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明 《今日教育》2006,(7S):65-67
【教学设想】《了解空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  相似文献   

2.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第一册第三课)是继教学“水”之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物体的一课。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它的基本性质,从而培养他们用实验手段和对比的方法认识物体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空气的存在。其中,引导学生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现象,证明空气的存在和概括它的基本性质,是教学的难点。这一课我打算这样进行: 一、本课是观察实验课,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而且充满整个空间。然后,与水作比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认识空气的性质。所以,整个教学任务分“证明空气的存在”和“归纳空气的性质”两个阶段完成。教学时间两课时。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几节小学科学现场赛课。赛场上,各位老师展现的精湛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也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下面就以《周围的空气》一课为例,浅谈我在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上的一点思考。《周围的空气》是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流程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了解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  相似文献   

5.
《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第四册十九课)属科学考察课型。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是通过指导学生对当地空气污染和保护的调查,认识空气受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了解净化空气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通过考察获得有关资料数据,训练写考察报告的能力。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考察记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写好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6.
“捕捉空气”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课,主要知识内容是要学生知道空气的广泛存在。大多数二年级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故对本课应该是容易理解和易于接受的。所以我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研究自然的兴趣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7.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中华大街学校刘荣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空气》这一课,谁来说说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你知道哪些地方有空气?这节课,我们要在掌握了空气的上述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研究空气的另一条性质,这条性质需要通过同学们观...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思路空气是学生初学化学课程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取了一些空气的简单知识,因此学生对"空气里含有什么成分、  相似文献   

9.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教学设计与评点公安县藕池小学陈良补公安县藕池镇教育组姚颖翔(434305)课型实验课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然后把空气与水进行比较,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空气是充满...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实验2是这课教学的关键,但教材中第2个实验的设计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原来的实验设计如  相似文献   

11.
《空气》是“九义”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册课文.其内容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找空气;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是什么样的物体.我们对本课的愉快教学过程尝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属观察实验课。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学会用比较和实验的方法,认识空气及其他物体,并加深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有多种多样,空气是其中一类看不见的物质。由于本课是初次指导学生用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认识物体,实验能力又是自然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所以,指导学生使用实验手段认识空气,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教学的第二个重点,则是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其中,引导学生把实验中感知到的现象,概括为物体的性质,并正确、系统地进行描述,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第五册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体积。为了更形象地将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据粗略统计,从1987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两年中,全国各教育刊物上发表的,以研究自然课某一课的教学为内容的文章,如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实录或体会,共152篇,涉及现行统编教材177课中的82课。 不难看出,在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经验中,有些课是“热门”,有些课是“冷门”,更有95课还是“缺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努力扩大经验介绍的范围。一方面力求广泛发表各地的经验,同时也广泛发表各课的教学经验,特别是“缺门”课的教学经验。《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的教学经验,属首次发表。我们相信在名不兄“经传”的95课中,不乏极有研完价值的课。欢迎读者撰稿!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自然课题实验研讨会中,高坝洲小学的田雄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沉浮的秘密》。课中研究沉浮的秘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田老师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四个乒乓球,一个里面装了一小部分砂,一个里面装满了砂,一个里面装满了水,一个里面是空气。课前,老师把装空气和装满砂的两个乒乓球放在一起,把装了少许砂和装满水的两个  相似文献   

16.
《热对流》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热在水和空气中的传递方式。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再加上空气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借助书中室内暖气片使屋子变暖的图片,学生很难理解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于是我萌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教学设计是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研究课标、学习教材和分析学情,形成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单元。文章以“空气变粮食”为教学主线,由“空气变粮食之氮的固定”“空气变更多粮食之氨和铵盐”“空气变更多粮食之硝酸”“空气变更多粮食之环境保护”四个小情境规划四课时,重构“氮的循环”单元,使课堂教学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8.
於飞 《化学教与学》2013,(12):41-42,25
文章通过对一节常态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片段实录及点评,对如何优化常态课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实验2是这课教学的关键,但教材中第2个实验的设计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原来的实验设计如下。(见图1)  相似文献   

20.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时,教师通过谈话引入:“大家知道空气吗?它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但我们又离不开空气。动物、植物没有了空气也都无法生存下去。空气是多么奇妙呀!大家想进一步来研究它吗?”这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到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谈话引入是最快的导课方法,也是最直接的。二、实验导入,直观形象小学科学探究课上,实验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