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麓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称“商鞅新法把秦国划为41个县”。但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中.教材称“全国设31县”。两个地方的表述明显矛盾。据记载,商鞅新法把泰国划为41个县,在未设县的地方,把许多乡、邑聚合并成县,共新建31县。因此,教材表述时应明确、全面一些,以免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2.
图说改革史     
请思考: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2)图3是秦国廷议变法与商鞅舌战图,简述其历史影响。 (3)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但商鞅却遭到了车裂以殉的下场,分析其原因。概述“商鞅已死,秦法未亡”的原因。从这一历史事件你能得出什么以沃?  相似文献   

3.
期末评初一历史卷,卷末有两道综合题是这样阐述的: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当时,不同阶层的人对这次变法褒贬不一,后来,《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5.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法家。他在和儒家的斗争中,总结了前期法家李悝、吴起的法治思想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以“法治”和“农战”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路线。商鞅在秦献公夺取政权、初步实行改革的基础上,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他借助革命暴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废井田,开阡陌,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摧毁了秦国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基础,为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树立了一个榜样,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在社会制度大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的确是“功如丘山”(《盐铁论·非鞅》)的。但是,两千多年来,孔孟之徒却把他的历史功绩污蔑和颠倒为历史罪过。现在,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商鞅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01年起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以县为主”改革,逐步形成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而言,改革主要涉及县政府、县教育行政机关、乡镇教育办、乡镇学校、代课教师、公办教师、学生(家长)等利益群体.在改革中县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乡镇府与县政府之间就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展开博弈,使得县教育行政部门、贫困乡镇、农村学校、学生和家长成为改革的受益人,同时也带来了乡镇教育办公室职能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元1227年,夏四月,成吉思汗“拔德顺等州,五月,避暑六盘山”。之后,宪宗蒙哥和世祖忽必烈也曾先后驻跸于此。及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就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冬居长安,夏住开城。长安设安西府,六盘山设开城府,以镇守秦蜀,并于这一时期在开城设置了路、州、县等行政机构,“号为上路”。在这期间,开城设置过一整套行政机构和军事建置,但因元《开城志》散佚,也未发现另有专门著述开城历史的史料。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就元代开城路、开城州、开城县及安西王府的重要官员作一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元代的开城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5年10月至11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和自治区教育厅组成的“两基”达标评估验收组对杭锦旗、四子王旗、太仆寺旗、多伦县、陈巴尔虎旗及敖汉旗等九个县进行了评估验收,共考察了102个乡镇苏木,涉及义务教育规划单位总数的65%。至此,内蒙古自治区“两基”达标县达到93个,“普九”人口覆盖率,以旗县为单位已达到88%。2005年验收的九个旗县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但9个旗县的“两基”工作水平和质量是近五年来最高的。这与国家投资力度加大、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增加及社会力量的捐资助学有…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研究古代政区地理有着长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加,对古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从战国县制、秦郡和《汉书·地理志》等三个方面概述出土文献对政区地理研究的贡献,初步结论为:(1)战国县的生成方式约有4种:三晋齐燕由县鄙之县到县邑之县再到郡县之县,秦商鞅变法"聚小乡邑聚为县",楚"灭国设县",以及诸侯国在新占领地区先由点线占领再到军事控制区最后形成行政化区域。(2)秦郡的设立有一个从12郡再到36郡的过程,秦始皇36郡并不包括秦国本土的内史地区,而仅限于山东六国故地。(3)《汉书·地理志》的郡县名目及数量当有可靠的官方档案来源,可以信据;附注的郡国沿革部分可信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2010,(9):18-18
商鞅变法时.在泰国设县的数目,从司马迁至今.主要有三十一个和四十一个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也是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说:“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说:“废除井田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成为中学师生耳熟能详的定论。  相似文献   

12.
1.《商君书·农战》载“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因此商鞅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奴)。”(《史记·商君列传》)清代《履园丛话·产业》载:“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据上引言论,分析商鞅规定的出发点和内容。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共同思想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影响。我们对此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说到商鞅变法,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废井田”,其实商鞅是否废了“井田”,还是一个尚待考证的问题。最早言及商鞅“废井田”的是董仲舒,他说:“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汉书·食货志》)但是,在先秦典籍和《史记》上,似乎都无商鞅“废井田”的记载。那么,董仲舒的商鞅“除井田”说又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战国时的孟轲曾对井田作过乌托邦式的描述,提出了正经界的说法。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膝文公上》)孟轲认为井田制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到一些县(市)调研工作,结合中心任务对这些县(市)的乡镇教办也作了一些调查。调查之后,想对乡镇教办的去留问题谈点意见,供关心此事的同志参考。我省的乡镇教办全称是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我省大部分县(市)乡镇教办是1990年前后为当地开展“普九”、“扫盲”等教育方面的中心工作和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而建立起来的。为了加大乡镇教办的行政管理力度,有相当一部分乡镇都由分管教育的乡镇长担任“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并兼办公室主任,当地中学和中心小学校长分别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还有一部分乡镇则是抽调当地…  相似文献   

15.
一、素质教育宏观调控的内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指出 :“实现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这就需要进行综合配套 ,整体推进”。怎样“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呢?作为浙江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县”的东阳市清醒地把握住三条原则 :(1)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县 ,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单位组织进行 ,落实到乡镇 ,县乡两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应负主要责任 ;(2)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中小学校的事 ,更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只有党委、政府和全社会与学校形成合力 ,才能综合配套 ,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6.
商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国国君后裔。曾在卫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看来,商鞅从事的师说还是比较驳杂的,但是,他反复宣传的是他的法治主张,秦孝公听商鞅的一番鼓吹之后,说:“寡人不之疑矣”(《商君书·更法》)。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发言便坚定地相信法家思想,这说明商鞅的宣传思想具有针  相似文献   

17.
全国青少年“振兴中华”读书教育活动简报·第一期·本活动开展消息传出后,各地师生反应热烈。湖南省教委、关工委等省级单位作出了全省参用活动的决定。广乐、上海、山东、山西、福建、海南、北京等地的市、区、县教育行政单位积极与组委会取得联系,倾力支持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实行郡县制,即在边境地区设置郡,国都附近内地则设置县.但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燕国文物中涉及县级地方行政机构的地名资料多称“某某都”,与其他六国置县在名称上有所区别.本文利用战国燕文物中有关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考证战国时期燕国县级地方行政单位称“都”而不称“县”,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356年,战国七雄之一、地处西陲的秦国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正式变法,六年中大规模地推行了两次变法,商鞅也因为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车裂商鞅,且以反叛罪名“灭商君之家”。但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未废除,韩非子说“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那么,秦法为何“未败”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等政策刺激的基…  相似文献   

20.
以县为单位,村庄在“县-乡镇-村” 三个层次空间规划中的管控深度,亟需理论与实践的广泛探索。 以福建沿海城乡高度连绵地区为视角,以福清案例为支撑,探索县级层面全域划定村庄管控边界的典型做法,结合“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和强有力的配套政策,“自上而下” 实现县级政府对村庄无序蔓延等建设乱象的整治,更深层次探索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城乡治理新模式,为同类地区村庄管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