内涵,论述了新时期弘扬两个优秀的道德传统,大力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