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茅盾以其艺术家的笔触在《子夜》中描绘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性格最突出、形象最鲜明的当推吴荪甫。作者把他放到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不仅通过他的行动来展示其内心世界,而且还赋予跟其性格、身分相适应的语言,使其更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吴荪甫出身于地主家庭,是前清侍郎的后裔。他曾游历过欧美,受到资产阶级的熏陶。他“有伟大的憧憬”,幻想成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的王子”。为了实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小说创作对中国传统旧文化——现代化文化过渡时期的民族心态进行了真实的摄录和深刻的展现。其代表作《子夜》中吴荪甫的文化心态,就典型地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处于“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上海的民族资本家乃至觉醒了的一代人在旧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文化过渡过程中的某些普遍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著名长篇《子夜》的全部故事是围绕着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而进行的斗争这条主线展开的.作者描写了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的联合和斗争,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联合和斗争,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和斗争,公债市场的投机活动,工人的罢工运动和农民的武装暴动等等生活场景.在这些互相交织的矛盾和斗争中,作家创造了吴荪甫、赵伯韬等典型形象.特别是吴荪甫这个典型形象,是可以与阿Q相媲美的.他是一个具有深远的美学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典型,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形象画廊里,填补了民族资产阶级形象的空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子夜》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吴荪甫,是我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成功的资本家艺术典型。他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从三十年代的历史环境和吴荪甫与其他资本家的对比来看,吴荪甫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既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意识的资本家,又是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悲剧命运的一个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5.
《子夜》中吴荪甫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反映二、三十年代中西文化碰撞的一种“两重性”结合体。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影响,他初步构建起以社会为中心以个人私利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文化心理模式的表层结构,受封建文化传统影响,他又超稳定地存在以宗族家庭为中心的封闭型模式的深层结构。自我实现和自我丧失的意识在他的历程中相互转化,最终因其多层文化心态矛盾冲突的困窘无法摆脱和具有成就需欲的理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无法实现,文化传统的惰性意识占居了他的全意识,自我实现彻底转向自我丧失。  相似文献   

6.
《子夜》通过吴荪甫和赵伯韬两个寄生阶段的典型形象,真实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吴荪甫的典型意义,有力地揭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没落性、赵伯韬的典型意义揭示了殖民地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凶恶,腐败两个“典型”雄辩地证明:旧中国不会走向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只能更加殖民地化.  相似文献   

7.
《子夜》中的吴荪甫并非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不可避免的公式化、概念化,使作品缺乏应有的思想容量、意识容量和美学深度。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作家将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放在了艺术审美创造的需要之上了,作家违背艺术规律去求新追异,反而使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既不新也不异,而趋于庸俗化、平面化。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某些地区风云变幻,敌视、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人又猖狂活动起来了。我国也有少数人大肆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有的人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竭力贬损、否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重读《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这篇列宁著作,对于我们辨明是非,坚定信念,在目前确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体系,也是一种开放的,而不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务,而且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也正如邓小平所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心理学发展目标与道路的探讨要以其历史方位为前提中国心理学应该是在中国古代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基础上,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吸收国外心理学的积极成果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作为独立学科,心理学在中国已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历程。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心理学探索其发展目标与道路的历史。根据学习与独创关系的处理,可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移植西方心理学,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心理学不是土生土长的,是随着西方资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外文学,大凡每一部成功之作,都与那铭刻人心的典型性格紧密相关。所谓典型,恩格斯写道:“每个人是典型,然而同时又是明确的个性,正如黑格尔老人所说的‘这一个’。”可见,既是典型,那就只是他,不是别人;他既有阶级或阶层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他是共性和个性的高度统一体。作家在塑造每一个典型形象时,必须通过个性化的形式将其共性体现出来,从而使形象具有尖锐性和鲜明性,使他象活人一样,或被人蔑视,或被人憎  相似文献   

12.
诠释学又名解释学,是一门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它历经局部诠释学、一般诠释学,发展到哲学诠释学。我国学者韩震的《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是国内首部探讨历史诠释学的专著。对此,沈湘平先生评说:韩震认为“历史的意义天然地要由诠释而来,历史理解可以构造或形成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3.
本以90年代三部影响较大的少年小说为范例,从作品形象塑、主要提炼、风格形成和作品审美视域四个方面探讨了少年小说的典型性问题,认为少年小说应该也可以通过典型化而达到一般学作品所具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史学界出现的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偏向,刘大年、龚书铎等著名史学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以及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正确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命运,对于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推动中国历史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纵览中国从私有制产生起四千来年的历史,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前21世纪产生私有制进入奴隶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期的“五四运动”;第二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第三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起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四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远。这四个阶段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由遭受历代统治阶级压迫和驭用的黑暗时代,到奋起造反的革命时代,进入获得翻身解放的新纪元,最后迈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促进中国知识分子继承和发扬自已的优良传统,自己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历史命运,与时俱进,坚韧不拔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做贡献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应育而生。在世纪之交,培育和发展知识经济正成为全球的热点。众多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这种全新的跨世纪经济形态是以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两个阶段、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一方面论述民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另一方面论述党的政策的连贯性。本文还特别提到了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本主义消灭了还可以再搞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而结束。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研究,正确分析这个阶级在产生、发展到消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两面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就此谈谈看法,以求匡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它出世的第一天起,在对待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问题上,就存在着积极抗衡与动摇妥协两个方面。这种对立性质的两面性,是彼此依存,共处于一个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在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中讲到了“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1927年4月 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而在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提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