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它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基础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情感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为基本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以"以学为中心",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找准连接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叶圣陶曾经说过:"小学语文阅读应该教学生举一反三,通过阅读学习和训练,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和表达。"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上述原则,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情感感悟与表达能力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就应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将问题的设计权、探究权和拓展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享有阅读学习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许多教师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其实,引导学生有效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在此,笔者将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简要剖析这一问题。一、细读文字,感悟文本语文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人云:"感之于物,受之于心."这就是强调用心去感悟.那在课堂中怎样让学生体验感悟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此而言,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在"得义"、"悟情"的过程中,学生不停地感知、感悟着,浮想联翩,感情激荡,最后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我们语文老师只要有一双充分信任学生的"慧眼",完全可以甩开分析主题思想的老路,走出让每个学生都一抒胸臆的新路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只有让学生潜心品词品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由此可见,学生要想真正的理解文意,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感悟,通过"感悟"才能深入理解,才能品读出文章的妙处,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言语能力。本文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关注高效课堂的今天,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有所感悟呢?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1.
阚永梅 《考试周刊》2008,(11):70-7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呢?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进行自主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给学生以人美、景美、曲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引发疑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求得感悟。【教学目标】1.联系全文,以读懂"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心里"这关键语句为教学支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人物特点,激活学生思维,理解感悟语言。2.让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对"老师的爱犹如春天细细的雨丝滋润爱抚着学生的心"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计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能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并能感悟课文内容。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父爱的严厉与深沉,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性词语进行理解,对细节描写进行品味,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应贯彻语文教学始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启迪、培养、完善学生情感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其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本文基于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初探并提出实施"熏陶感染"式教学策略的建议,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合理地想象补白、换位体验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感受"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描述,都强调了"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特别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体现上述课标新理念,我在阅读教学中,着重抓好了阅读教学的"读"、"回"、"探"、"情"、"思"等五步.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设计创设“名人访谈”这一情境,以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