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是课堂的主人,小学语文课堂是儿童的课堂。"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基于对小学课堂上儿童存在的一种重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高效的课堂、诗意的课堂,力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唤醒儿童主体意识的课堂。卢梭在《爱弥儿》中也说:"教师应当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天性,珍视儿童短暂的童年生活,即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处处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应着眼于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彰显儿童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堂应在浓厚"语文味"的基础上彰显"儿童味",这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向。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并努力追寻适切儿童的语文教学。基于儿童视角、站稳儿童立场并激发儿童情趣,正是能够有效彰显"儿童味"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回想新课改的近十年,语文课堂变得异彩纷呈,但在这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许多教师因缺乏对语文课的应有认识,将语文课上成了泛泛而谈的“感悟课”,或是忘却文本的“品德课”,甚至被异化为音乐、美术等的“杂烩课”。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然而,由于认识水准的偏颇,对新课标精神理解不透,教师在教学中就显得有些盲从,淡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人文熏陶上。这样,把语文课上成了游离文本的“四不像”课,调整语文教学的重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语文具有一种文学美、意境美,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教育改革从未止步,其中也包括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确实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很多活力,使得语文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自主性、合作性、实效性越来越强。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让语文课充分散发出自身的魅力,教师应该主导学生学会在课前深入预习,找出相关的难点、重点,以便在课堂上研究讨论,也方便教师集中讲解,在课后也要加以巩固,使记忆更深刻。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的味道也就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周艳 《考试周刊》2013,(84):50-5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笔者一直在思考此句中“真”字的含义,联系小学语文课堂又应当如何理解?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推行多年,在它的指引下,出现了各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迷离”了双眼,“迷失”了方向:新课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真正”的语文课堂必须牢牢抓住些什么?笔者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多样.场面的热闹非凡,素材的源源不断等,而是为了基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真实需要,愉悦和满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课后依然留有回味……  相似文献   

7.
有的教师上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生动灵活,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听这样教师讲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语文课有滋有味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笔者尝试着给语文课添入生活味、幽默味、人文味 ,让语文课三味俱全。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草木虫鱼 ,大至立身处世 ,小至人情物理 ,尽在其中。语文教学要鲜活 ,就必须把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此 ,我在任教的班级做了以…  相似文献   

9.
郝久红 《教育》2014,(7):68-68
新课程倡导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生活空间里健康成长。 点缀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良好创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教室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室的布置一定要彰显“生活味”,以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0.
易湘华 《湖南教育》2005,(23):21-21
如果说语文课是一盘精美的大餐,那么它必须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有的语文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表现形式,忽略了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学科特性。我认为,不管追求怎样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还是应该从语文的本质上去追根溯源,让学生充分体味到语文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千万不可失去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何谓“语文味”?文学味。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多方考虑而选取的,这样的课文,许多是文学大师的心血之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读文学作品,学生会增强对文学的喜爱,得到艺术的熏陶。读《背影》,可以读出朱自清潸然泪下的思父之情;读《提醒…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应该姓"语",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的人格。课堂上"语文味"浓浓,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是许多教师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朗读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致学生对文本理解浅尝辄止,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本文尝试着通过对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改进朗读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扎扎实实的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才是基于文本的、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才是课改期待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语文味",就要净化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就要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富和滋养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语味”,是指在语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味是语学科工具性与人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教材的语味因素、教学过程的语味因素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味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语学科的特点和执教、学习的个性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谜,可以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丰富的学习激发动力。识字阶段入谜、教学引导中设谜、读写训练时沉谜,教师针对不同教学情境给出不同的教学设计,势必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成长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费。“”语文味”课堂之风悄然而至,我们感受颇深。它是对那些拧干了原汁、原味的语文课的大胆叩问,也是对本色、本位的阅读课的不懈坚持。“点击语文味的课堂,刷新阅读教学视角”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笔者想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从“语味、情味、读味”三个方面作具体阐述,期望着大家的关注与思考。一、“语文味”的阅读课要有“语”味——固守“语言”这里的“语”特指语言学习。教师要固守“语言学习”的本位,引领孩子们步入语言的殿堂,亲近语言、学习语言,最终使孩子们因语言的瑰丽而愉悦,因语言的无穷魅力而感动。当前的阅读课,两种语言学习失落的现象令人担忧,一是非语文活动过多“,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语文的园”;二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上顾此失彼,误入了“人文过旺,工具不力”的盲区。为根除此现象,我们应努力做到:1.积极创设言语实践的“场”学习语言的规律决定着学生要大量地进行“识、写、听、说、读、背、作”等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一个抓手。教师要极力地创设一个真实的“言语体验场”,变课堂为“言语型”课堂,让学生反复接触文本,积淀语言,掌握语言技巧。下面的《母爱》教学案例,就...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用童真的眼睛观察世界,以无邪的童言表达心灵,借快乐的游戏展示童趣。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诠释、情怀和梦想。小学语文课堂理应尊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的生命状态,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并努力追寻适切儿童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陛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科整合.探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融。的确.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共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科的个性。一门学科的存在。总归有它存在的价值.有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波及全国的语教育大讨论开始,加强学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从提升国民人素质的高度重新认识学教育,这一思想在语新课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学教育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学、热爱学?如何使语课富有“学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