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这场新的信息网络革命,已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学习方式。然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并引发了网络失范行为。研究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普遍重视的前沿性课题。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主要参与者,青少年网民在网络伦理道德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随之出现的青少年网络问题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一、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伦理…  相似文献   

2.
赵艳华 《考试周刊》2010,(10):153-154
网络社会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然而在网络社会发展过程中。网络道德失范的情况却屡屡出现。因此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作者阐述了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在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对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更加突出。以网络伦理为切入点,突出剖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表现,深刻分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法律、技术、内容、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规范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自身的发展和网络伦理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这场新的信息网络革命,已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学习方式。然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并引发了网络失范行为。研究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日常网络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行为失范问题,通过净化网络环境、推进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网络行为自律意识、伦理劝诫与法制约束相结合和利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等路径,来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进而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提供一个康洁有序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上道德失范行为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大学生上网现状,以及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网络失范行为和各种不良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笔者在湖南地区部分高校中对“大学生上网情况及网络道德行为等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几条有效抑制与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困境与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了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引起了伦理道德领域的相应变革.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日趋凸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困境,并就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在为人类创造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面对网络引起的伦理道德环境的新变化,针对网络环境下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的涌现,有的放矢地加强网络环境下的伦理道德建设,协调网络人的关系,规范网络人的行为,不仅是网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面对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需要正视网络社会的新挑战,从倡导网络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构建网络社会青少年主体性道德教育体系、接受文化反哺、完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立法等方面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路径上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赵晓丹在《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是:(一)道德因素引起网络失范。在互联网,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将会导致人的主观价值观标准模糊的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当现实社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危机时,一部分意志薄弱者借助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在网络空间中移植、演绎、翻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行径。(二)网络技术监督控制不完善。网络技术本身也存在隐患。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交往方式,网络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道德伦理问题。在网络空间中,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文化冲突、道德冷漠、道德失范、侵害隐私权和无政府主义等都冲击着传统伦理道德。大学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健康伦理道德的构建有其直接的影响,高校德育如何迎接挑战,应对冲击,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传递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当Web2.0时代来临之时,P2P技术出现并不断广泛应用于网络传播中。P2P的网络模式像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社区,使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相对于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来说更为复杂与困难,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制、改进技术以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解决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这把"双刃剑"也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频有发生。文章归纳了网络道德的含义,总结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现象及成因,提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诞生,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导致人们道德失范。如何应对人们伦理道德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在伦理观上也受到网络道德失范的冲击。西方思潮的强势攻击、信息垃圾泛滥成灾、网络意识淡薄等,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德育机制、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针对网络信息的特殊性开展德育课程等措施,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网络中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网络伦理道德建设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主体自我意识的混沌、道德体验的丧失及网络负道德成本低下等几方面,认为网络主体的去个性化状态是网络道德失范的症结,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的养成是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何莲 《教育与职业》2008,(14):119-120
近年来,因大学生伦理道德失范造成的各类事件屡屡见诸于新闻媒体,使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质疑。文章深入分析了大学生伦理道德失范的表象与原因,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化”已成为经济、文化与人际交往等社会生活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然而,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传统道德受到严峻的挑战.为把青少年培养成文明的网络主体,必须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立法、提高青少年的网络自律能力、加强网上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郑舒扬 《教师》2019,(17):9-10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话语表达场域,但这种开放、自由和多样的网络空间却衍生出了大学生话语失范这一痼习。高校在治理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中主要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信息区隔、网络文明规范制度缺失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难治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要素供给不足,因此文章从技术供给、制度供给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三个方面进行了治理路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