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许多历史教师在进行思想史(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学时发现,思想史的内容抽象、枯燥、晦涩。而专题体例使得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史各自独立,对时代背景的交代宏观而模糊。如何把抽象的思想观念、同时代人物思想的区别、思想如何发展演变用简要又通俗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为思想史教学的难点。在目前思想史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只见思想不见历史人物;只见思想主张不见时代;只见孤立主张不见其内在逻辑联系;只见结论不见依据。所以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时  相似文献   

2.
<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对智障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部分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偏见,他们认为"爱国"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智障学生不懂"爱国"是什么,对他们谈"爱国"为时尚早,对爱国教育缺乏热情和信心,也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校加强研究,尝试在初中段轻度智障学生中进行历史知识教学,把爱国主义渗透在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的直接育人功能,决定了爱国情感教育与历史知识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尚而稳定的情感,又是一个民族不可丢掉的情感,这种情感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历史时期。而少年儿童爱国情感正处于认知和形成阶段,因此,强化历史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对人文精神的忽视。高职教育只见"技术"不见人,致使高职院校人文精神贫乏,师生人文素质下降,从而危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应贯彻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价值,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有其必要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鹏 《教育评论》2012,(2):9-11
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文化冲突是我们遭遇的历史现实,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现代性问题"。"现代性问题"的核心是道德危机,道德危机最核心的是人生观的危机。德性的复兴有助于缓解人生观教育危机,德性从潜在到自在的过程是人生观教育的过程,德性的自为就是人生观教育的最终形态。即达到"德性"和"有德性"的辩证统一,成为主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的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产生国家以来,无论哪个国家的历史教学都是为它的国家、民族,它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这里就必然渗透着该国大量的国情教育,包括爱国教育在内。但是,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阶段的不同历史时期,爱国教育都会有不同的涵义。美国的爱国教育是为其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在历史科教室的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探寻在私德与公德、引西与济国、救亡与启蒙的历史抉择中不乏思想举隅,体现在道德转型中的"公"吁求、道路选择中的公共德性追寻,以及价值探求中的公共德性追求等方面。但是,由于受历史局限,这些对公共德性的最初探讨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形态和产生根源。公共德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更有其深刻的理路依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基于人类文明的共同的先进成果上的意识形态,是最富有公共德性的意识形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探讨公共德性教育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培育公共德性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8.
"人"是有生命的个体,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本是生命个体的丰富活动,可是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只是一个"符号",只见其名,不见其人,导致教科书的枯燥乏味。历史教学呼唤人物的丰满个性和生动细节,以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生的表达大多注重优美词语的使用,但他们的思维比较混乱,文章条理不清、结构不明。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见"词语"不见"句子",只见"学生"不见"学段",只见"内容"不见"形式",这导致学生的表达、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影响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对此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儒家哲学的理性精神主要就体现在"尊德性"方面,而朱熹的"道问学"或"即物穷理"无疑包含着认知理性;朱熹的怀疑主义也是出自一种不迷信经典、不盲从权威的理性精神;在朱熹的民本主义思想层面上,人本主义与国家主义达到了有效的统一。朱熹哲学中的这种知识理性、科学怀疑精神、人本思想,是学校教育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各类学校教育中最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传统。朱熹所阐发的"做学问"与"做人"相统一的道理是教书育人的永恒话题,其国家理念和民本主义思想也是目前进行爱国、爱民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政治必修一"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其中关于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是重要内容,但在中学历史的教学实践中,制度史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见"与"不见"的不足,下面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为例,谈谈对制度史教学的建议和看法。一、制度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只见具体制度,不见其中的政治智慧制度的变革体现了治国者的政治智慧,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序言开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要培养人,培养有德性的大写的"人",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比别的学科蕴含着更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是学生德性生成的重要源泉。因而,我们有必要将德性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同频共振,从而提升生命价值,成就幸福人生。一、从课堂到课外的拓展延伸中提升个性品质德性不是知识,德性也不是能力,不能够像学习知识一般理解掌握,也不能通过教育直接培  相似文献   

13.
赵红 《成才之路》2022,(12):22-24
教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引路人,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将社会事件与爱国教育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分析"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探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形式,指出爱国与制度自信、爱国与爱党、爱国与构建命运共同体、爱国与责任担当、爱国...  相似文献   

14.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回顾和反思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建构我国公民德性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精神支柱,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里,一些学生崇洋媚外,民族自卑心理有所滋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尤有必要了。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的人却认为:利用中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可为,至于利用世界史则无能为力。其实,这种把讲外国与讲爱国对立起来的看法,完全是片面的。殊不知在中学生学习了中国史以后,再在世界史教学中通过对比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仅以世界古代史为例,  相似文献   

17.
以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教育的立足点是建立在既定的政治共同体还是建立在未来的理想契约社会为标尺,可以把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德性教育和自由教育两种范式.卢梭及其<爱弥尔>在教育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实现了一场教育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从德性教育转向自由教育.这一转换构成了卢梭实现"教育上哥白尼革命"(杜威语)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并论证说,即便是民主城邦的公民,其政治德性也来自惩戒性教育。普罗塔戈拉用惩罚来界定政治教育的本质,暗含的意思是,公民的政治德性其实来自城邦的立法。公民在德性上的资质参差不齐,如果要让公民们在德性上向"好"品德看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法"。通过解读普罗塔戈拉的这段论说,两千多年前的普罗塔戈拉对教育的看法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精神支柱,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里,一些学生崇洋媚外,民族自卑心理有所滋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尤有必要了。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的人却认为:利用中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可为,至于利用世界史则无能为力。其实,这种把讲外国与讲爱国对立起来的看法,完全是片面的。殊不知在中学生学习了中国史以后,再在世界史教学中通过对比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仅以世界古代史为例,着重讲讲如何利用比较对比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文军 《教育与职业》2012,(15):112-114
文章就在对当前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注意针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特点,紧紧围绕爱党爱国教育核心,不断强化大学生"四个认同"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和理论探讨,介绍了以爱党爱国为核心,以专题化教学为抓手,吸引学生深度参与的做法和效果,提出了强化"四个认同",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三个要件,总结了可以应用于实践的三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