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8,(3):55-55
本书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孙中山创办兴中会至1912年民国成立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七次起义、“苏报案”、保路风潮、武昌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点评。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2.
吴晗 ( 1 90 9— 1 96 9年 )字辰伯 ,浙江义乌人 ,现代著名史学家。他在清华读书时 ,就已经对明史有深入的研究。《朱元璋传》是吴晗后来在明史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他的论文集有《历史的镜子》、《投枪集》、《灯下集》、《春天集》、《学习集》以及《吴晗史学论文集》、《吴晗史论集》等。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常识》、《地理小丛书》、《语文小丛书》、《自然科学小丛书》等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吴晗是新中国第一位大力从事普及历史知识的史学家和教育家 ,白寿彝先生充分肯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 ,认为“吴…  相似文献   

3.
历史需要客观的叙述 ,更需要客观的评价。然而这却往往是史学家们最难做到的一点。难怪有人云 :“历史既非风云人物 ,也非平民百姓所创。创造历史者 ,史学家也 !”当然 ,这话是从一定的意义和角度来说的。好的史学家 ,是既忠实于历史 ,置身于历史之中 ,又能超脱于历史之外 ,把握时代命脉 ,高屋建瓴的史学家。中国历史上并不乏这样的史学家。陈建林先生等人集体撰著的《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华夏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以下简称为《风》)一书 ,可以说就是对历史的忠实而深刻的叙述。《风》对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 ,对在近代史中龙蛇混…  相似文献   

4.
“戏”说?不,“细”说!虽一字之差,却有霄壤之别。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正史野史之多之繁,放眼世界也难觅差堪匹敌者。而由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教授首倡的这套“细说”丛书,内容自秦汉始至民国创立,将2000多年的王朝更迭、风云变幻娓娓道来,是“严格按历史去写,不造作,无虚饰,极为严谨”的,又是极其生动和细致的,通俗和严谨并行不悖。在“戏说”泛滥的今天,这套“细说”丛书以其独树一帜而格外引人注目。喜欢历史的你,千万不要错过哦!  相似文献   

5.
经常变换历史的观察视角,了解外国史学家眼中的中国历史,这是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历史学习方式。前不久,笔者认真阅读了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中国大历史》(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一书,感悟颇多。觉得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视野,丰富我们的历史思维。这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现将阅读该书的主要感触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翼骧先生晚年曾有言:“清代大学者钱大昕有‘书有一卷传,亦抵公卿贵’之语,还应该补上一句‘尽心育后学,胜著等身书’。”(《学忍堂文集》自序)杨先生作为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除了在学术上不断耕耘之外,同时亦欣慰于自己身为“教书匠”尽心尽责,培养出诸多学有所成的得意门生。《中国史学史讲义,)(2006年3月出版,下简称《讲义》)一书作为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义》丛书之一,正是先生多年从事史学史教学工作的心血结晶。《讲义》根据姜胜利教授1981年和1983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在整理过程中整理者尽量保持了原貌,因此仔细读来如有现场聆听先生教诲的感觉。虽名为讲义,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其中蕴藏的精金美玉决不会少”(《名师讲义》丛书序),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为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受近年研究方向影响,笔者首先拜读了高秀昌博士所著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以下简称为《研究》)一书。细读该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8.
三秦出版社(陕西西安)继《世界十大系列》、《世界帝国兴衰丛书》之后,又推出了《外国人丛书》。这些丛书由蜚声国内外的世界史专家、西北大学的彭树智先生参与筹划、主编,在学术界备受好评。在这些丛书中,夏遇南继撰写了《罗马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两书之后,又撰写了《日本人》。改革开放,必须面向世界走出去,既要深刻剖析自已,又要透彻知道他人。《日本人》一书就是力图让我们深切了解日本人的书。  相似文献   

9.
侯建新教授主编的《经济社会史丛书》第一辑,2001年9月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史学界有关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名史学家齐世荣先生为丛书作序。《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是丛书之一部,由田涛博士撰写,凡30万言。该书系统考察了晚清时期国际法输入历程及其影响问题,是这一课题领域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中讲到:“他(司马迁)决心写一部《春秋》那样的历史书。谁知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忍的宫刑,关押在监牢中。”(第126页)  相似文献   

11.
人称“邓书院”的邓洪波先生,孜孜求索二十载而铸就的力作——《中国书院史》,已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于2004年7月出版发行。这是邓书院继《岳麓书院史略》、《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书院史资料》(全三册)、“中国书院化丛书”、《中国书院》(画册)之后的又一部规模恢弘的学术作。  相似文献   

12.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6):50-F0004
担任过邓小平的翻译、现任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的张维为,以《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一书震撼了舆论界.张维为教授说,中国是文明型国家.“它汲取各大文明的优点,又可以继续保持自我,同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07年版,第8页)说:“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诗》《书》等诸子百家书。”笔者对此产生了疑问.秦始皇“焚书”的范围不仅仅是诸子百家书.教材没有详列也无可厚非。但是单就焚烧诸子百家书而言.是否真的烧毁了“所有”呢?  相似文献   

14.
<正>流光岂受长绳系,妙道才容一线通。2021年11月“中国最美的书”如期发布,获奖名单里的《风筝史话》(图1),是一本线装书。2006年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的《曹雪芹风筝艺术》(图2),和2004年获“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图3),也都是线装书。正是《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让中国重回世界书籍设计舞台。  相似文献   

15.
娄丛老师《是与中国还是与英国接壤?》(《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6期)一文从“上下文的语境”关系判定岳麓书社2011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3页“俄罗斯是否(与中国)接壤”为错,应改为“俄罗斯是否(与英国)接壤”(以下简称娄文)。但是娄文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证据,经笔者查阅材料,证实娄文的判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何炳松(1890—1946),浙江金华人,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历史教育家和出版家,曾撰写《历史教授法》、《西洋中小学中的史学研究法》等历史教育论文,翻译《历史教学法》,编著初中和高中《复兴外国史教科书》,多次参加历史课程标准的编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出版的侯仁之、金涛著《北京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书,关于曹魏时代谒者樊晨主持重修戾陵遏、增辟车箱渠用工的数额有误。书中,称这次工程“出动兵士二千,用工四万多个”(见《北京史话》第31页),实难令人信从。戾陵遏和车箱渠,是古代北京地区最早的水利工程。其兴修始末,仅载曹魏“征北将军”刘靖的功德碑(下称“刘靖碑”),原碑早已湮灭,碑文赖郦道元《水经注》得以传世。故《水经注》是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朱子彦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研究。继推出《中国皇帝制度》、《皇权的异化——垂帘听政》、《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等力作后,最近又出版了潜心研究的新著——《多维视角下的皇权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以下简称《皇权》)。该书三十八万余言.除“绪言”外,共分六章,即“易代鼎革:九锡与禅让制度”、“皇权与朋党”、“强化皇权的工具:铁券与赐死制度”、“两重君主观与典型人物的忠奸辨”、  相似文献   

19.
《历史研究法》是漆侠先生晚年的重要著作,是他治史思想与方法的集中体现。在书中,漆侠先生就历史的科学属性、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等几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总结。《历史研究法》是漆侠先生基于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研究历史的实际经验而撰写的著作,书中所举每一处实例,都是针对历史研究中常见问题的解答。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历史研究者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人物的教学非常重视.如要求初中生“由学生各自选择一位重要文化人物,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介绍短文”.要求高中生“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写一篇人物小传”,等。以上建议至少具有三点意义:第一,提高了人物史教学的地位: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