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翻译是一种文艺创作活动,在翻译文学文本时既需要传递其信息价值,又要传达其美学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有三大手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增减法、异化法和译者灵感现象。增减法的渊源通过对美学接受论和伊瑟尔阅读理论的论述得以明证,康德提出的人类“共通感”的理论则为异化翻译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提供了支持,而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灵感论则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灵感现象相关。通过以上论证,最终说明文学翻译中运用的上述手法和现象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它们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
学翻译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译法,争论已久。本简单论述中西“归化”派和“异化”派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不要拿这两种翻译原则来判断翻译的成败,而是要从美学和化角度来看待翻译。  相似文献   

3.
人们争议较大的马克思社会发展形态理论“普遍性”问题即是否“普遍必经”和“普遍适用”问题,实际上是两个不同问题。“普遍必经”是作为结论的理论在所有的民族那里是否能得到普遍验证的问题,而“普遍适用”则是已有的理论作为方法是否能够普遍的运用于所有民族的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实践中的问题。“普遍必经”是否定的。但该理论的成立根据不在于“普遍必经”,因为它是在“人类历史”范围内成立而非在“民族历史”范围内成立。而作为方法。在限制性条件下,“普遍适用”则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归化和异化之争在翻译界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文学翻译的本质出发,提出了文学翻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的主张归化,有的主张异化,也有的提出要两相结合。本文从是一种需要把握“度”的艺术。本文认为,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非文学翻译,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与特殊性,译者的主体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误解不可避免,极度归化和异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就更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5.
生存论意义上的“我”与语句世界中的“我”有所不同,前者指向有个性的,在特定际遇中的“我”;后者是被约化为普遍必然性知识的,无个性的“我”。西方哲学的古典形态将“自我”的本质认识为“普遍者”,无视真实的个人生命的存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动,则成为对普遍主义的“自我”解蔽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6.
禅宗以心作为本体论的范畴,“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空、境、悟”集中体现了它的美学智慧。受众凭借审美心理的“共通感”而获得普遍的主体认同。在无意识的直觉洞察中觉醒,日常感性中获得涅磐,康德的“共通感”理论赋予悟道者以超越世俗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从15和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起就开始了,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宣告人类从此进入了“加速全球化”的时代.在这全球化及其加速时代,最常见翻译策略就是归化和异化.从句法、词汇和文化层面分析7个汉译英的案例,分析译者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策略有时要彻底归化,有时要异化,有时兼而有之,视目标语读者的认知需求而定.  相似文献   

8.
“新直译主义”(Neoliteralism),是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罗斯(M.G.Rose)于1993年提出来的一种对欧美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评估和判断。“新直译主义”是在“直译”“意译”的矛盾发展和争论中形成的一种翻译理论,是一种后结构主义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的哲学和诗学本质。“新直译主义”启发了韦努蒂的“异化论”的翻译理论。然而,由“异化论”引发的“异化”“归化”的翻译理论之争使中国译界的“直译”“意译”之争集体失语。韦努蒂的“异化论”掩盖了“新直译主义”的光芒,加上传统“直译论”的影响,以至于造成“新直译主义”在国内译界的模糊认识,国内译界几乎没有学者系统研究“新直译主义”。在西方翻译理论界,“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也被忽略,它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试图分析“新直译主义”特点以及与“异化论”的区别,并进一步探究“新直译主义”的哲学基础和诗学价值,从而摆脱异化、归化的樊笼,使“新直译主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文学翻译真正具有“文学性”。  相似文献   

9.
生存论意义上的“我”与语句世界中的“我”有所不同。前者指向有个性的、在特定际遇中的“我” ;后者是被约化为普遍必然性知识的、无个性的“我”。西方哲学的古典形态将“自我”的本质认识为“普遍者” ,无视真实的个人生命的存在 ;后现代主义的冲动 ,则成为对普遍主义的“自我”解蔽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10.
以亚瑟韦利(Arthur Willey)对《道德经》中“万物”的翻译为例,解释了文化诠释在旅游翻译中的重要性和旅游翻译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文化敏感性,指出异化法应该作为旅游翻译中处理文化信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大道普爱     
普爱是人间大道,教育正道。教育的真谛是大道普爱,教育的境界是培育教师的普爱自觉,教育的追求是让学生传递爱的火炬。普爱教育要以平等为原则,普爱而不偏爱;以尊重为前提,普爱而不滥爱;以适度为标准,普爱而不溺爱。  相似文献   

12.
What and how we translate are questions often argued abou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answers one may give, priority in translation should be granted to meaning, especially those meanings that exist in all concerned languages. This research defines them as universal sememes, and the study of them as universal semantics, of which applications are also briefly looked into.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宇宙观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形成,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演进。已有的宇宙观理论面临着种种困惑,滞后科学、时代与单维阐发是其主要原因。当代宇宙观应当在关注现代科技的同时确立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4.
宋紫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34-35
把传统的矛盾普遍性概念分为两个矛盾普遍性概念,即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矛盾性质普遍性,既克服了传统表述中存在的概念不明确、前后不一致的逻辑错误,又较完整地保留了对相关思想的传统表述;同时,还避免了关于把矛盾普遍性定义为一个概念的两层意思所引起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组合证券以及泛组合证券的基本概念,根据Cover(1991)提出的泛组合证券策略和Cover(1996)给出的计算b~n的递推算法,提出了泛组合证券选择b~n的一个改进的递推算法,该算法比Cover(1996)’s要简单得多.最后根据证券市场中的数据给出仿真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普世价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面临的道德危机,普世价值、普遍伦理成为人们重新思考的一个时代性热点问题。本文从对普世价值的不同理解、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证明、对普世价值存在形式的看法、对普世价值研究的新动态等四个角度对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研究进行了述评,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纽曼大学理念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纽曼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他认为,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机构,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大学的唯一职能就是教学,就是为社会培养良好成员。为此,大学要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向学生传授普遍的完整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探求真理,掌握真理。  相似文献   

18.
1943年,邹鲁提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应实行普及教育制度,设计出普及教育的程序,阐述了具体的办学方案,并从经费、设备和师资三个方面,论证了实行普及教育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本文分析了邹鲁普及教育思想形成和演变过程,探讨了他普及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得出他普及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超越性、矛盾性和脱离现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运用p-adic赋值理论给出了泛可除Bernoulli数B^An/n的系数τu的p—adic赋值的界,从而给出了泛von Staudt定理中部分同余式的简化证明.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观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一是“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观;二是“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的文化发展观;三是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和谐思维方式;四是以立基于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观;五是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