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封建史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实事求是地开展对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无疑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清理了“左”的错误思想,重视了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发表了一些评述资产阶级史学家的史学观点和成就的文章。本文则打算就资产阶级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论著,综合地探讨一下中国无产阶级史学建立前,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理论、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才能完成从实践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这一重大理论问题.那末,从理性认识向实践活动的飞跃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这是毛泽东给我们留下的一项空白.笔者运用马克思主义中介理论,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结合部上,终于找到了第二次飞跃所必经的中间联系、过渡环节--自由认识.自由认识是理性认识和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融合成的一个崭新的、相对独立的认识论范畴.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陈天华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华(1875—1905年),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贡,湖南新化人。二十世纪初年,陈积极地参加了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成为一名出色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他的《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中的反帝爱国思想,早已脍炙人口,他的《中国革命史论》,也为时人所推崇。今天,我们分析陈天华的史学思想,对于探讨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的史学,认识史学领域中革命与改良的斗争,总结史学遗产,建立无产阶级史学,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西方史学传入概况鸦片战争前后,中西交往日渐频繁,西方历史知识不断传入我国,起初是零星的,后来是系统的。 1856年,英国来华传教士慕维廉译编了一部《大英国志》。这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西方资产阶级历史著作。由此发端,至90年代末,同文馆、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来华传教士创立的益智会、广学会等机构以及热心文化事业的中外人士,译编了几十部西方和日本学者的历史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谢卫楼的《万国通鉴》,阚斐迪的《俄史辑译》,艾约瑟的《欧洲史略》、《希腊志略》和《罗马志略》,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黎汝谦的《华盛顿传》、沈敦和的《英法俄德四国志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个时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以“人权卫士”自居,把人权作为他们的专利品。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才有权对人权作理论解释和法律解释,只有美国的人权模式才是唯一正确的普遍适用的人权模式。他们在各种场合高谈“人权”关心“人权”,并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去干涉别国的内政。是不是只有发达国家才有人权,发展中国家就没有人权?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有人权,社会主义国家就没有人权?当然不是!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人权,而在于要什么样的人权!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存在根本区别。一、在人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发展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和一切权利一样,“人权不是天赋的,是历史地产生的”。人权无论是作为一种理想,还是作为法定权利,它的产生、实现和发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童蒙之时,他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追求资产阶级新学和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反清反帝的爱国学生运动。1914年,他东渡日本,先学医,后从事文学活动。在1924年以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同年11月,回国投身革命,参加“五卅”爱国反帝运动、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在随起义军南下广东的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中央的安排,于1928年再次东渡日本,专心于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冒着生命危险,抛雏别妻,回到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动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文化力量投入抗日救国和争取民主的伟大斗争,成为国统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等职,全身心地从事国家事务、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工作和国际交往的社会活动。1978年6月12日辞世。终年86岁。  相似文献   

7.
郑天挺解放后刻苦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史学研究,开创了其晚年学术新境界。他始终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和严谨的实证研究的结合,善于从较长历史时段探求历史演进规律和时代特征。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型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研究既延续了言必有据的优良传统,又兼具科学史观和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新历史考据学在新时期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深入学习和探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的思想,对于我们求得实践活动的自由和社会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必然王国,自由王国含有认识状态和社会状态双重意义。如果把必然王国、自由壬国同它的社会前提联系起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恩格斯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与自己生存条件的崭新关系同人们熟练地运用客观规律这两种情况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当必然  相似文献   

9.
论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斗转星移,自李侃1963年发表《梁启超史学思想试论》一文,建国后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三十年,总有四、五十篇文章,却尚未有人对其戊戌变法时期的史学、史学思想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胡逢祥《梁启超史学理论体系新探》甚至认为在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在“史学上缺乏独立的见解”,“完全为康有为所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邓小平同志敢于理论创新的精神.其中关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片面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得到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将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进行直接的产品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由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都已消亡,因而市场也不存在,整个社会生产将由计划调节.  相似文献   

11.
受主客观复杂矛盾等盲目必然性所支配,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还处于“无可奈何”状态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还处于其必然王国中;相反,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已经“游刃有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就进入其自由王国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王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王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上的新飞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充分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2.
一、新史学思潮的兴起二十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兴起了一股富有生气的新史学思潮。它的出现,是当时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国内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新生学思潮的形成,有一个逐步酝酿的过程,它首先是由资产阶级对封建史学的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一样,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指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探索马克思主义史学力法论的精髓,不当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精髓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題。我们认为,具体历史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七二年德文版序言》中重申:《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工人运动史、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德国历史连续性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同时马克思主义对联邦德国的批判社会吏和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日常生活史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不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史学的现代性变迁过程中,形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无论就其范式意义,还是就其实际影响而论,都是其他任何一个史学流派所无法比拟的。本文拟就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就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对战后世界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两种史学力量,一是现当代的西方资产阶级新史学,另一是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两股力量的冲突与交汇及其所激起的回响,是当代国际史学颇为令人瞩目的一种文化景观。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大体指的是西方各主要国家(以英法为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展,苏东剧变前的苏联和东欧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败得失需要我们重新进行总结与思考,但这需要时间,故本文未予论列。 一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自此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亦同步产生。马克思主义史学自问世以来,对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对它的发展也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如果用概括的语言点明这两者关系的话,那就是从对抗走向对话。 从对抗走向对话这一发展趋势至战后尤甚。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还很弱小,直到1913年,英国历史学家古奇在初版本的史学史名著《十九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一书中,甚至连马克思的名字都还没有提到。二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伊格尔斯在他所著的《欧洲史学新方向》一书中,把当今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的世界史学归纳为法则论的、阐释学的和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方面,他主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无论遇到任何风险考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勇于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有助于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一门党性十分强的学科,它在培养人們的辯証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世界观方面,担負着极其重大的任务。在党的領导下,几年来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纠正了單純堆砌史料和空洞地講述理論概念的兩种偏向,教学質量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是,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狀,仍然是大大的落后于形势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改进历史教学的現狀,为了貫彻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方針,对于资产阶級学术思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影响,必須及时的加以揭露和批判。笔者因为参加了上海市教育局组织編写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历史教材的工作,有机会和一部分历史教师接触。在編写教材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资产阶級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史学危机”是较为流行的说法。这意味着中国历史学一直处于十字路口,怎样改变现状,这就要史学有所更新,超越自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新的史料不断发掘,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都说明史学的研究正向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发展,在这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在他的论著中系统地介绍和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分析了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建立在他的信仰之上,也是他深入研究东西方历史理论的理性选择,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史学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中外各种历史观的批评,李大钊倡导以“新史观”(唯物史观)来解释历史,指导史学研究,创造新的历史和人生。他还尝试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导,对中国上古社会状况、中国近代历史、中国近代思想和伦理等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