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新的婚姻家庭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它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值得称道。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亦反映出诸多问题,离婚损害赔偿权在实践层面未能实现,甚至面临受到拆解的危险等。文章就损害的涵义、损害赔偿的范围、标准等问题提出浅见,试图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新的婚姻家庭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它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值得称道。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亦反映出诸多问题,离婚损害赔偿权在实践层面未能实现,甚至面临受到拆解的危险等。文章就损害的涵义、损害赔偿的范围、标准等问题提出浅见,试图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新的婚姻家庭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它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值得称道.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亦反映出诸多问题,离婚损害赔偿权在实践层面未能实现,甚至面临受到拆解的危险等.文章就损害的涵义、损害赔偿的范围、标准等问题提出浅见,试图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条关于个人婚前按揭贷款的房屋产权及婚后共同还贷问题的规定,是否会损害无过错方的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的定义入手,详细论述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权益的冲击,并结合我国现在社会法律规定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婚姻法》第41条的研究分析,概括出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及法律特点。结合司法实践,从法律原则、诉讼程序、交易安全和债务性质等方面叙述《婚姻法》第41条的理论缺陷和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七条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婚姻家庭诉讼案件中涉及亲子鉴定的日益增多,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亲子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长期以来在亲子鉴定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其司法作用未能充分发挥。2011年8月发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案件当事人、审判机关及法官莫衷一是的亲子鉴定举证责任及证据推定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将更大程度地发挥亲子鉴定在民事审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对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不分。这本来有利于保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但实施起来却有不少困惑.主要问题是离婚“时”究竟指何时并不明确,别有用心的一方可借此为自己在离婚前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进行狡辩.按照立法者的原意.《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保护不应该只局限于“离婚时”,那么,任何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都应受到处罚。由此可见.《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时间状语“离婚时”是一疏.应作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有无民事责任能力是民事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民法典的体例安排与制度设计,还影响到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的确定。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受刑法研究成果和国外民事立法例的影响,因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有失偏颇。对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理解应受制于民事责任的特质,不应只考虑识别控制的年龄标准。我国众多学者对国外立法例中有关过错的描述解读为对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事实上,西方各国立法从未否认过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强调的是一种期待可能性,它决定主体人格的完整性,与"用不用"承担责任、"能不能"承担责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承认一切自然人均有民事责任能力,不仅是民事权利能力理论的要求,也与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相契合,更有利于解决民事诉讼的困惑。鉴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应当确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有过错的情况下应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规定了"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然而,举证难的问题却使这条规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应当认识到偷拍在此类案件中的必要性;同时,只要偷拍没有损害有过错方和与之同居者之外的人的合法利益,也没有采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那么它是具有一定的合法性的.  相似文献   

10.
送达公告在本质上是一种媒介广告.科学的选择公告媒体,对于充分释放公告送达的功能很重要.公告媒体选择要遵循信息有效传播的原则,坚持媒体选择的多元化、差异化、组合化以及媒体选择标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精神病人离婚诉权保护的必要性切入,分析了《婚姻法解释(三)》的不足,即对间歇性精神病人的离婚诉权未予以规定、对不属于非虐待范畴的其他家庭暴力未予以规定和举证难的问题。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便对精神病人的离婚诉权予以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从权利客体的角度对权利进行定性,是认识权利性质的根本方法.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需建立全新的以财产利益为客体,所有权和占有权相平行的物权二元结构理论.在此结构中股权是以股份为客体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为占有权.  相似文献   

13.
法官可以对法律问题作积极地阐明,但是,当事人对法官适用法律的任何决定,都有权进行辩论,否则,就会造成法律适用的裁判突袭。出于防止突袭性裁判的需要,《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0项的解释与适用,应当涵盖裁判文书与辩论内容相脱节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该文通过一起涉外离婚案对新加坡的离婚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将我国的离婚制 度与之作了相应比较。  相似文献   

18.
新近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其它国家则通常要求安全保障义务人与第三人承担按份责任或连带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补充责任实现了当事人间利益的平衡,解决了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中最终责任份额的适用困境.它是一种后位性的补充性责任,是不真正连带责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侵权责任法>明确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的依据在于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体现了过错认定的客观标准,同时强调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是相应的补充责任,应根据未尽义务的程度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五大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创作的作品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被新增为特殊职务作品,媒体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作者与单位间的利益分配转向“厚单位主义”,这一重大修改显现出过度扩张特殊职务作品客体范围、背离意思自治的基础导向、阻碍《著作权法》的激励机能等弊端。我国同时移植“视为作者规则”和职务作品规则,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构成要件交叉导致二者边界难以界分。应从一般职务作品的定位、增加意思自治规则、优化媒体创作者的奖励机制、明晰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关系的角度完善媒体职务作品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日本、法国、德国三国法典对诉讼时效法律效力的规定,认为在诉讼时效法律效力上抗辩权发生说最为合理,宜作为立法模式之选择,且学者对《民法通则》第135条普遍采“胜诉权”消灭说是不当的,应重新进行解读。依抗辩权发生说,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完成后同意履行则表明义务人放弃了时效抗辩权,权利人有权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