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式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精神走进课堂教学中,在这种真正的对话情景中,师生双方都以整体、独特的形式而存在,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共同探究问题,在各自达到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以后,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它是一种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既是对“独白式”传统教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重构。究其本质而言,体现的仍是对话主体双方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自我建构。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相比,对话教学形式更灵活,师生关系更融洽,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理解教学已引起国内外教育学者、一线教师的关注, 并开始进入课堂教学领域。理解教学主要有反思型理解和对话型理解两种实现形式。反思型理解是以反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主要表现是师生的理解自我;对话型理解是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理解,表现为师生对话式理解、生生对话式理解和生本对话式理解。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师生双方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对话式教学的着眼点在于通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能有机会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本文就《临床医学概论》对话式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6,(1B):27-2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存在着真正交往与虚假交往,互动式交往与应答式交往这两对不同的形式。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强 《文教资料》2013,(23):32-33
教学对话是师生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主要方式,更是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与重构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对话式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但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对话教学不难发现,由于认识的偏差,对话教学常处于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状态。本文探讨了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行为策略及有效性对话教学的几种表现形式: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生活的对话、师生与自我的对话。通过对话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氛围;将课堂由单一的知识授受过程转变为双向的知识交流过程,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学初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 ,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中的对话 ,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 ,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包括五种内涵 :民主的、平等的教学 ,沟通的、合作的教学 ,互动的、交往的教学 ,创造的、生成的教学 ,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伦理、教学思维等方面 ,对话教学均有革命性的建树。虽然对话教学成为普遍的教育现实为时尚早 ,但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应是无可争议的。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耍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氖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李文杰 《文教资料》2014,(8):170-171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将“对话”引入政治课堂教学正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建构主义认为,通过“对话”有利于主体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实现沟通、合作,在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中实现认知、情感、价值的融合。“课堂对话”是实现教学“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均以主体身份参与交流和交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对话作为一种教育原则,强调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数学对话教学是师生双方对数学意义的共同探究。数学教学之所以能够实施对话,是由数学的对话性所决定的。数学具有对话的品质,这可以从数学真理、数学发展、数学知识等多方面进行认识。数学对话教学的形式是多元的,基于数学对话的教学代表着未来数学教育和数学学习的一种发展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引入“对话理论”之后,对话便成了当今课堂教学的时尚。引入对话理论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演说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进步。实践对话理论也就成了教师的自觉追求。对话的形式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言语层面的交流。而是指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对话教学既是对"独自式"传统教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重构.究其本质而言,体现的仍是对话主体双方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自我建构.与传统的"独自式"教学相比,对话教学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平等交流,爱、谦逊与希望,批判性思维是对话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对话教学可分为分享知识的表象对话和倾诉心声的心灵对话,其中后者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是将对话作为教学的表征和载体的一种教学活动,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启动对话的基本方式。本文从分析课堂提问在非对话状态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入手,阐述了对话精神观照下课堂提问的基本特征,即师生的交互性、问题的探索性、过程的开放性和体验的愉悦性。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是师生双方精神的互动交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通过“对话”的手段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养.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林萍 《考试周刊》2014,(45):125-126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对现实中"独白式"教学造成的师生间心灵的隔膜和精神的隔阂,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一困惑,政治课教学呼唤"对话教学"。文章从对话氛围、对话情境、对话话题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金桂芬 《成才之路》2010,(13):I0016-I0016
“语文对话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后人们针对传统语文教学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话型”教学不是要把语文教学彻头彻尾地变成对话。而是要使语文教学具有对话性。对话教学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日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对话时代的理念和精神的一种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师生双方主体性的教学,体现了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对话教学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生成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所谓对话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文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站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相互的交流、沟通和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学总是和对话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要师生通过心灵的沟通,相互交流,双方互相表达各自的思想与愿望,各自敞开真实的自我,达到双方心灵的契合。通过对话达到一种共通与理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扩大视野,使双方共同完善和提高,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当下语文课堂实施对话式教学的情况并不理想,也没有统一的实施策略,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对话式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而做出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18.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非"你听我说"式的语言交际。基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提出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基本路径: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对话兴趣;丰富对话形式,拓宽学生对话渠道;注重对话技巧,让对话成为艺术。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5,(3B):13-13
张增田等在《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独自式”的教学而言,以“沟通性”的对话为本质的教学。对话教学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三种课堂实践形式。一、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它是师生基于个体经验及人与文本的对话而进行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20.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来恩说过,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的、创造性的活动。他所说的对话,指的是交往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时下的语文课堂里,很多教学对话属于低效或无效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